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5】全元文 卷一四八 胡祗遹(三)
又序
字畫始於鳥跡科斗,再變而詳悉為大小二篆,又變而减削爲隸,又變而省易為楷,又變而破碎爲行,又變而放肆寄影爲草。鳥跡科斗,泯滅已久。於今得見古人作字之由,符許慎之《説文》,獨賴小大二篆。近世士大夫,公論復是書者,秦一李斯,唐一李陽氷,金朝党竹溪,寥寥二千載得三人焉。其爲藝也,何其艰哉?仲常郎中,讀書涖政之暇,手書小篆三十餘家,刻梓以傳世,進道進技,不務苟簡,處心力學,岂淺淺哉?異時攀驾前賢,賞音者奚慮無人。雖然,苟無陽氷碧落一碑,竟為風雨摧剥,終不爲世所重,要知奇珍異寶,不可以不講其主名。某年月日胡祗遹題。
【5】全元文 卷一四八 胡祗遹(三)
懷遠公詩序至元二十八年七月
兩漢之君,知為政官人之要者,其孝宣乎。宣帝之言曰: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無嘆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訟理也。與我共此者,其惟良二千石乎?」故二千石有治理效,酬以玺書勉励,增秩賜金。
蓋百姓之休戚利病,治亂向背,二千石實任其責。有天下者,以民爲本,本固則庶政百職,無不具举。二千石之擇人,可不慎欤?孝宣其賢矣哉!我朝典郡官,中外公論,賢冠一時者,以彰德達噜噶齊懷遠公為稱首。公蒙古貴族,祖考門阀,英偉婵嫣,有耳者皆知之。侍御東鲁王公肯堂,明鑑賞,慎許可,作《古風》三章以爲贈,哀美其德政。本郡士大夫,以見善不能揚,竟爲人所先,乃赓唱迭和,鏗玉鏘金,錦綺绚爛,然皆稱情設詞,無溢美牵强。卷軸如臂,將次以甲乙。某以老缪,不可以衰耗辭。窃自思惟,昏耄健忘,既不能追蹤絶足,以成韻語,可不見善如不及,而略無一言。偶乘平旦氣識,少暫清明,再讀三咏,不覺撃節嘆賞曰:非若是之雄章傑句,不足以發揚懐遠公之盛德惠政;非懷遠之盛德惠政,不足以信實。是詩照映一時,傳誦于後世,既喜聖朝典郡擇人之精,又喜懷遠公生禀間氣,天姿之高邁如此,又喜郡賢之於人之有德,若己有之。人之彦聖,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喜一得三,輙忘鄙陋而爲之序。至元辛卯秋七月十有八日平旦,武安胡祗遹書。
【5】全元文 卷一四八 胡祗遹(三)
高吏部詩序
詩學至唐爲盛,多者數千篇,少者不下數百,名世者幾百家。觀其命意措辭則人人殊,亦各言其志也。裁之以義理性情,則浅深高下,自有等級。故東坡有「郊寒島瘦、元輕白俗」之評。王荆公工於詩者也,《百家詩選》,後賢以謂後五卷,非前五卷之比,精粗固有間矣。或者又謂令人詩律,唯學晚唐。我朝吏部尚書河東高公鍊詩,力追前人。先生為翰林學士,嘗曰:「吾之詩,唐詩也。」元、李、曹、杜諸人,亦多稱道,其許可論議,具備於元遺山之送行曹南湖之《壬辰小藁》二序,又一時諸名公之詩什。其子遠甫,輯公平日篇什,板行於世,求序於不肖。繼志述事,可謂孝矣。窃嘗思韓文公之自許曰:「使世無孔子,予不當在弟子之列。」斯言也,人無敢非之者。蓋自見之明,所以自信篤。先生之言詩,自序已竟,其誰曰不然?愈見先生之言爲不妄,不肖尚何言哉?遠甫曰;「斯論即序也。」
【5】全元文 卷一四八 胡祗遹(三)
許氏棣華堂詩序至元二十七年
木有本則有幹,有幹則有枝。枝繁則爲美木,獨枝則近於枯株矣。韓文公則自謂兩世一身,形單影隻,傷痛之甚也。枝不能離幹,枝披則榦傷,木之情也。幸而枝繁,天厚其生,無水火斧斤之祸,而妄自披離。人不爲妖怪,吾不信也。人非草木,身也者,親之枝。如自厭榮盛,離父母,遠兄弟,反天地親親友愛之性,相雠胥怨,不相往來,草木禽兽之不若,猶謂之人可乎?郑伯克段,得罪於聖筆,惡名終天地。司馬牛以手足之不仁,憂不欲生,豈邈然無情也哉?吾友許公叔海,天資孝友,一弟分飛於兵亂,存没兩不相知者六十年。一日燕居深念,一黄冠師,蒼顔華髪,來相謁問。其姓則同,呼其童名,則唯諾而惶骸,詢其支體之可騐者,一一脗合,究其歲年則不差,父母六親、鄉黨鄰里、凡可記憶者,亦皆符契。二人働哭,絶而復蘇,恍若長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