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五、科举入(出)仕
崇安胡氏自钓鱼翁以降至胡渊公,凡六世,既没有参加科举者,也没有出仕当官者。至于谱中所载有科举和出仕当官者的先祖诸公,乃是后世杜撰的,不可信。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胡安国请北宋著名理学家、程门高足、好友游酢为其父胡渊公撰写的《宣义胡公墓志铭》有云:“其先率德不耀。”自胡安国始,科举出仕代有人在。
(一)胡安国 (1074—1138),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科举进士及第甲科第三名(探花)。历官荆门府学教授、除太学录、迁博士,改使湖南路学事,寻命中书舍人,赐三品服;召为给事中,复除中书舍人兼侍读,专讲《春秋》。除徽猷阁待制,知永州,进宝文阁直学士。
(二)胡寅 (1098—1156),胡安国长子,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科举中甲科进士第十名。历官西京(洛阳)国子监教授、复任驾部郎中、擢起居郎、除直龙图阁学士、迁中书舍人,赐三品服;除徽猷阁待制,知邵州、改知严州、又知永州,试尚书礼部侍郎兼侍讲,复知永州。
(三)胡宪 (1086—1162),胡安国侄儿,“弱冠而学,有志四方”。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胡宪21岁,前往湖北荆门从学于堂叔胡安国,胡安国在任上,胡宪又随左右。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胡宪35岁,取得乡试(省级)举人第一名。时因中举人太多,遂改为各地乡试第一名觐见宋徽宗皇帝。接下来,胡宪参加礼部组织的考试,由于胡宪临场发挥不好,名落孙山。至宣和三年(1121),胡宪在湖北从学于叔父已是15个年头,因科举失利,加之要照顾年迈父母,决然回到老家建州,讲学授徒和从医。宋高绍兴六年(1136),时年51岁的胡宪得好友与名臣推荐,加之宋高宗皇帝垂意遗逸。诏令:建州布衣胡宪特赐进士出身,添差建州州学教授。之后胡宪曾任福建安抚使幕僚,直至绍兴三十年(1160)六月,时年75岁高龄的胡宪才入朝为官,初任馆职,后改任秘书省正字。(四)范如圭 (1102—1160),字伯达,建州建阳人,胡安国妹(一说姐)之子。范伯达少从舅父胡安国受学《春秋》,登进士第。历官武安军节度推官,召试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兼史馆校勘,出为邵州、荆南府通判,以直秘阁提举江西常平茶盐移利州提点刑狱,复起知泉州。
还有胡安国的六世孙,胡大壮(常原)的曾孙胡颖,宋理宗绍定五年(1232)登进士第,累官至广东经略安抚使。(见《宋史·胡颖传》。
胡颖之兄胡显,行伍出身,抗金抗元名将,以功至检校太尉。事见其舅父《宋史·赵葵传》。湖南醴陵市醴北建安胡氏就是胡显之后世裔孙。(见醴陵市《醴北建安胡氏族谱》)
胡显、胡颖的父亲胡栗,祖父胡覃和、曾祖父胡大壮(常原)、高祖父胡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