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爱国历史学家胡三省----胡克均
回帖:胡三省与浙东学派
发布时间:2012-8-24 19:00:00
http://www.rfoymw.ac.cn
浙东学派形成于南宋前期。早在北宋中期,以周敦颐、程颢、程颐为首的思想家,以儒学为基础,吸取佛教和道教思想,解读“六经”,形成了新儒学。他们的哲理思想以义理为核心,故称“理学”。到南宋前期,由于哲理观点的分歧,形成了以朱熹为首、主重格物致知的“朱派”和以陆九渊为首、主重明心的“陆派”。朱陆双方发生了唇枪舌剑的辨论,史称“鹅湖辨论”。浙东婺州(金华)吕祖谦与朱、陆俱友善,经常参与旁听他们之间的辨论,吸取了他们合理的哲理思想和严谨的治学方法,主张“六经皆史”,“经史并重”,“致力于史学,教人以致用为事”,史称“事功史学”。当时浙东永康陈亮,永嘉叶适,瑞安陈傅良……等人皆与吕祖谦志同道合,“均与讲论相契,故三人之学亦皆在考古今成败、谙练掌故,以济世变,故以浙东学派名之”。(引自1936年版《辞海》“浙东学派”词条)
宋末元初,由于政权更迭,大批仕人避难浙东明州(宁波),出现了胡三省,王应麟等一批致力于史学研究,教人以致用为事的史学家。在明末清初又涌现了黄宗羲,万斯同,全祖望等著名史学家,他们继承吕祖谦等人的治学观点和方法把“事功史学”进一步发扬光大,形成“四明史学”,又称“浙东史学”。胡三省与吕祖谦等人无师友渊源;黄宗羲等人也非胡三省嫡传弟子。由于他们处于同一地域(浙东),生活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同一历史背景。因此有相同的思想观点和文化渊源。假如说吕祖谦是“浙东学派”的始祖,那么胡三省是“浙东史学”承上启下的中竖。
胡三省是我国宋末元初,宁海籍的爱国历史学家,《资治通鉴音注》的作者。综观他的生平和著作,无处不闪耀着敬业和爱国两道思想光芒。
南宋理宗绍定三年(公元1230年)四月初二凌晨,胡三省出生于浙江宁海中胡一户世代以耕读为业的小康之家。他“自幼好学,终夜达明,一览辄诵,七岁能文。”在其父的启迪和熏陶下,14岁时即立下注释《资治通鉴》为已任的敬业思想。1256年,他登宋宝祐进士第,步入仕途,正式开始注释《资治通鉴》,到1285年冬完稿,历时30年之久。在这一漫长岁月里,他胸怀坚贞不屈的敬业信念,孜孜不倦的务实态度,为《资治通鉴》中难读的字逐个注音,为难懂的词逐一析义,替读者扫除阅读的障碍;并拾取《资治通鉴》中漏缺的内容及前人注释中的错误,一丝不苟地予以“拾遗补误,亦几乎司马氏之忠臣而无负”。30年严寒酷暑,撰写了300余万字书稿。其间伏案辛劳,废寝忘食之苦不待说,因“兵灾,书稿三失”之痛谁入知?可是他矢志不移、百折不挠。他这种敬业思想和顽强的治学态度堪为后人之楷模。
胡三省成长于多难之秋,历经宋元鼎革,目睹宋室覆灭,身遭蒙元欺凌,因此在他身上刻着时代的烙印,他的言行具有鲜明的治史致用和强烈的爱国之情。他主张经史并重,以史为鉴,学以致用。在新注《资治通鉴序》中他说:“世之论者率曰:经以载道,史以记事,史与经不可同日语也。夫道无不在,散于事为之间,因事之得失成败,可以知道之万世亡弊,史可少欤!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为人子而不知《通鉴》,则谋身必至于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后。乃如用兵行师、创法立制,而不知迹古人之所以得,鉴古人之所以失、则求胜而败、图利而害,此必然者也”。在史学领域中,他以《通鉴》为阵地,以史布道,口诛笔伐,弘扬正气,抨击邪恶。凡历代的安邦治国之道,历朝的明君、贤臣、孝子的德行,大书而特书,予以大力弘扬;而“伤天害理,残民以逞”的暴君、乱臣、逆子的丑行,也不厌其烦地予以记叙,并进行猛烈的抨击,使后人从中吸取教训。由于故国之思,亡国之痛,在《资治通鉴音注》中到处洋溢着胡三省的强烈的爱国思想。他撰写的《音注》完稿于元世祖至元22年,此时离南宋灭亡已有9年,但他仍怀念故国,不用“至元”年号,在该
下一页 (1/2)

查看全部回帖(1)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