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关于江西新余暇邨胡氏始祖濬公
回帖:我查阅了部分资料以及一些专家的研究成果,对“暇邨始祖濬公即为华林瑜公次子令濬”的说法持保留意见。
1.从时间上看,族谱记载濬公是乾德年间由金陵笪桥左迁至新余,可以判断濬公最晚在968年任南唐的内阁中书了;华林瑜公大概生于公元895年前后,次子令濬应该晚于915年出生,所以说时间上是ok的,但这似乎是唯一线索。
2.“濬”字是否只是巧合?既然是令濬,为何不称为令濬公而称为濬公?虽然“濬”字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很少出现了,但我发现,在古代“濬”字大量使用在人名之中,我看过一些谱,叫胡濬的不在少数,就连暇邨族谱中也有“濬”字出现。另外,“濬”是“浚”的繁体字,要是加上已经简化后的人名,重名率会更高。
3.关于华林瑜公次子令濬的记载较少,偶见几条为官的记载(有载令濬任衡州刺史),又与族谱载濬公任宏内阁中书不符。
4.查阅了东方居士兄提供的资料,非常感谢。想请问一下东方居士兄,资料中关于濬公为瑜公所生的记述是作于何时?如果不是写于濬公相近的年代,那作者怎么会知道而前人却不记载?
5.单凭时间上的符合还不足以说明。但是目前我还没有掌握直接证据。是不是可以换个角度?假设濬公不是令濬,我们就能打破束缚,那我们是否可以从濬公的仕途、居住地等方面入手,重新佐证?族谱上说乾德年间濬公在金陵笪桥任宏内阁中书,既然是在金陵为官,那有可能并不是当地人,那会是哪里人呢?乾德为北宋的年号,而此时金陵为南唐首都,宏内阁中书一职在南唐官员体系中是个什么地位?如果是五品以上,会不会有其他资料记载濬公的籍贯或事迹?此条仅供抛砖引玉。
6.三代不修谱为不孝,接谱是一件好事。我们修谱和接谱的目的在于不忘祖先,尊重祖先,找到一种归属感及认同感。但如果是不负责任的错接和由于某些原因的挂靠,最终导致的是后人错认祖宗而不自知,这样去修谱、接谱不如无谱。
以上为胡某鄙见,还望各宗亲能予指点。
下一楼›:华林胡氏瑜公世系,从可以考证的史料,与现存所有的华林旧谱记载,存在重大的分歧现象。
我 ..
‹上一楼:有二个问题请教东方居士。各迁出地的谱肯定不近相同,新余谱和黄梅谱,记载各不相同。
如果 ..

查看全部回帖(6)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