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连云港东海胡氏是无锡胡家渡胡氏的一个分支寻根问祖、认祖归宗----胡维平
回帖:今天我又查看了我们东海胡氏的修谱叙文:.........东海胡氏,其先世居盱眙,明初有讳海者,从靖难师,积功至指挥佥事,永乐五年,守御东海,遂焉。是为胡氏迁海之始祖。...........据乾隆四十二年之旧本续为编辑,首列世系总图,仍名盱眙支派,从其朔也。以后乃为凤城支派,..........................。光绪三十有二岁次丙午中秋前三日。再结合远祖表中最后两句“伯暘之后无考焉。盖旧谱之残缺久矣,或谓此下宜接海公,旧谱未载,不敢强为联络,故存其实以待考之“。
我认为植城宗亲的观点是正确的。一是裕公应为几个儿,因在乾隆四十二年修谱时,我们祖先手里就有老谱(远祖表),但记载的从五世祖纶公一直到十一世祖伯暘公都为单传(同胡家渡家谱就有出入),这是不太现实的,并注明为盱眙支派,说明伯暘公在盱眙住过,这一点又同你们的家谱记载又接近了,也可能裕祖从苏州平江路千户又调到了当涂县或盱眙县了,他们的几个儿子又按各自所住的地区分为盱眙支派,当涂支派等等支派了。修谱时间应在元末,因只续到伯暘公,当时海公也可能没出生,或者年龄还小不够入谱,等到海公长大当兵外出就把这简单的直系家谱(远祖表)带在身上,就一代一代传下来了,到了乾隆四十二年他的后人(我们祖先)修谱时只把海公来连云港(东海)后代续上了,也没有把海公接到伯暘公之后,更没有同胡家渡联谱了,因远祖表上没有注明海公生几个儿子,也注明有几个儿子又回迁回去了。二是仁朝公是海公的家族近宗是对的,全是瑗祖的十二世孙。
上述我的观点仅供宗亲参考,多提宝贵意见。

下一楼›:我刚刚同无锡胡家渡胡学明宗亲通过电话,说明我们东海(连云港)胡氏准备在国庆节期间去胡家渡商 ..
‹上一楼:无锡胡家渡胡氏,村前胡氏。裕公,元时为平江路守御指挥使,平江路,治所在江苏苏州。

查看全部回帖(52)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