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1922年(民国十一年壬戌)51岁
先生邀马邻翼、张伯苓、徐特立先生来明德参观讲演。
吴芳吉、刘永济、刘柏荣创《湘君》文学刊,又组织湘君社和红叶会。
先生奉教育部派遣,往南洋调查各埠华侨教育情形,同时为明德大学筹款。9月3日由上海乘法国油轮启行,15日抵新加坡。10月7日,新加坡湘籍男女学界邀集晚会庆祝先生生日。作五言律:“已过知非岁,方为汗漫游(癸卯三月开办明德学校,二十年誓死不去,赖国内贤豪援助)。程途经万里,事业冀千秋(明德学校历史与民国开国诸贤至有关系,且汉口实将来世界上一大商场,亟宜从事人才教育,使我国扬子江上游蔚然成一学府)。海静俨如镜(海行无风夜景尤佳)。思潮欲载舟(有事撄心梦魂亦不宁贴,式慎恐惧,固二十年如一日也)。此行仗忠信,群岛足淹留。”国庆日(10月10日)在领事署前观星洲学界全体提灯庆祝。10月17日抵暹罗(泰国)。10月30日由暹罗乘火车赴槟榔屿。11月5日,槟榔屿领事戴叔原、西文翻译韩文波约游极乐寺,在高阁上久谈。11月10日,华侨戴芷原、戴叔原兄弟捐礼堂建筑费21000元。11月14日华侨领袖林义顺为先生钱行。11月14日先进青年氏仰光,触热小病,连夜不?,作五言绝句:“大梦何时觉,艰难造士心。重围犹未解,伏枥且沉吟(年来经营湘汉两校,辛苦万端,尝取唐人诗‘心如老骥甘伏枥,力尽关山未解’二语,倩组安书联以自况)”。12月,先生回国。
吴芳吉《西园操》:“谁怜此老热心肠,廿载走风霜。犹凭肝胆渡重洋,鬓发苍苍。”
9月20日,教育部召集之学制会议开幕,蔡元培主持,至30日闭幕,决议学校系统改革案十余件。
湖南拟订《全省施行义务教育规程》及《筹施湖南全省义务教育程序》与《说胆书》。
长沙青年会在长沙城内开办39处平民学校。
湖南连年灾荒,欧阳予倩来湘义演助赈。
先生资送旧制16班学生毕磊至广州师院深造。不久,毕磊转入中山大学。
湖南省教育厅嘉奖明备学校。
李剑农任湖南省教育司长。
1923(民国十二年癸亥)52岁
1月5日,先生抵香港勾留半月,乘车返校。
先生返校,召集师生训话,谈募款体会:“无所谓难,真不容易。”以勉励师生。
先生请湖南财政厅拨给湖南省银行查家墩地皮为明德大学校址。
3月29日,明德举行庆祝建校20周年大会,举办游艺及成绩展览会,来校参观者两万余人。先生主持成立明备同学会。
诗人吴芳吉发起教职员集资建“楚辞亭”于屈子湖中央。刻王闿运联:“十步之内芳章;六经以外文章”。刘永济亲书屈原《离骚》全文,悬于亭中。徐桢立画屈子像。
先生请湘岸淮商捐款15000元,建化学实验室。
长沙发生“六·一”惨案,学生举行反日示威游行。
熊希龄来明德参观,向学生讲话:“教育是教人如何做人,胡校长是我最警畏的人,他的一言一行是你们的活教本、活榜样。”
明德经费困拮,刘永济以拟赴美国留学费用3000元赠学校,不再赴美,并留任教。辛树帜请每月只领生活费五元。
1924年(民国十三年甲子)53岁
“正月初四(2月9日),由扬州买小舟赴准安,唁谈丹崖父丧,兼商汉校进行事。元宵日(2月19日)乘津浦火车回京。”(《耐庵言志》)
1月20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广州成立黄博军校,学生于五月入学。
先生请湖南省政府每月津贴明德大学1000元。
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于9月18日成立,推举范源濂为会长,孟禄为副会长。
俄国庚子赔款委员会在北京前苏联大使馆开第一次会议,出席委员徐谦、李煜瀛、伊法尔,推举蔡元培为委员长。
湖南省拟将工、商、法三专门学校改设湖南大学。
明德开始实行新学帛,招新帛初中第一班(初24班)。
康有为来长沙,在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