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六、以荫补官荫补,世称恩荫,是古代一种恩赐和出(入)仕世卿世禄制度。尤以宋代荫补为滥。
(一)享受胡安国恩荫的有五人一是胡渊(1050—1119)。胡渊公是胡安国的父亲。胡渊自幼聪慧,始读书取进士业,但未如愿。胡安国进士及第入朝做官,其父渊公“以子通籍”,恩封宣义郎(享受从七品文官待遇),但未实际步入官场,赠中大夫。
二是胡安止(?—?)。胡安止,胡安国仲弟。胡安国父亲胡渊公逝世时,安止、安老两个弟尚年幼。兄弟二人是由长兄胡安国培养教育成长的。胡安止用兄安国荫补朝奉郎,出为岳州(今湖南岳阳市)通判。
三是胡安老(?—?)。胡安老,胡安国季弟。据《福建通志》卷三十五记载:“胡安老,字康年,用兄安国荫补官,尝知宜春(今江西省宜春市)、罗江(今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县)县令;终知袁州(今江西宜春市)。
四是胡宁(1101—1157)。胡宁,胡安国次子。胡安国逝世后,胡宁以父荫补右承务郎(从八品)。宋高宗绍兴十三年(1143),胡宁43岁,赴京城召试馆职,除敕令所删定官。自绍兴十三年至绍兴十九年,胡宁累官至祠部员外郎、太常丞(从四品)。后被宰相秦桧打压,罢放地方供职达六年之久。
五是胡宏(1105—1161)。胡安国季子。胡安国逝世后,胡宏以父荫补右承务郎。因与宰相秦桧政见不合,故胡宏终身未步入仕途。以讲学授徒为业,创“心”“性”学说,开创湖湘学派,为南宋一代大儒。
(二)享受胡安止恩荫的有一人胡实(1136—1173)。胡实,字广仲,胡安国侄,胡安止子。以父荫补官将仕郎。但不求仕进,后广西铨选得钦州灵山县主簿。
(三)享受胡寅恩荫的有两人一是胡大正(?—?)。胡大正,字伯成(衡湘谱名曰:常慥,拗柴谱名曰:在郊),本胡寅胞长兄胡严之子。胡大正少从叔父胡寅学,常随左右,因胡寅两个小儿子相继夭亡。胡寅或许将大正抚为子?因大正比大原年长,胡大正或为胡寅长子也?胡寅逝世后,胡大正以季父荫补官,调兴化县(今江苏泰州市)县尉,(县令佐官,从七品,掌治安捕监之事)。胡大正,终官至泉州(今福建泉州市)佥判。
二是胡大原(1124—?)。胡大原,字伯逢(衡湘谱名曰:常恂,拗柴谱名曰在祁),胡寅长子也。胡寅逝世后,胡大原以父荫补官右承务郎。因胡寅长期在外为官,胡大原少从祖父文定公学,又从叔父茆堂、五峰公学,而最终得益于五峰公学为多。胡宏逝世后,胡大原是湖湘学派几位学术强者之一,也是《知言》保卫战的主要骨干。胡大原累官尝任建康府(今江苏南京市)。时,张栻有《送胡伯逢之官金陵》一诗。送胡伯逢之官金陵相望数舍已云疏,远别何因执子袪。漫仕想应同捧檄,旧闻当不废观书。月明淮水空陈迹,山绕新亭有故墟。暇日更须频访古,因来为我道何如。
(四)享受胡宁恩荫的有两人一是胡大经(?—?)。胡大经,胡宁的长子。江西舍溪胡氏谱载大经公以荫补官。这足以说明胡大经乃胡宁长子也。
二是胡大常(?—?)。胡大常,胡宁季子。胡大常以父荫补从仕郎,知安福县(今隶属江西省吉安市)。
还有胡大本。胡大本是胡宁次子,应可享受荫补的,但他自少从叔父胡宏学,或记于胡宏名下为长子?不愿涉足官场,故终身不仕,是湖湘学派主要骨干成员之一。
(五)胡宪的儿子是可享受荫补的胡宪逝世时,儿子胡愉,已早亡,未曾享受恩享。孙胡亲仁尚年幼。
(六)胡宏的儿子是不能享赐荫补的胡宏虽以父荫补官右承务郎,不调,终生未实际步入官场。儿子胡大壮、胡大时,均从其家学,也未涉足官场。兄弟俩虽为张栻门人高足,但与张栻关系很不一般,乃亦师亦友也。胡大壮、胡大时兄弟传承家学,将湖湘文化发扬光大,是为湖湘学派后期的主要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