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胡元倓先生传略
回帖:胡元倓侧记 
  
作者:陈毖涛 
  
  
  胡元倓字子靖,湖南湘潭县人。从堂弟兄行九,一般称他“胡九先生”。他于一九○三年春创办明德学堂,同年秋,为避旧派倾陷,又另设经正学堂。至一九一二年仍合并为明德,改称明德学校。明德学校分设专门、中学和小学三部,除专门、小学二部陆续停办外,中学部一直不曾停办过。解放后由人民政府接管,一九五○年改为长沙市立第三中学,一九八四年又改为明德中学。胡元倓曾于一九○八年任留日学生监督,一九二九年任湖南大学校长,一九三八年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但他终生为明德校长“以明德为生命”。我在明德中学连续工作过十五年,三次作教务主任,两次作训育主任,并一直兼任语文教学。因工作的关系,我和胡元倓先生比较接近,因此稍知他一些思想、言论和行谊,把他撮要记载出来,希望能从一个教育家的侧面,反映出明德学校和当时湖南教育方面的若干情况。 
  我办教育是磨血之人
  一九○二年,胡元倓被湘抚俞廉三选派到日本弘文师范学院学师范教育,那时正值日本进入东亚称霸的时期,经济、军事文教各方都有飞跃的进步。而中国从一八四○年起,屡遭列强侵略,统治者腐败无能,丧权辱国,瓜分中国之祸迫在眉睫。在这种强烈的形势对比下,爱国志士们有的想搞君主立宪,有的主张革命救亡,有的提倡教育救国。胡元倓便是一个教育救国论者。他认为对当时的中国来说,革命是必要的,不革命便不能打碎那个腐败的国家政治机构,一切改革无从谈起。他常说“革命是打乱了再做”,但他又认为革命也只能打乱,而不能再做,再做的任务要由教育承担起来。教育才能培养建国各方面需要的人才,只有通过这千千万万人才的努力,才有可能把中国建成一个强国。特别是日本福泽谕吉创办庆应义塾,(后改庆应大学)为明治维新提供了许多足以担负国家重任的有用人才的实际范例,对他的感受极深,鼓舞极大,使他的教育救国的信念进一步坚定,使他由一个教育救国的理论者变成一个实际行动者。当黄兴、周震鳞一些人在明德暗中革命的时候,胡元倓就理会到他们和自己的事业之间除有一个救国的共同点以外,还存在着差异。他曾同黄兴说:“流血革命险而易,磨血革命稳而难,公倡革命,乃流血事业;我办教育,是磨血之人。”他终生以“磨血人”自许。对于教育造就人才的收益,他体会殊深。我记得他在一次演说中引用管子的话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他这次讲话,请当时一位语文教员周味道为他板书,他一边讲,一边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和“一树百获者人也”两句话旁打了许多圈,并举巴斯德发明蚕瘟的科学预防方法,使法国还清了普鲁士的战债而有余的事例,他说:“从表面看,教育不会有什么危险,但要教育能达到成德达材的任务,为国家造就有用的人才,这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是一种需要发奋努力的艰苦事业——磨血事业。中国的建国问题,非这样不能解决。”在他看来,明德学校是“磨血人”的磨子,他希望这付磨子能够磨拢许多报国的人才,他用尽毕生的心血去推动这付磨子,也是这付磨子磨尽了他一生的心血。
  人生大不幸碰到胡子靖 
  明德学校是一所私立学校,胡元倓是一位穷拔贡,明德在创办初期遭遇的困难是一言难尽的。校舍问题:从龙湛霖侍郎捐让几间房子办开始,一移左文襄祠,再扩充到朱剑凡出赁的花园,终奠基于泰安里。守旧势力接二连三的颠复活动:从分设经正,辞追刘楫作到争取到张鹤龄、端方的同情支持,算是勉强渡过了。惟有经费问题长期不能解决,这个难关就要靠胡元倓这里请津贴,那里求募捐,左挪右借来渡过。
  先说津贴;明德开办不到半年,湖南巡抚赵尔巽和学务处总办张鹤龄来校参观,大为嘉奖,就月给津贴千两。过两年后,端方继为湘抚,除豁免明德借公家的一笔贷款外,还月加津贴三百两。民国成立,前清度支部腾一笔饭余金,明德分得八万元。湖
下一页 (1/9)
‹上一楼:胡元倓毕生精力奉献于明德
作者:杨益 
  
  
  胡元倓,宇子靖,号 ..

查看全部回帖(2)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