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华林胡氏,中华望族,从藩祖开基,到城公耿妣倡导“诗书继世,忠孝传家”,再到耀邦总书记践行“心在人民,利归天下”,在1500多年的发展中,不仅为中华民族的进步作出了较大贡献,而且创造出驰誉千古的华林文化,影响广泛深远。华林文化是中华文化园中的一朵奇葩,其特色独具,内容丰厚,总体上可分为书院文化、义门文化、宗教文化、旅游文化四大块共十个方面:
一是忠孝为本,敦睦和谐的传世家风;
二是世济其美,不陨其名的义门风范;
三是以人为本、传道授业的办学思想;
四是著书立说,影响深远的学术成就;
五是科第簪缨,人才辈出的教育成果;
六是清正廉洁,克勤进取的为官理念;
七是精忠报国,竭尽所为的奉献精神;
八是持躬内助,淑善称贤的坤德懿范;
九是尊儒信佛,崇奉修真的宗教色彩;
十是底蕴丰厚,景观独特的人文史迹。
一、华林文化及华林书院的形成和发展
华林胡氏最早出现在南朝的刘宋,始迁祖为刘宋名将胡藩。胡藩(公元372-434年)字道序,号永维,源于安定世家,他参与了南朝宋武帝刘裕建国的一系列政治军事活动,才略超群。被誉为“江右俊杰”,以战功累迁至太子左卫将军,谥壮侯。公元424年,赐士章之西,爱新吴(今奉新)华林山水之美,筑室为家,数十年间,胡氏在江西最盛,与罗、邓、熊并称豫章四姓。“华林世家”由此而出。胡藩传二十四世胡清献仕唐尧洲判官,退休后,“闻望昭隆基址克拓,显诗书门第,振仕城宗风”复居奉新华林,唐亡后,清献公次子胡城归隐华林祖居,大兴诗书之门风,潜心办学,督课子孙。其妻耿氏一生相夫教子,淑善称贤,她倡导的“忠孝和睦、文明重学、清廉仁义、乐善好施”的家风对华林胡氏影响深远,传承至今。华林胡氏后裔尊城公为一世祖,耿氏为耿氏太婆。自此,华林胡氏人才辈出,走向辉煌。华林胡氏第39代裔孙、当代伟人胡耀邦曾任中共中内总书记,他一生“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名垂青史,堪称世人楷模。
华林书院是我县较早的一所书院,其办学历史最远可追溯到唐僖宗中和元年(公元八八一年),当时是华林胡氏私塾,南唐时发展为华林学舍,宋初由著名教育家、国子监主簿、华林胡氏五世祖胡仲尧扩建为华林书院。华林书院是江南古代四大书院之一,与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鹅湖书院齐名,是中国古代书院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据史谱记载,曾为华林书院题诗赞颂的仅北宋就有宰相晏殊、王钦若、李昉、陈尧叟、张齐贤、宋琪、吕蒙正、向敏中和大文学家徐铉、苏轼、黄庭坚、杨亿等名公巨卿七十二人,这些人中有的还到过华书院讲学,并与华林胡氏有着深厚情谊。由此可见,华林书院不仅在当时是最负盛名的一所书院,而且在中国书院史上都堪称是一所历史悠久、成就辉煌、声誉卓著、影响深远的一流书院。
华林书院标志着华林胡氏走向辉煌,然若无华林胡氏先贤荜路蓝缕,重义兴学,必无华林书院之荦荦业绩,此可断言也。书院之兴,与华林胡氏之发祥、与南唐、与北宋文化密不可分,故需要从大文化背景下观照华林书院的兴起与发展。
华林一世祖胡城公,于唐末悬冠而定居华林。士子用则行,舍得藏。唐末天下大乱,钟传在江西割据一方,故胡城公欲治国平天下而无能为,唯以修身研学为务。迨至南唐,奄有江南大部,在中原混乱之际,保境安民,重文兴学,在庐山建国学,恢复科举制度,一大批乡镇升格为县,吸纳众多士人入仕,故虽蕞尔小邦,不失文明礼义,为尔后北宋文华的高涨作一铺垫。胡城生有五子,正在南唐时期,在其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