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北魏时期的胡太后执政
鱼 舟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历史,其实都是男人们演绎的历史,在男权主宰一切的历史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给男人们留出了太多的空间和给予了太多的特权,功树其至高、过掩其至微。而对于女性却设置了种种束缚和限制,位居其下,行处其卑。而人类社会的现实生活,又离不开女性的支持,使其实际上占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位置。人为的压制就这么不对等地延续着,就在这么一种着意扭曲的社会状态下,女性们的远见卓识和聪明才智却不可掩饰地时时大放光彩,其耀眼程度,有时甚至超过了那些堪称精英的男人们。小到中馈主事,大到社稷天下,莫不如是。翻开史书,永垂青史的女人,俯拾皆是。
北魏历史上,就曾出显过这么一位杰出的女性,她就是宣武灵太后胡充华。虽然在史家的笔下和文人的故事里,多所贬毁,但是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独领风骚的文学才华使她由一个地位卑下的嫔妃,最终登上政治权力的巅峰而创造的人生传奇,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星空里,至今仍然熠熠生辉。
一、宫廷权力博弈中的胜利者
胡灵太后,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县)人,生于太和十五年(491年),卒于武泰元年(528年)四月十三日。孝明帝登基后称胡太后,因谥曰灵,也称灵太后。祖父胡渊在太武帝攻打统万(今陕西横山境内)时,“以降款之功赐爵武始侯”,其父胡国珍,字世玉,平生好学。太和十五年袭武侯伯,由此可知,胡太后出身于归降北魏的非鲜卑贵族的侯伯之家,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其父“年虽笃志,而雅敬佛法,时事斋洁,自强礼拜” 。姑母信佛,出家为尼。胡太后性聪悟,幼时依托姑母,在其影响下,略得佛经大义,成 为有知识,有才艺的佛教信徒。姑母于“世宗初,入讲禁中。积数岁,讽左右称后姿行,世宗闻之,乃召入 掖 庭为承华世妇”。胡太后就是这样,在姑母的推荐下,因为佛的机缘而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初时的“承华世妇”,地位并不高,“世妇”是后宫的女官,掌管宾客,祭礼事务,对皇帝亦有嫔妃的义务。这样的身份,给她提供了接近皇帝而有可能被宠幸的机会。
这是条看似花团锦簇,实际上荆棘丛生的道路,它给行进者设下的是凶险和噬灭,稍有不慎就会灾没其顶。
北魏宣武帝末年信任外戚,导致高皇后和高肇外戚集团掌控朝政与内宫,他们结党营私,独断专行,致使朝纲不振。高后是文昭皇后的侄女,宣武帝第一位皇后是顺皇后,太尉于烈之女,生子昌。顺皇后“静默宽容,性不妒忌”,在内宫威望较高。宣武帝正始之年(504年)十月,顺皇后暴卒。永平元年(508年)元月,皇子昌亦死。时传为高肇、王显及高后所害。永平元年七月,宣武帝立高夫人为后,即高太后。高后曾生皇子,然早夭,生女建公主。高后性格凶横妒忌,使得内宫气氛相当紧张,“宫人希得进御”,“夫人嫔御有至帝崩不蒙待接者”。
高皇后虽然如愿以偿地坐上了皇后宝座,但她的欲望并没有就此满足。在她控制的内宫,一方面限制“夫人嫔妃”与皇帝“待解”,另一方面,“ 立子杀母”的祖制,迫使许多嫔妃不愿怀孕,即使怀孕也是愿生诸王、公主,不愿生太子。这样一来,宣武帝就面临着绝嗣之危,而宣武帝一旦绝嗣,最大的受益者就是高皇后和高肇为首的外戚集团,他们在皇帝驾崩后可选择元氏皇室中的幼童为帝,高后则可临朝称制,进而夺权称帝。因此“继嗣”就成为内宫斗争的焦点。
胡太后就是在这么一种情况下,勇敢地向高氏集团和“立子杀母”的旧制挑战的。公开宣称“天子尚可独无儿子,何缘畏一身之死而令皇家不育冢嫡乎?”乃至身怀有孕,大家都以生子母死来恐吓,劝她另想办法,她不仅不为所动,还于深夜独自祈曰“但使所怀是男,次第当长子,子生身死,所不辞也”,这种以身家性命相搏的做法,是需要勇气和胆识的。
在这一场博弈中,胡太后胜出了,这缘于她通过对时局的冷静观察和对形势的缜密分析。她目睹了宣武帝无子的痛苦和焦急的心情,也了解宣武帝的性情,治尚简静,实行宽政,因此才冒险一搏,最终赢得了胜利。永平三年(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