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胡佳题校长在《安徽胡氏通志》编纂推进会上的讲话(2018.11.11) 关于《安徽胡氏通志》编纂的几个问题.胡佳题
一、 方志,姓氏志与《安徽胡氏通志》
志书,是中国史学典籍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史记》、《汉书》中就已出现。
方志,是地方志书的简称,是全面系统地记述某一行政区域的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被称为“一方之全史”。
姓氏志,属于地方志的一种。它记述的是某一姓氏的血缘系统、源流播迁、文化传承、人物活动及社会生活的状貌,是一家一族只全史,是一家一族历史与现状的“百科全书”。
《安徽胡氏通志》是安徽省地方志一部特色志。这部志书就是用“志”的形式写胡家的历史,《安徽胡氏通志》这个书名,有两个限制性定语和一个关键词,需要这个简单的解释。
限制性定语之一:安徽。这是区域限定。但是区域性限定也是动态的。仅举一例加以说明,清康熙时,撤销江南省分设江苏、安徽两省。安徽则从安庆、徽州两府各取一字合并而成,旧时徽州一府六县,包括今宣城的绩溪和 1942 年划归江西的婺源,因此,本志的内容凡涉及到 1942 年前胡氏历史文化动态,当应将婺源囊括其中。
限制性定语之二:胡氏。这是对象限定。本志只写胡氏,不写他姓,但在社会生活的历史过程中,姓氏也多有变化。可能他姓改胡姓,胡姓改他姓之事时有发生,其中人物关系及其故事亦在本志记述范围之内。一个关键词即通志在“通”,就是上下联通,左右贯通,前者是时间概念,后者是空间概念。在时间上,本志没有上限,下限至志书完稿之年。在空间上安徽的东南西北全覆盖。我们就是要在这时空交错的坐标上找到安徽胡氏光芒四射的亮点。
众所周知,国史、方志、家谱是中国历史文化大厦三大支柱,我们为什么不修通谱而要编通志呢?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谱和志的区别:其一谱以世系为主要内容,旨在便于家族成员寻根问祖;志以文化为内涵,目的在于让人们了解胡氏历史和现状。其二,家谱根据传统惯例,应是秘而不宣,供之于家祠,藏之于家族,不对外公开;志书则可以公开出版,公开宣传胡氏的文化记忆与传承,使之成为社会化的公共产品,让世人都得以了解胡氏辉煌灿烂的文化。
二、 编纂《安徽胡氏通志》指导思想与思想方法
本次修志,我们要以习近平同志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一系统重要思想为指导。习近平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命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他还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他要求:一是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二是要“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国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他特别强调:“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习近平的一系列讲话,为我们本次修志指明正确的政治方向,编纂《安徽胡氏通志》正是紧跟时代步伐,在做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工作,我们应当理直气壮,坚定不移地去做,把握好历史和时代脉博,分清主干,兼收并蓄,真正有鉴别、有扬弃地反映出胡氏文化的精华。
关于编纂《安徽胡氏通志》的思想方法问题,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结合特定的历史背景去认识历史,用历史的眼光还原历史,而不是简单化地用当代的概念评说历史。尊重历史的实事,在志书编纂过程中尤为重要。我们修志就是为胡氏树碑立传,彰显胡氏文化的优秀传统,这一点必须明确。如果不能真实地反映历史真实,那编修出来的志书,起码是不完全的历史,甚至可能是被歪曲的历史。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