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刘勉之来信一事:(P193)
绍兴六年四月某日,致堂于湘潭家中,收到福建崇安老家隐士刘勉之来书,其中有责备致堂不回崇安省觐亲生母亲,以尽人子之职之类话语。致堂原本不知自己身世,觉此书信莫名其妙,告问文定,以询事情缘由。文定告以祖母救养之事,且称祖母临终,尚嘱善加养育,不可懈怠。致堂一再询问内中细节详情,文定震怒,以刘勉之有意离间胡氏父子关系,命致堂、茅堂、五峰和当时正任建州教授的侄儿籍溪,马上每人各自写信,用事理晓谕刘勉之,责其所不当,以杜绝向后的胡乱传说。刘白水当时致书致堂,原本没有他义,只是出于对朋友的一份情谊,将乡党之议告知致堂,以为致堂已知身世,所以书中略带责难口气,希望致堂听信朋友劝谏,回乡一尽“融融泄泄”的母子情义。其实这件事情,刘白水也未必深知,只了解致堂是过继而不知其原系被救养之溺婴。故其与致堂之书,虽晓其情而未识其理。致堂本属“弃婴”,救养与过继不同。大约致堂生父胡淳对乡人隐瞒实情,而长兄籍溪等则出于为尊者讳的原因,未与告白。故白水概不知详情,以致堂为过继,乃有此书之责备。文定一再声明,救养致堂时方事婚娶,并无乏后之虑,只是同情致堂的遭遇,受母命收养,并非过继。文定盛怒之下,以白水此书为离间胡氏父子关系,病情加剧。致堂则既感伤又委屈,又因此而备受攻讦,阻碍了仕进,同时又成为后来被贬之柄。致堂原非狭隘之人,绍兴十九年二月十日,刘勉之卒,致堂作文致祭,文中称誉刘勉之,“其在朋友,忠益相告”。所指就是刘勉之于绍兴六年四月致书致堂,告知乡议一事。文定过世以后,致堂政敌据此传说大做文章,诬致堂以不孝,枉为人子。致堂从此陷入身世困扰,身后虚妄之责难,历久而仍未得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