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转载:《邢台沙河城胡氏家族补遗》之六 胡氏文化胡顺安博客
回帖:http://blog.163.com/shunanhu@126/blog/static/12050929920139109514595/
《元和姓纂》等史籍记载,胡氏始祖为中国正统的古圣帝虞舜第三十三代孙胡公满,是周武王的东床快婿。主要发源地是河南淮阳县。西晋末年,为楚国所灭,公族四散。一支迁入安徽,一支迁到山西等地,不久成为当地望族。继而迁徙遍及全国各地。目前,胡姓是全国超越人口占比1%的十九个大姓之十三位。
根据《沙河县胡氏族谱》,明初洪武年间,河北邢台沙河县的胡氏家族自山西洪洞县迁入。初居域内西部的綦村,后一先祖受敕封为吏,子嗣遂跟从迁居县城。
1992年,据几位八十岁以上的本族和外族人讲述,他们小时候听说胡姓迁来老沙河城后不久分成两脉。一脉为主脉,住在老沙河县城北街北部扫帚街附近。明清在此为主脉胡族敕造房屋百余间。主宅临街,坐东面西。南北百五十米,东西近二百米。宅院东西纵深五重庭院,据说古时胡家就餐,需要敲钟通知各院。院内建有仪门,影壁,天井,厅堂,亭台,长廊等,俱是砖木结构。青石作基,砖墙瓦顶,墙中隐柱。房屋宽敞,冬暖夏凉,屋脊雕刻多种瓦花和凤、狮兽等。院落里高树巨冠,绿荫密布,曲径通幽。高大宽厚的木质宅门,宽三米,高近三米左右,是县城内唯一和县衙门相当的宅门。门洞南北有侧房。大门对面是胡家空旷场地,临街有敕建的胡家石头牌坊,东西横跨街道,高五米有余,长方形巨石立柱和横梁,横梁刻有皇帝御字,御字周围和立柱浮雕纹饰。旁有石头旗杆礅,下马石等。老人们说,旗杆礅顶部是大石头帽,上面刻也有花饰,还留有水沟等。这些在1930--1940年代社会变革中被拆除。同时朝廷赏赐主脉胡姓宅田二百余亩,遍及城内外多处。家中还有数辆马车,雇工若干。民国之前,胡族主脉文官秀才辈出,多供职衙门文职,另兼营油坊、蛋糕房等,生活非常富足。
十几年前,一位近九十岁的文化老人说,胡姓属于县城首户名门望族,主要供职各处衙门。老人说从记事时候起,看见胡家临街三米高,三米宽的大厚对开门和旷达庭院就知道富足家庭,何况1945年解放时割舍四亩庄园给县政府做武装部办公大院,据说1958年大跃进时候主脉胡家祖宅曾做过全村大食堂。这都足见早时主脉胡家之大和辉煌。
另一脉胡姓约四大户,集中住在北街中间路东的狭窄胡家巷及稍北,基本以务农为生,一家主营染坊,远近闻名。其传统染艺近年被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胡道恒家经营布类杂货等贸易在民国初期也很出色。一户从事文化教育,如胡道昌先生家人。清末民初【特别民国年间】,巷中该脉渐有供职衙门,主要从事县域防务,如清末“从九品顶戴(似现在科员、小首领,小队长之类,属于清朝十八级官衔之末)守信”公、民国沙河县保卫团长胡道德、胡道利(乳名振基)诸公。另外,本脉习武者众,民国年间,在当地习武知名者有胡道恒,胡道山(笔者师傅)等前辈。
早时的胡族墓园在老沙河县城北关阁楼外的东边,紧邻官道,占地很大。路边敕建旗杆礅,牌坊,浮雕纹饰,旁置上下马石。墓园内有龟座大石碑、高大牌坊、羊马等各种石兽。清朝晚期,因胡人元公中举而将部分墓园另迁至原址东北方向约四里地许的胡家田地,也敕建旗杆礅、牌楼等,当地人俗称胡家坟或旗杆礅。据传上述墓园分别于明清敕建。清末,还有少量胡姓后人将坟墓迁到通往邻村张庄的大路东边,与马氏、尤氏祖坟相邻,俗称胡马尤坟。
民国之前,胡氏祖宅和墓园前的牌楼及旗杆礅均享有“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之礼遇。
新墓园的规模与旧址基本相当,也是苍松翠柏,根深叶茂,当地人经常去砍伐烧火做饭。伴随新墓园正式启用和部分胡姓后人迁坟他处,北关阁门外的旧墓园不再使用,大树相继被人伐光。1940年之后仅遗留早期胡姓先祖的石碑和石羊石马等相继遭到损坏,族人不敢言语,祖坟日显荒凉。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四清”和“文革”时期,胡家祖坟的石羊石马和石碑等被破坏殆尽,三十年前的阁楼边还常见曾被遗丢的胡族墓园的残损石碑龟座等。当地老人们说,这些都是宝贵文物,很多
下一页 (1/6)

查看全部回帖(1)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