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二
从胡适日记中可以明显地看到,让学生高度自治,是当时澄衷学堂重要的软环境,或者说是校园文化。胡适1906年上半年的日记中涉及“学生自治会”的有以下六则:
(1)今日为本斋自治会第一次开会之纪念日。(3月4日。本文引用胡适在澄衷的日记,均只标日期,因为现在看到的日记全是1906年所写,故不标年份)
(2)本斋自治会开第三次常会,余提议数事,皆得会员赞成。此外,数君提议。三时散会。(3月25日)
(3)自治会开第四次常会。予宣告会事已。复提议“每人各备一册,半以记己过,半以规人过”一事,蒙会众赞成,遂实行。是日全斋同学相继演说,极一时之盛云。(4月8日)
(4)自本斋自治会发起后,各斋相继代兴。东二则钱应璵君等,西二则孙颂臣君等,东三则欧阳荣耀君等接踵发起“东二自治”、“西二砺学”、“东三自治”各会。此外尚有“理化研究会”、“英语研究会”、“球会”、“运动会”等相继勃起。猗欤盛矣!(4月9日)
(5)下午二时本斋自治会开第五次会。盖本会成立二月于兹矣,予演说三事:“释治字之义”、“论同学宜于学问上、德性上着力竞争”、“论选举时被选者及选人者之权利义务”。演已,公举职员。予以18票被选为会长。此外,余君、朱君、陈君各得一票。由会众议决,会长由余一人独任,不复置副会长。书记则余君,干事则陈君也。是日会员毕至,以杨师昨有言“不到者将扣去品行分数”故也。余每于道德上设辞,谆谆告诫,令其每次到会,终无效。今乃惧法律上之处罚而不敢不来。是程度之浅资格之低欤?抑办理之道未尽善欤?为之三叹!(4月29日)
(6)自治会开会。予演说“慎独及交际”之要素二事。(6月10日)
细读这六则,似身在其中矣!年仅15岁的胡适在其中的活跃程度和兴奋情绪已跃然纸上。自治会完全民主,所有会员一再受到“公举”的熏陶,这是多么重要的民主意识的教育。胡适在自治会上“每人各备一册,半以记己过,半以规人过”的提议“蒙会众赞成,遂实行”,胡适是极高兴的。(这又是我们中学教育工作者多少年来想追求、甚至是梦寐以求的德育成效。)胡适的三个演说,即“释治字之义”、“论同学宜于学问上、德性上着力竞争”、“论选举时被选者及选人者之权利义务”,我们虽然不能看到全文,但就这些题目,我们就可以看到思想活跃的程度。胡适看到在本斋自治会的带动下,校内各斋自治性的学生组织“勃起”,他兴奋地高呼“猗欤盛矣”!如何解决会员到会不到会的问题,“余每于道德上设辞”,无效,而杨师(即杨千里先生)一句“不到者将扣去品行分数”,使“会员毕至”,引起了胡适对法律与道德关系的思考。(这个问题不是近几十年来我们整个社会在思考,在争辩,在论证的大问题吗?)一个15岁的少年就是在这样没有说教,没有死记硬背的学习环境下成长起来、成熟起来了。
学生高度自治,还淋漓尽致地反映在当时澄衷学生社团活动上。先看由胡适发起的“阅书社”。在日记中涉及“阅书社”的也有六则:
(1)与余君及赵君敬承等议,拟发起一阅书社,赞成者颇多。(3月18日)
(2)拟阅书社简章程稿。(3月19日)
(3)阅书社章成立后,已蒙白振民先生赞成,允以故算学三斋地假为社所,并允以本校藏书相助。本社得此助力,大约不十日当可成立矣。(3月20日)
(4)阅书社发起以来,赞成者颇多,捐助书籍者亦踊跃。(3月24日)
(5)阅书社第一次借书,计借者二十二人。时本社藏书盖四百余部也。(4月1日)(6)抵奇芳,遇祥翰叔,坐移时,予先回校,以阅书社将开社也。(5月6日)
自己发起组织、自己起草章程,得到好友的赞成,校长(1906年白振民已任校长)以场地和图书给以具体的支持。又得会员支持,踊跃捐书。不到半月,一个阅书社就像摸像样地建立起来了。胡适是极其重视和认真的,在外喝茶(奇芳,学校附近的一个茶室)遇长辈交谈而断然中断,因为要“开社”了。有人也许会想,学校不是有图书馆吗?为什么还要让学生去另搞一个阅书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