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明臣 胡大海与他身后的《明史》
回帖:《明实录》对于研究明朝历史的文献价值;当然在实录中,史官们未下断言:“胡大海无后”;
历史的生态系中有国史,地方志,家史(家谱与墓志铭);三方相互印证,相互制衡;

明代史料论原始首推明代档案,它是明朝中央及地方政权在行使统治职能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类别的文件。明代档案文件分为二十种:“凡上所下有十:一诏、二诰、三制、四敕、五册文、六谕、七书、八符、九令、十檄;凡下所上亦有十:一题、二奏启、三表笺、四讲章、五书状、六文册、七揭帖、八会议、九露布、十译。”它们是编纂《明实录》主要依据的原始资料。然而,由于明末战乱等原因,大部分明朝档案册籍均毁于兵火。
清初为编修《明史》曾征集了一小部分档案,贮存在内阁大库之中。后又几经变乱,复散失不少。现今除南京、台湾以及一些单位和个人还有一些收藏外,保存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仅有3600余件了。更为严重的是,现存的明朝档案虽从洪武至崇祯各朝均有,但主要是天启和崇祯两朝的。
因此,《明实录》可谓研究明代历史最系统和完整的史料。正因为如此,陈高华等在其《中国古代史料学》中,把《明实录》作为明史史料中“基本史料”的第一种,而把《内阁大库明档案》作为“其他史料”的第九种,足见《明实录》在明史研究中的首要地位。《明实录》又是谈迁《国榷》、查继佐《罪惟录》、张廷玉《明史》、夏燮《明通鉴》等史书以及孙承泽《春明梦余录》、余继登《典故纪闻》等笔记的史料渊薮。
下一楼›:这是明代对虹县地理位置的说明,不要老是说泗县了
‹上一楼:拜服

查看全部回帖(6)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