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人胡雪岩
回帖:胡庆余堂举行庄严仪式为胡雪岩挂像
http://jrzb.zjol.com.cn/html/2011-06/20/content_908772.htm?div=-1
□本报记者 单友良
纪念胡庆余堂国药号诞生138周年
庆祝杭州胡庆余堂国药号有限公司成立10周年
  在他创建胡庆余堂国药号138周年之际,在他逝世125年后的6月16日上午10点,他的画像首次被悬挂到了胡庆余堂国药号大堂正厅中央位置——上周四,胡庆余堂的后人们、杭州胡庆余堂集团公司的高管,汇聚胡庆余堂国药号大堂正厅,举行庄严仪式,为他们的创始人胡雪岩(1823年-1885年)画像揭幕。

对很多刚刚到这座城市创业的新杭州人来说,也许不知道胡庆余堂在杭州的哪个方向,不知道胡庆余堂与胡雪岩是什么关系。这无伤大雅。因为迟早,胡雪岩和胡庆余堂作为杭州这座城市的一个重要文化符号,总会进入你的生活。
然而,胡雪岩的名字虽然如雷贯耳,杭州人却很少见到过胡雪岩的照片或者画像,在这之前,胡庆余堂也一直没有胡雪岩真人的画像。这是为什么呢?
1874年,51岁的胡雪岩春风得意,他的人生与事业都进入全盛时期,他拥有一件朝廷赐予的黄马褂,这意味着他是当朝十分倚重的人物,他身着二品文官顶戴,此所谓“红顶商人”,社会地位显赫。生意场上左右逢源,面对滚滚而来的财源,向来有“济世”情怀的胡雪岩,要做一件空前绝后的事——他要建一座旷世的国药号,以此为基点,打造面向全国的医药产业。
假如你有时间去胡庆余堂,你可以去拍拍它的每一根柱子,你拍上去的手感,就跟拍在铁板上是一样的。1874年的胡雪岩,为了圆心中的那个梦,不计血本疏通关系,将清朝政府准备用来重建圆明园的红木买了过来,他从日本进口玻璃,请国内最好的建筑设计大师,处处精雕细琢,披金戴银,4年后,胡庆余堂大功告成。
中医药学有着5000多年的实践发展史、2000多年的理论体系发展及理论实践发展史,它是中华民族的科学与文化瑰宝。在明朝相对平静的日子里,李时珍以毕生之力,完成了煌煌160万字的《本草纲目》,李时珍因此跻身中国十大名医之列。而在胡雪岩创建胡庆余堂之前,中国大地上还没有一座与伟大的中医药文明相匹配的建筑。如果说《本草纲目》是历史发展到了明朝这个阶段,迟早要诞生的巨著,那么胡庆余堂的诞生,便是中医药历史整整等了5000年的一处归宿。什么是胡庆余堂?胡庆余堂是中医药文化的庙堂,是中医药文化的圣殿。在这个圣殿里,你能感受到中医药文化最基本的一些价值观:一是医学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这就是营业大厅正门上方镌刻的“是乃仁术”;二是诚信,这就是胡庆余堂堂规《戒欺》。在这样的一座圣殿里,胡雪岩一定不会自恋地把自己的照片或者画像挂进胡庆余堂。
时势转变,不是胡雪岩一个人能左右得了的。胡庆余堂1878年正式营业,但1885年胡雪岩逝世时胡庆余堂已经易主,老板变成了光绪皇帝的叔叔刑部尚书文煜亲王。老板都变了,胡庆余堂里面自然不可能有胡雪岩的像。
1911年辛亥革命后,浙江省军政府没收满族官僚在浙江的财产,胡庆余堂再次更换老板。所幸在战乱频发的20世纪前50年里,胡庆余堂自己遴选的两大经理许奎圃、俞绣章都是极具才华的领导者,他们铭记胡雪岩《戒欺》教诲,使得胡庆余堂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一次次逢凶化吉,直到1955年成立公司合营的胡庆余堂国药号。几经改朝换代后,胡雪岩后裔们原来持有的胡庆余堂招牌股也不再有效。胡庆余堂与胡雪岩渐行渐远。
1949年1月,14岁的冯根生经俞绣章经理挑选进入胡庆余堂当学徒,胡庆余堂规制之严,从学徒3年不得回家,必须熟记1000多种中药饮片的性味、归经、主治、炮制这几点就可窥见一斑,天资聪颖的冯根生尝遍人间艰难,在磨砺中一点点成长。1972年,胡庆余堂1957年在城西桃源岭新凉亭设立的煎熬阿胶的车间被杭州市政府升格为杭州中药二厂,时年37岁的冯根生被任命为厂长。在接下来的24年里,冯根生越来越像胡雪岩的化身,一步步地把当年胡雪岩要做大医药产业的梦想化为现实。而胡庆余堂却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下一页 (1/2)

查看全部回帖(1)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