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全元文》---胡氏相关文选 胡志盛整理
回帖:【5】全元文 卷一五〇 胡祗遹 (五)
傳道統説
克、舜、禹、湯四聖,人之相傳以中者,聖人德全同天地,道行侔日月,别無可言,所患少有遲速耳。速則過,遲則不及,故直曉之以中。世衰德薄,至孔子則語顔子以仁。仁則復天理之公,而去人欲之私,全此心之德。道日益微昧,德日益漓,故曾子告門人以忠恕,欲其以誠接物,以己方人也。子思則言誠,見當時學者,假仁者衆,而無真實無妄之誠心也。至此則人僞日甚,渐至於難與言,不可以語上。故孟子直説以仁義,恐其又不能曉,不能行,直曉之以四端。因良心之暫發,日用之不可缺,跬步之不能無者明之。執柯伐柯,猶且不悟,故孟子曉以柯則在手之理也。觀此則足以見世變矣,非前聖後聖,固立異論也。不仁不義,一從血氣之利欲,則入於禽兽矣。禽兽之惡,猶誠於惡。今人之爲惡,雖誠於初,展轉變化,下達而不已,不能自保。吁!惡亦極矣,善將復建極者,豈無人焉。

【5】全元文 卷一五〇 胡祗遹 (五)
性説呈鄭司直
性也者,與生俱生,天之所以予我虚靈秀發、四肢百骸之生仁義禮樂,萬善之府也。感於物而動,性之情也;蕴之於身,與德爲行,施之於外,成事成業,性之才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無物不備,配地參天者,性之全體也。性其性者,尧舜也。力行而慎思,反身而践形,求全其性者,湯武也。以先覺覺後覺,立言垂訓,過化存神,使人絶惡於未萌,棄小人而成君子,人倫日用之間,曉然知性之理者,孔子也。闢楊墨之害,以明先聖之道,使人存心養性,事天立命,不失其正者,孟子之功也。噫,楊墨甫息於前,而佛老大炽於後,性之理,泯泯而無傳焉。不惟無傳,信其説,而陷於邪,悖其性者,皆是也。爲佛之教者曰:寂滅空虚,無往無返者性。教人枯木死灰,舉天下萬事,一歸之於無。然則天地之性,恒久而不已,生生而無窮,必若是,則是绝滅天地也。爲老氏之教者,以長生久視,清淨無爲,永福田利益爲養性之説。福果可求乎?有物必有則,人果可凝坐而無爲乎?人百年之物,果可長生久視乎?二氏謂之知性,可乎?二氏之説盛,周、孔之教衰。宗公巨儒,又從而主盟張大之,不入於佛,則入於老,是以其放肆爛漫,而不可遏也。然則復性有道乎?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婦婦、兄兄、弟弟,各盡其道者,順性之用也。居仁由義,節之以禮,和之以樂者,養性之源也。如是則窮通壽天、富貴貧賤,順受其正命之理,亦昭昭矣。佛老之所謂性與命者,吾不知之矣。司直先生善人也,信人也。以法律進身,而無傷嚴寡恩之習,悉其聪明,致其忠愛,蕩然有古良吏之風,樂出善言,行善事,暇日語及性命之説以餂㒒。故特舉所得於《六經》、《語》、《孟》之旨,與僕躬行心得之妙者,以言上之。某頓首上:或問於胡子曰:人果靈於物乎?曰:以天與言之,物得其偏,人得其全,人固靈於物。以人爲觀之,靈於物者十二,不靈於物者十八。或者又曰:夫婦之有别,雎鳩、鴻雁、鷙鳥之屬能之。人雖有外來之分别,則非禮之視,非禮之情,悉通淫纳,姦私之惡,往往有之。父子之親,天性也,虎狼能之。惟人也反,漠然無情,甚者責善怨怼,至於逆弑者亦有之。君臣之義,如天尊地卑,而不可易也,蜂蟻能之。惟人也載其位,食其禄,寵其名爵,不知感恩戴德,仗節守義,至於仇怨逆殺亦有之。昆弟朋友之愛,天性也,然鳲鳩鶯鹿能。然惟人也,甚者至於鬩藏紾臂,老死不相往來者亦有之。是數者,禽兽能守其固有,而人皆棄暴,安在其靈於物也?且以一身言之,草木鳥兽,自生而至於死,莫不有所營。爲能鳴者鳴,能飛走者飛走,振刷其毛羽,洗濯其文華,營其巢窟,求其飲食,生生而不絶。一步趨,一飲啄,擇安而避祸,温飽孽尾之外,淡然而無欲。今觀於人也,不當言而言,與當言而不言,是不如鳥之鳴以時也。怠惰嬉遊,博奕飲酒,而不務學,處家而不修身,居官而不事事,臨事應對,矇然無所知,是不若鳥兽振其羽毛,營其巢穴,各盡其材也。知口體之欲,見利而貪,盈滿而不知懷,祸至而不知逃,安富尊榮之外,
下一页 (1/6)
下一楼›:志盛宗亲从浩瀚的历史文献中,将有关胡氏文字资料收集发于胡氏宗亲网,辛苦备至,功在千秋!在此 ..
‹上一楼:【5】全元文 卷一四九 胡祗遹(四)
題夢嵓所藏東坡帖
東坡手簡行書爲第一,自得之妙, ..

查看全部回帖(103)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