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1,是武穴将老谱整理出来的初稿(最终大成谱在这个基础上仅仅是去掉了年份日期而已)
均佐公生于1224年,长子信甫(廷镇)生于1312年.如果这是真实的,只有一种可能:均佐公一生未生育,在88岁(假如他活到88岁)时捡(或者抱)个儿子.可是还有廷宝(又名文元 廷元 麟 添祥)廷旭(华甫)就说不过去了.所以这中间最低还有2代人:对应宿松黄梅蔡山谱中的12均佐(字国勋)--13麟(添祥)--14延九(字兴中),延十(字实中)--15文元(廷元 廷宝)廷镇(信甫)廷旭(华甫)...而据蔡山谱,文元最低大信甫8岁.蔡山谱载"延十(实中)公生于1279年,赘黄梅生文元,甫六龄,回德安...娶陈氏生文镇文旭". 这与廷镇1312年生基本吻合. 再看看华甫公以下五世:生日(以女方为准) 华甫1313-- 伯伟1237(妻1238)-- 义卿 1343-- 良公--长子绍政(1378),次子伯会(1368)(看12楼所述)------55年5代人,真不可思议!
综上所述,个人推测:武穴三修(2011)大成谱在12世均佐公开始接错;将14世延十字实中入赘黄梅以及生平直接接入12世均佐名下.导致之间最低断两代.这是明显的人为推测嫁接的世系!直接原因有四点1:武穴老谱不是很老(相对而言)本身错误难免;2最大依据的祖居地太平桥谱由于也是残谱组合在某些(外迁再不续记,动乱年代,天灾人祸等)世系资料上残缺不全;3,对"世""世孙"的理解各异可能是祸根之一.比如上一届修谱人看到"蓋瑜公12世孙"理解为就是12世,无形中上升了一辈;接着新一届修谱人看到老谱上记载为12世,他认为12世就是11世孙,于是写12世也可以,写11世孙也一样...4,廷镇,廷旭没有更名信甫华甫,也没有迁往广济石步岭,而是信甫华甫另有其人!-------其一,武穴谱初修于1734年,有的甚至是1809年初修.最多是八修."一切故藉付之灰烬".德安谱1573年首修,无奈何整套丢失,后在1748年初修.宿松谱于1746年.历六届.黄梅蔡山谱初修于1551年,至今历十四届,平均三十多年一修.谱有出入,可信度高的,就是原始,真实的历史. 其二,打开德安太平桥谱,在12世--16世之间有几支多次出现"华甫 兴甫 献甫"等名讳,而且同一时期的贵升公世系特别不清晰.我诚邀有志于完善族谱的宗亲们特别有武穴的更好一起携手共同去解惑!
宗谱基本在三十年一修,编修者,出钱者都是义举.我们尊重他们的辛勤的劳动和无偿的付出,错误肯定不可避免,成功之后的喜悦之余,我们有三十年的时间空挡来发现/注明/求证/收集谱中的不足,为新一届修谱继续作点贡献.新建谱主编位柏先生就是一个鲜明的榜样. 看16楼图2,其实这是武穴谱引用湖北谱的,主编家钢先生作为中间调解人,虽然发表了声明(图3),却在定谱时依然是自相矛盾(图2和16楼图2).通谱啊,让后人相信谁?
请大家跟帖!
(待续)
武穴大成谱初稿

中华通谱湖北卷

中华通谱湖北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