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来源:新安晚报
“嫦娥二号”顺利飞天,背后是无数中国航天人兢兢业业的付出,而在其中,咱们的安徽老乡也功不可没。从低温动力系统的指挥员,到塔吊操作手,再到发射测试站的气象员……在“嫦娥二号”发射的方方面面,都活跃着安徽人的身影,是他们用汗水助力,托起了中国航天奔月的梦想。胡旭东:“喂饱”嫦娥好上天每一次任务都要打起百倍精神
来自安徽六安市舒城县的“80后”小伙胡旭东,一直活跃在航天发射的前沿阵地,作为“嫦娥二号”运载火箭低温动力系统的负责人,他“矢志航天终不悔,志送嫦娥上九天”,成为发射场区一流的低温动力系统指挥员,为“嫦娥二号”奔月添加了充足动力。
舒城小伙管“动力”
胡旭东,安徽舒城县人,大学本科文化,担任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区低温动力系统技术区和前端负责人,主要负责为“嫦娥二号”升空添加低温燃料。
胡旭东虽然年龄不大,但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却是有名的技术骨干和攻坚能手。2007年“嫦娥一号”首次飞天时,胡旭东就担任了火箭低温动力系统指挥员。此次“嫦娥”再次奔月,胡旭东又被委以重任。
“火箭燃料添加剂都是易燃、易爆燃料,添加时要非常小心谨慎,危险性很高,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爆炸,整个发射任务就会前功尽弃。”胡旭东说,虽然经历了多次卫星发射,但面对这次举世瞩目的发射,始终不敢掉以轻心。
2003年,胡旭东大学毕业后,来到偏僻的大山深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刚到基地时,一切都要从零开始,从基本功开始学起,一年内他就记录了10多本学习笔记。胡旭东迅速成长为低温动力系统的骨干力量,并当上了低温发动机组小组长。
曾经多次化险为夷
火箭的每一次完美升空都让国人感到兴奋,但幕后惊心动魄的情节,却往往不为人知。
2008年10月30日,“委内瑞拉一号”通信卫星进入射前4分钟准备阶段,低温动力系统贮箱补压突然出现异常。面对突发情况,胡旭东沉着应对,快速反应,精确处置了故障,圆满完成发射试验任务。
2009年,在”北斗二号“卫星发射任务中,系统在进行数据判读时,胡旭东发现有两项压力参数不在指标范围之内,于是立即召开系统分析会,组织故障排查。50个小时过去了,故障得到排除,而胡旭东却没合上一眼,他说:“作为动力室的人,就一定要动力十足!”
胡旭东带领同事多次排险,多次受到基地和上级嘉奖。连续两次参与嫦娥奔月发射,胡旭东很兴奋和自豪:“这是我一生最大的荣耀。我希望还能为三号、四号贡献力量,让嫦娥奔月的功勋录上,有咱们安徽人的名字!”许亚飞:两度改行两次闪光
在发射前,大家最担心的就是天气状况是否会影响如期发射。气象观测就显得尤为重要。许亚飞,安徽亳州蒙城人,现就职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测试站,主要负责高空探测业务。
许亚飞高挑的个头,瘦瘦的身材,戴着一副眼镜,显得十分斯文。
他在大学里学的是雷达测量专业,毕业分到发射场区的气象台后,他被安排到地面气象观测的岗位上。一边是苦心钻研了两年的雷达测量,一边是一无所知的地面气象观测,许亚飞没有半点难色,就欣然接受了上级的安排,从零开始学起。刻苦努力让他在一个月后,就走上观测员的工作岗位。
由于工作需要,组织上后来又将许亚飞从观测岗位调整到高空探测上。苦苦学了3年的观测业务又得暂且抛到一边,从头学起了探空业务,许亚飞再一次迅速完成了转变。
高空探测“嫦娥二号”任务前,许亚飞所在的高空气象探测岗位计算机突然无法接收来自探空仪的信号,业务值班工作一度陷入困境。许亚飞反复试验排查,最后将故障定位在接收机的高频放大芯片上,与后来厂家的判断完全一致。
2010年 7月,许亚飞远在安徽老家当教师的爱人带着不满十个月的儿子,转了几次火车,千里迢迢来中心探亲。看到自己朝思暮想的妻儿,许亚飞的心里满是愧疚。妻子十月怀胎,许亚飞没能在身边,孩子出生没到一个月,他就匆匆收拾行李回到单位。自己真正陪在妻儿身边的时间真的是太少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