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全元文》---胡氏相关文选 胡志盛整理
回帖:【5】全元文 卷一五二 胡祗遹 (七)
重修羑里文王廟記至元六年十二月
天地文明之運,至中古而盛;先聖後聖之德,至文王而備。文王之盛德大功,皦如日之在天,愈久而愈光,不以廟貌香火廢興厚薄而汙隆焉。然千百世而下,凡曰有知追慕聖人之功德,自不能已。或以聖人里門之所在,都邑之所營建,車輪馬跡之所嘗涉歷,則必垣而宫之,像貌而冠冕之。時和歲豐,春奠秋薦,儀誠兼至,不威而嚴,不率而齊,莫不鼓舞而踴躍歡忭,事死如事生。兹非龐恩厚澤,淪浃于人心,孰能使之然哉?湯陰北十里,道右孤城如塊土,人傳曰羑里,文王之廟在焉。考其事跡,盖太史公所謂羑里之庫者也。兵後祠宇焚蕩,某年某月某日,邑人彰德路詳議劉敬文卿倡鄉里之好事者,前楹後寝,創爲一新,凝流端冕,神復以宇。居者樂於祈年報本,過者喜於下車瞻聖。且求文石以識其歳月,無知小子,惡乎敢言哉?至於聖人之出處,則有《明夷》之彖辭、《易》之大傳、《太史公書》、韓文公之《羑里操》,有耳目者,孰不聞知,尚何言哉?所可懷而慕、傷而喜者,八百年文物之周,赖是城以興;伏羲先天之心畫,賴是城以明。在聖人明夷於一時,而發瞽開聋,垂裕後人,昭昭於億萬世之無窮。若然,則聖人一時之不幸,而爲後世無窮之幸,雖聖人亦不自以爲不幸。向使獨夫惡不貫盈,文王之化,行乎西土,不過潤及於一時一隅,配禹、湯成三代禮樂典章,贻則來世者,未可知已;《易經》之衍明,亦未可知矣。兹城也,蒙囚聖之惡名,後之君天下者,存而弗毁,良有以也。劉敬以篤敬之誠,復完祀事,方之助淫祠、崇異端,處身聖人之門,而張皇非聖人之法者邈矣,是又可喜者也,惡得而不書?至元六年夏十有二日,太常博士、借注户部員外郎兼應奉翰林文字武安胡祗通記。

【5】全元文 卷一五二 胡祗遹 (七)
創建三皇廟記
生聖人者天地,成天地者聖人也。天地赖聖人而成,而况於人乎,况於萬物乎?不讀《易》、《詩》、《書》、《語》、《孟》,不見聖人之功。知聖人者,孟子而下,惟韓文公爲最。《原道》一篇,詳且盡焉。孰爲聖人,由周、孔而上,則文、武,文、武而上,禹、湯、尧、舜,三皇,尧舜之師也。傳天地心,代天地言,贊天地功,立萬世,斯人之極,天地位,萬物育,三聖之功也。人生報祀,天地廟貌,香火血食,舍三聖孰先焉?後世祀典不明,不敬愛其親,而敬愛他人,悖禮悖德,奔走祈祷,侥倖僭妄,非理之祭不可禁。主三皇之祭者,獨醫巫兩人耳。我朝欽崇郊祀,举秩廢禮,大都小邑,皆廟三皇。至元戊子,彰德路宣差遠公總管少中胡公,卜地之遠阛阓、幽寂爽垲,可以宅神妥靈,卜於金鳳坊之東,創建而崇起之。洗庸工之陋像,開天日之聖儀,俾萬姓皆知報本崇德,不獨在於醫巫也。噫,良吏惠政一方,感恩戴德,人猶不忘,况萬世永赖之聖功乎?但恨無倡始開悟者。自今以始,因敬以求其敬之之由,希慕企仰。上智者,聖其聖而神其神,中人隨氣禀之厚薄,各有所得,愛身循理,樂其樂而利其利,心仁而身壽。希聖之効,人自知之。少中大夫、前山東東西道提刑按察使胡祗通誤。

【5】全元文 卷一五二 胡祗遹 (七)
太安寺鐘樓記
武安僧寺五,太安為崇麗宏深。大定、明昌間,僧衆亦盛。法鼓齊鐘,粥鲸經幢,像大而聲洪,住持者戒行精嚴,緣法福厚。寺火於金亡之兵,蕩為灰烬,五六十年不復舊觀。至元丙戌夏,余以事還鄉,一至其門,則法堂西庑及諸僧房,焕然一新,院宇清淨。再往過之,都纲神元謂余曰;自吾祖師德祚受業,親師、廣沂二人,相继補坏起廢,而得至此。神元等继續先業,惟恐不克負荷,凡院門之未備,敢不竭力,一一修編。近赖外護功德,主宣差縣令、主簿,以寺未有鐘,鐘未有樓,二举而二美具。適幸車從之來臨,敢以文爲請。」因告之曰:窃惟佛之立教,亦因世人资禀清浊,昏明、高下之不齐,設爲科品以訓諭,各因所見所悟而入道。所謂對病用藥、殊途而同歸者也。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也。因性理以立言演説,千經萬論,日講月究,二也。嚴列条律,
下一页 (1/7)
下一楼›:【5】全元文 卷一五三 胡祗遹 (八)
韓氏南園遠風臺記
物之美惡,非能感人,而人自感於 ..
‹上一楼:【5】全元文 卷一五一 胡祗遹 (六)
翰林院廳壁記
文辭之功亦大矣。賢哲之君,重之而不 ..

查看全部回帖(103)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