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中国少数民族人口五十年
[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张天路
几千年来中国究竟有多少个民族?少数民族究竟有多少人口?始终是一个未能解开的“大谜”。1949年以来不仅理清了各民族的人口数量和分布,而且还进一步对各民族人口的婚姻、生育、死亡、素质、生活质量、构成、未来趋势等总体进行奠基性、开拓性的研究,展现了中国各民族人口的演进和存在的问题,这在国际上多民族国家中是罕见的或者是绝无仅有的。
民族人口政策以及民族人口转变的作用
中国的民族人口政策是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总路线和民族政策的指引下,根据各个时期的民族人口状况、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民族人士的意愿等实际情况而制定的。1950年以来的民族人口政策大致经历3个阶段:
1、人口兴旺政策阶段(1950-1970年)。新中国成立之初,少数民族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有的还出现了负增长,人口不断减少,甚至濒临于灭族的边缘,而且有的少数民族地区还处于传统经济或原始经济,民族经济的发展和家庭生活的改善,还依靠强壮劳力数量来保证。这便成为制定人口兴旺政策的依据。经过国家的大力推行,从1953年开始扭转了民族人口下降的局面,进入了缓慢增长时期,到60年代中期出现了高自然增长率的大发展时期。
2、酝酿和准备计划生育阶段(1971-1981年)。从1971年起全国对汉族大力和广泛开展计划生育。中央对少数民族一直采取“少数民族地区除外”的政策。直到1980年少数民族妇女总和生育率为4.49,比汉族的2.65高69.43%。
3、适当放宽的生育政策阶段(1982-)。1982年12月经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的《六五》计划指出:“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也要实行计划生育,并根据各个地区的经济、自然条件和人口状况,制定计划生育工作规划。”1984年4月中共中央批转的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党组《关于计划生育工作精神的汇报》中说:“对少数民族的生育政策,可以考虑,人口在一千万以下的民族,允许一对夫妇生育二胎,个别的可以生育三胎,不准生四胎……”
各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计划生育工作,逐渐地开展起来,宁夏始于1980年、广西始于1984年、新疆和内蒙古始于1988年、西藏至今还仅局限在占全区12%人口的少数民族干部、职工和城镇居民中进行。因此,各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计划生育工作效果便有所不同。
人口普查资料开发证明——再也不能笼统地说,少数民族比汉族落后
历史上形成的“汉族先进、少数民族落后”的文章比比皆是。因此1979年在《新时期党的民族工作与宗教政策》一书中提出:“在现代化过程中,……使各少数民族赶上接近汉族水平。”但是,能不能赶上?何时赶上?在哪些方面突破?人们拭目以待。经过对1990年人口普查民族人口资料的开发,终于在人口自然增长比例、妇女总和生育率、婴儿死亡率、平均寿命、成人文盲比率、文化教育水平综合均值、城镇化水平、第三产业、生活质量指数等22项指标中,有26个少数民族,分别有一项或十几项指标超过了汉族。其中朝鲜族20项;满族18项;锡伯族和俄罗斯族分别得14项和13项;高山族和乌孜别克族各10项;达斡尔族9项;蒙古、塔塔尔、赫哲、裕固和鄂温克4族各8项;京族和回族各7项;哈萨克族5项;土家族和仫佬族各4项;毛南族3项,壮族和畲族各2项;哈尼、纳西、仡佬、藏和布依5族各得1项。人口普查资料的开发证明:“再也不能笼统地说少数民族落后了”。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数量的增长——五十年间,有多少民族人口数量超过100万
全国少数民族人口从1953年3532万人,增长到1964年的3988.4万人和1982年的6723.9万人,以及1990年的9132.4万人。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推算,全国和少数民族人口分别为123669.55万人和11123.81万人,后者占全国人口的8.99%。
1953-1964年少数民族净增人口456.4万人,平均每年增加41.49万人,平均每年递增为1.11%。1964-1982年净增人口2735.5万人,平均每年增加151.97万人,平均每年递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