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皇帝赐胡姓的圣旨
回帖:崇祯皇帝赐明代新市名人胡尔慥的4道圣旨
【稀有收藏首发】赴浙江拓张瑞图小楷圣旨碑刻16块

upload=3]

16块崇祯圣旨碑重归德清故里
2008-10-17 来源:浙江日报

德清县新市古镇流失了57年的16块圣旨碑石今日重归故里。这些碑石刻有崇祯皇帝所赐明代新市名人胡尔慥的4道圣旨,由明代宰相、书画大家张瑞图手书,具有珍贵的文物价值。
  据史料记载,胡尔慥为万历三十二年进士,历任河南布政使、江西布政使等职,深得崇祯赏识。崇祯皇帝分别于崇祯元年、崇祯二年、崇祯四年、崇祯八年下圣旨4道,褒扬胡尔慥及妻沈氏、胡母杨氏,圣旨文字总计达4000字左右。胡尔慥又请友人张瑞图重新手书崇祯皇帝圣旨,请匠人分别在16块太湖石上镌刻成圣旨碑,砌在胡氏祠堂墙内,以望传世。
  1644年明朝灭亡,胡尔慥与子胡襄到扬州随史可法抗清,失败后回到新市。多年后,见抗清复明无望,胡尔慥遂绝食而死。
  到了1951年,胡氏祠堂被拆除,砌在墙中的16块碑石流失。一个偶然的机会,德清县博物馆发现了这批文物,后调查确证为新市流失文物。这样,流失了57年的圣旨碑重回新市。

揭开新市圣旨碑的神秘面纱
作者:记者 朱宇飞/文图 2009年01月21日

碑主是胡氏明朝忠烈,原立新市胡家宗祠,后来被“三斗米”换走砌在桐乡农家院墙,再后来又被砌进桐乡渠道帮岸……时隔55年,这批圣旨碑终于回归故里——

2008年11月14日,《浙江日报》刊登的一则消息,引起了全国书法爱好者张瑞图“粉丝”们的强烈关注:这篇题为《16块崇祯圣旨碑重归德清故里》的报道说,“新市古镇流失了50多年的16块圣旨碑石终于重归故里。这些碑石,刻有崇祯皇帝所赐明代新市名人胡尔慥的4道圣旨,由明代宰相、书画大家张瑞图手书,具有珍贵的文物价值。”

  这则消息,当然更激起了德清读者的浓厚兴趣——圣旨,一般人根本就没见到过是啥样子,别说明朝,清朝的圣旨是方是圆都不知道;数量多,4道圣旨(经考证,实际为6道),16块石碑,放在一个客厅里还不一定放得下;新市名人胡尔慥,当过什么官?做过什么大事?有过什么样的功绩?张瑞图是什么人?他在历史上和书法绘画史上具有什么样的地位?

  带着一个又一个谜团,记者日前三赴新市,探寻这16块圣旨碑的来龙去脉,还原德清历史上一段荡气回肠的故事。

六道圣旨 颁赐明朝新市英烈之士

  圣旨碑石是新市胡家的。准确地说,是明朝廷颁赐给新市籍官员胡尔慥及其亲属的。
  那么,胡尔慥是何许人也?一句话,他是大明朝廷的英烈之士。
  这还得从明朝灭亡的那年说起。
  1644年,明亡。福王朱由菘逃到南京,称帝,史称南明。担任过江西布政史、兵部侍郎、直隶知州晋阶正冶卿的胡尔慥带着儿子胡襄,风尘仆仆地从南京赶到扬州,去拜见明朝著名抗清将领史可法。
  史可法是胡尔慥的老领导,曾担任兵部尚书,这时正担任着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人称“史阁部”。此时前方战事吃紧,明将左良玉战死后全军降清,盱眙降清,泗州城陷。一看老部下前来报到效力,史可法大喜过望。马上任命胡尔慥为南都御极起光禄寺卿,任命胡襄为应天府(南京)武学教授、户部司事。
  清顺治二年(1645年)5月10日,清豫亲王多铎兵围扬州,清军以红衣大炮攻城。扬州城破,史可法自刎,被众将拦住。多铎劝降,可法表示:“城亡我亡,我意已决,即碎尸万段,甘之如饴,但扬城百万生灵不可杀戮!”言毕壮烈就义。多铎因为攻城的清军遭到很大伤亡,心里恼恨,下令屠杀扬州百姓。大屠杀延续了十天,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扬州十日”。
  作为这场著名战争的亲历者与参与者,胡尔慥父子深深地被史可法的英勇、忠义事迹所感染。清兵攻入南京、灭掉南明以后,胡尔慥父子潜回老家新市,过起了隐居乡野的生活。多年后,日夜盼望反清复明的胡尔慥见复明无望,遂绝食而死,实现其“头不看清天、脚不踏清地”之遗言,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下一页 (1/3)
‹上一楼:汝城发现一封明代"敕命圣旨" 文字端庄秀丽

2009年06月08日 14:42:10  来源 ..

查看全部回帖(3)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