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安定胡氏“孝义堂”溯源----胡中得
回帖:安定郡胡氏在历史上的名人有汉代的“六朝元老”胡广,清廉父子胡质、胡威等。胡广(公元91-172年),字伯始。南郡华容(今湖南华容)人,东汉时期名臣。最初被举为孝廉,后参加殿试,由汉安帝亲自主持考试章奏获第一名,被拜为尚书郎。历任尚书仆射、汝南太守、大司农、司徒、太尉等职,因拥立汉桓帝,被封为安乐乡侯。胡广任职期间,“柔而不乱,文而有体,忠贞之性,忧公如家”,因此,在朝野享有很高的声望。当时曾被誉为:“万事不理问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胡广博学多闻,史称“学究五经,古今术艺毕览之”。他在前人学术成就的基础上,作《百官箴》四十八篇,被后世人们赞誉为“文典甚美”。还作诗、赋、铭等22篇,为后人研究汉朝官吏制度留下了宝贵资料。他在选举上主张“选举人才,无拘定制”。在梁冀专权时,他与黄琼一柔一刚,反对了梁冀专权的行为。熹平元年(公元172年),当他以八十二岁高龄逝世之际,汉灵帝亲自为他安排丧事,赐葬原陵,谥封为“文恭候”。满朝的文武官员都参加了他的丧礼。后来,在其灵旁还将胡广的画像悬挂于内阁,以表彰这位元老重臣的功绩。在整个东汉时期,只有极少数的名臣才能享此殊荣。《后汉书》评论胡广时说:“汉兴以来,人臣之盛,未尝有也!”胡广是汉代的“六朝元老”,历事安、顺、冲、质、桓、灵六帝,为官三十余年,名气响亮非常,史称“一履司空,再作司徒,三登太尉”。现在,华容县留有胡广遗迹数处。《晋书》卷九十介绍三国及西晋初期的胡质、胡威父子二人皆以清廉著称于世。父胡质(?-250年),字文德,淮南寿春人(今安徽寿县),魏文帝时,官至东莞太守、荆州刺史,后加封振威将军,赐爵关内侯;胡质在曹操当政时还只是个不起眼的小吏,后靠自己的清正廉洁和勤勉政绩官居显耀。病逝,“家无余财,惟有赐衣书箧而已”。朝廷“赐其家钱谷”。子胡威(?-280年),字伯虎,晋武帝时累官至徐州刺史、青州刺史等职,同父亲一样廉洁自律,克己奉公,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朝廷因其政绩突出,为官清廉,特追赐他为镇东将军,加封谥号为“烈”。胡质、胡威父子为官廉洁,不以官位谋取个人好处,一地为官,就安定一方民生,对上级不正确的决策,敢于进谏,勇抒己见,在皇帝面前也敢提不同意见,十分正直,是古代社会不可多得的好官。他们当官,只想做事,不想谋私,所以,做起事来才堂堂正正。由此,我们再一次体会到:要做好官,首先要做好人,这是一个不可颠覆的真理,古往今来,概莫能外!
最著名的安定郡胡氏家族是胡遵家族。胡遵(?-256年),安定临泾人,三国时期魏国武将,被魏臣张既起用,223年随同司马懿平定匈奴叛乱,曾历任征东大将军,卫将军,车骑将军等重要职位,名震远近。他有六子,广、奋、烈、歧、传、世,都有出息,并知名于世,其中最杰出的是胡奋。胡奋(?―288年),字玄威,西晋将领、外戚。胡奋从小爱军事,颇具谋略之才。他生逢西晋时代,曾从晋宣帝攻伐辽东,因战功被封为夏阳子,累迁征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后来镇守边关要地,政绩显著,升任左仆射,镇南大将军。泰始九年(公元273年),其女儿胡芳入选后宫,被晋武帝封为贵人,从此成为外戚,权势更加显赫。太康九年(288年),胡奋去世,追赠车骑将军,谥号壮。南北朝时期,胡奋第六代胡国珍之女胡仙真成为北魏皇太后(按:北魏皇太后胡仙真,即史书上记载的胡充华,充华为妃嫔封号并非人名,出生于安定临泾今镇原县,是北魏司徒胡国珍之女,出生时间不详,是一个文物兼备的大美人。死于公元528年。曾临朝听政13年。临朝听政初期,颇有政绩。后大肆崇佛兴建寺、塔、石窟,荒淫无节制等,导致了武泰元年四月,将领尔朱荣兵变洛阳,将胡太后和幼主元钊沉人黄河溺死,另立元子攸即位,是为孝庄帝,又将文武大臣2000余人尽数杀死,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河阴之变”。事变过后不久,北魏王朝便分裂为东魏和西魏。胡太后死后被埋于双灵寺,孝武帝时,以皇后之礼重新殡葬,追谥灵皇后,或称宣武灵皇后。胡
下一页 (1/2)
下一楼›:唐宋时期,是安定郡胡氏才华横益、人才辈出的兴盛时期。唐有诗人胡曾,宋有教育家胡瑗,经学家胡 ..
‹上一楼:关于胡姓立姓之始,遍查古代姓氏书籍,难以考究。民间野史说法是公元前479年陈国最后一位国君也 ..

查看全部回帖(15)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