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胡姓(8)|“兴汉以来的绝代奇才”、东汉名臣胡广:五作卿士,七蹈相位封面新闻 2019-08-23 14:57 68687 黄勇/文
胡姓(7)|蜀郡临邛县人、西汉布衣教育家胡安:司马相如的老师
北宋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记载了一个“万世不理问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的故事,这里的“伯始”,是东汉名臣、学者胡广。
胡广画像(资料图片)
胡广,字伯始,南郡华容县(今湖北监利县)人,辅佐过6个皇帝,位至三公九卿,“五作卿士,七蹈相位”,被史学家誉为“兴汉以来的绝代奇才”。
胡广的为官轨迹
胡广的六世祖胡刚,清高有志节,因王莽摄政而逃亡到交趾郡(郡治交趾县,即今越南河内市),新朝亡后才返回乡里。
胡广的父亲胡贡(一说胡宠),官至交趾郡都尉,但去世得早。
胡广两岁那年,母亲去世,他的幼年在孤苦贫困中度过。但他才华横溢,学富五车,文章写得特别好。
长大成人后,胡广在南郡府里做小吏员。
南郡太守法雄的儿子法真有识人的本领,他从老家来南郡看望父亲。
当时正是年末考核官员时节,法雄召集手下官员逐一考核,法真在窗后观察,发现胡广这人气度不凡。
法雄相信儿子没看走眼,就举荐胡广为孝廉,胡广参加由汉安帝主持的考试,得了第一名。
一个月后,胡广出任尚书郎。他为人处事很有一套,对皇帝能迎合,对同僚能谦虚友好,所以仕途顺利,5次升迁后当上了尚书仆射(负责贯彻执行重要政令的尚书台机构副职)。
在尚书台干了10年后,胡广开始被外派地方为官,先后出任济阴郡(郡治定陶县,即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汝南郡太守,然后入朝任大司农。
汉安元年(142)十一月,胡广升任司徒。
胡广历经3次政治大“地震”
胡广在数十年的宦海生涯中,历经了3次政治大“地震”。
第一次是在外戚梁冀把持朝政期间。
梁冀在汉冲帝死后,立了年仅8岁的汉质帝,后又觉得汉质帝太聪明,不好掌控,把汉质帝毒死了。
在立帝问题上,太尉李固与胡广、司空赵戒劝谏梁冀,想拥立稳重有度的清河王刘蒜。
但梁冀不干,在朝会上胁迫朝臣们拥立跟梁家有姻亲关系的蠡吾侯刘志,胡广、赵戒感到害怕,不敢多说话。
李固等人仍然坚持,被罢免官职,胡广接替李固任太尉、录尚书事。
第二次是10年后的汉桓帝延熹2年(159)。
梁冀被汉桓帝诛杀,胡广被罢免,但几个月后,又官复原职了。
第三次是汉灵帝即位那年(168)。想要消灭宦官集团的窦武、陈蕃被宦官势力所杀,陈蕃牵连了数千人。
陈蕃是胡广的旧属,陈蕃被诛杀时,胡广对昔日部属丝毫未予维护,眼睁睁地看着陈蕃和学生们一个又一个遇害。
在3次政治大“地震”期间,胡广在太尉、司空、司徒、太常、太傅等职位上来回任职,基本上处于权力的高端。
熹平元年(172),胡广逝世,享年82岁。
汉灵帝下诏,命五官中郎将持节奉册,赠以胡广太傅、安乐乡侯印绶,赐东园梓楠棺木,派谒者监护丧事,在光武帝刘秀的陵寝原陵为他赐墓地,谥号“文恭”。
胡广的故吏数百人,都穿着丧服前去送葬。
胡广的追赠及葬礼规格,自从东汉中兴后,没有一位大臣能与他相比。
熹平6年(177),汉灵帝叫画师绘制胡广与太尉黄琼的画像,悬挂在宫内,议郎蔡邕奉诏撰写《胡广黄琼颂》,也一同悬挂在宫内。
胡广画像(资料图片)
万事不理问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
胡广以奉行中庸之道著称,为官30多年,历事6任皇帝(汉安帝、汉顺帝、汉冲帝、汉质帝、汉桓帝、汉灵帝),担任过一次司空、两次司徒、3次太尉,最后官至太傅。
胡广非常熟悉先朝典章制度,通晓朝廷规章,有办事经验,柔媚谦恭,不抵触任何人,所以京都有个谚语说:“万事不理问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
在当时错综复杂的社会政治环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