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胡元倓先生传略
回帖:胡元倓毕生精力奉献于明德
作者:杨益 
  
  
  胡元倓,宇子靖,号耐庵,湖南湘潭人。1872年9月9日出生于书香家庭。祖父胡湘字筠帆,曾任广东南海知县。父亲同寿,是广东著名学者陈澧的弟子。长兄元仪,六兄元玉,都是湘阴郭嵩焘的门生,对经史学都有研究。胡元倓排行第九。幼年及青年时期受家庭的熏陶,又有亲戚王闿运等名家指教,因之对经史学也很有根底,尤其服膺王阳明的学说,认为存诚是立身之根本1902年被选送赴日本留学。次年回国,与表兄龙璋、龙绂瑞兄弟,创立明德学校。其后胡元倓一生遂与明德共休戚,献出了毕生的心血。在他近四十年的苦心经营下,明德声誉日盛。还在1919年4月,毛泽东同志在《湘江评论》上发表文章,盛赞明德:“中戊戌变法后,‘时务虽倒,而明德方兴。’黄兴等革命党人在明德学校任教,继承了时务学堂鼓吹革命的校风。光绪末年的明德学生,在省城学生界颇负时誉。大抵当时的学生,好干事,不怕死,是他们的特色;反抗官厅,不服压制,是他们外发的表征”。胡先生晚年自号为“乐诚老人”。
  矢志教育救国
  胡元倓青年时代,目睹清政府腐败无能,中国屡遭列强侵略,丧权辱国。甲午战败,八国联军入侵,民族危机益深。帝国主义瓜分中国之祸迫在眉睫,有血性的青年,都受到强烈刺激。胡元倓更感奇耻大辱,滋生报国之心。
  1902年,湖南巡抚俞廉三选送留日官费学生,胡元倓与陈夙荒等被选赴日本留学。到日本后,进了东京弘文学院(日本著名教育家嘉纳治五郎专为中国留学生所设)速成师范班。学习期间,爱国志士们纵论救国之道。有的想搞君主立宪,有的主张革命救亡,有的提倡教育救国。胡元倓便是一个教育救国论者:他说:“革命是打乱了再做”。他认为对当时的中国来说革命是必要的,不革命便不能打碎那个腐败的国家的机构。但又认为革命也只能打乱,而不能再做。“再做”的任务要由教育来承担。胡先生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在于教育的普及,又对福泽渝吉创办庆应义塾,造就大批人才,储才建国,有着极为深刻的印象。这位有志之士,遂决心回国创办学校,矢志走教育救国之路,以储才建国复兴民族为己任。
  1903年,胡元倓回国,在江苏泰兴县会见了龙璋,与谈兴学之计。龙极力赞同。回到长沙后,又得到龙璋之弟龙绂瑞的支持,由龙氏兄弟慷慨解囊,出钱作开办费,租赁左文襄祠为校舍,创办明德学堂,自任监督(校长)。招中学甲乙两班,于三月二十九日(即癸卯年三月初一)开学。“湘省之有私立学校自明德始”,明德也是全国最早的私立学校之一,比天津南开中学还早开办一年。
  创办明德,胡元倓由一个教育救国论者变成一个实际行动者。教育救国的信念进一步坚定。对于造就人才的收益,体会殊深。他在一次演说中引用管子话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他更深刻认识到为国家造就千千万万的建国人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是一种需要终身为之奋斗的艰苦事业——磨血事业。他对黄兴说得更明白:“流血革命危而易,磨血革命稳而难,公倡革命,乃流血事业;我办教育,是磨血之人。”磨血革命虽稳而难,但“中国的建国问题,非这样不能解决。”在他看来,明德学校是“磨血人”的磨子,他希望这付磨子能够磨炼许多救国人才。他用毕生的心血去推动这付磨子,也是这付磨子磨尽了他一生心血。
  在新与旧的斗争中办学
  创办明德之始,科举制度还没有废除。胡元倓仅一个拔贡,胆敢向旧制度开头一炮,办起洋学堂,必然遭到劣绅迂儒的顽强抵抗。明德创办时是站在维新派方面的,鼓吹民族思想,暗中策划革命,社会上封建旧势力称之为“异学”。他们或公开指责,或派爪牙兴风作浪。新旧两派的斗争甚为激烈。
  明德开办头一个学期,就发生这样一件事:胡元倓在东京弘文学院的同窗好友刘佐辑,时在校任教,但却依附了顽固派王先谦。他利用维新派陆鸿逵在学生课
下一页 (1/8)
下一楼›:胡元倓侧记 
  
作者:陈毖涛 
  
  
  胡元倓字子靖,湖南 ..

查看全部回帖(2)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