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胡家煌辑《胡调阳公哀思录》电子版
回帖:重版《胡调阳公哀思录》序    
胡迎建
挽联乃中国对联极具重要意义之一类,生者送死者,缅怀生平功德,忆述情谊,哀逝者不可再见,如陶渊明诗云:“昨旦同为人,今旦在鬼录”(《拟挽歌辞》)。故挽联语多咽恸衔悲,然民国初年吴恭亨亦有言:“挽联能雄劲者较易流传,凡鸟啁啾之日,忽耳朝阳鸣凤,安得令人不击节”(《对联语》卷六)。所撰《对联语》收录多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陈三立、范当世之挽联,藉此可知,名人之逝,必多挽联,且挽者必多名家,健笔多雄劲之语。地近之故,行谊必深,所录作者以两湖(湖北湖南)、两广(广东广西)、两江(江西、江苏)人士为多,北方较少。今日观《胡调阳公哀挽录》,我又深感,父以子贵,所谓光宗耀祖,信不诬也。且其中雄劲之挽联不少。
胡调阳(1871-1934年),名智夑,字坤臣、号协和,调阳乃其学名,湖北黄梅人。居乡耕读,至性渊粹,仁义溥于一方,颇有名声。生子六:宗铎、宗周、宗华、宗春、宗瑗、宗益。长子宗铎,官国民政府武汉卫戍司令,国民党高级军事参议。当民国二十三年殁时,仰德而思,达官显贵、缙绅文士,纷纷赠哀挽联,其中著名者蒋中正、汪精卫、于右任、程潜、李烈钧、张学良等,可谓备尽哀荣。并由湖北省政府主席张群、黄梅县长张翌六、黄梅县第二区区长王克念撰祭调阳公文 。其中多佳联妙对。如彭学沛挽联:“千载清名属耆旧,一生心事在桑麻。”切其声名、高节、志趣。范希绩挽联,并赞父子:“有子多才,居然古名将;此老盛德,配祀乡先生”。 蒋介石挽联运典贴切:“太丘德望孚乡里,商岭高踪焕史书。”太丘陈寔,以平正闻名乡里,而其子陈元方、季方,并有高名。商岭即商代傅岩,亦隐居其大半生。当然,此联也有可能出自其幕僚之手。陈剑如挽联,运典自如而形象:“于世无求,驾鹤骑鲸真自在;元宗有子,荀龙崔凤并峥嵘。”令人低徊咏叹无已也。诸多四字联,五字联,六字联,七字联,八字联,情真谊厚,虽不无夸赞之成份,为逝者尊,应有之义。
胡调阳之孙,宗铎之侄,宗华之子,即胡家煌先生,十年前,发起编辑《中华胡氏通谱》,为胡氏文化之光大,殚精竭虑,厥功甚伟。同为华林胡氏后裔,我深知其为人敦厚有谋略,曾相邀发起成立胡先骕文史研究室。近年家煌先生退隐居浔阳。前二月,携其子侄来南昌青山湖畔,言及近来于旧书市觅得黄际飞手抄本先祖父调阳公哀挽录,计划重印行世,属我作序。我深感天壤间有价值之文字不至于磨灭,韩陵片石,珍如拱璧,化身百千,将不坠家声,且可补名人文集之遗佚,因为不少名人并不留心将撰联收入文集,后世编集也往往失之搜辑。当今文化复兴,此录可用来研究名人之作,庶免遗珠之憾。
我又生感想,当今社会,历经文革浩劫大革文化之后,文化土壤稀薄,楹联之道亦就衰落。如若不信,请看殡仪馆往往根据逝者身份套用挽联,套话居多,形存而实亡,能流传者百无一焉。诸多祭文,枯燥无华,何以动人心魄。即便学者文人,能撰联者寥寥,又何能琅琅诵读。世人若能以此册为借鉴,撰写合乎逝者生平德业之挽联,岂非有裨风俗而臻于德治。
癸巳仲夏,写于南昌泊如斋北窗下

作者简介:
胡迎建,1953年生,江西省星子县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为江西省社科院赣鄱文化研究所所长,江西省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江西诗词》主编,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南昌大学兼职教授、华东交通大学兼职硕导。曾任江西省古籍整理规划办公室副主任。1987 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 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下一楼›:《调阳公哀思录》再版序  
胡造雄
  
如果说“夫以有非常之事 ..

查看全部回帖(5)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