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全元文》---胡氏相关文选 胡志盛整理
回帖:【5】全元文 卷一六〇胡祗遹(一五)
論道
道者,理也,路也。天爲自然之理,在人爲日用之間當行之路。德者,得也。得於天之五常,萬善也。
以《語》、《孟》、《六經》説道,會為一處,比較老莊之談道,見老莊不親切明白細密。《語》、《孟》、《六經》,則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
道一也,曰王道,曰二帝三王之道,曰聖人之道,曰君子之道,所稱各不同,何也?曰:能由是路,用此理者,二帝三王、聖人君子耳。背是理,舍正路而妄行者,五霸小人也。聖人在上,則曰天下有道,又曰國有道,天位無聖明,則曰天下無道。國無道,人能弘道。無聖明,則天理不明,達道廢塞矣。
聖人制字,便有理義。中心爲忠,如心爲恕,人之爲善,能自中心流出,不外鑠假借,苟且自欺,是之謂忠。未能便如此,必推窮反求諸己。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如《大學》所謂絜矩。以己方人,推而及之,是之謂恕。故曰忠為一貫,恕為萬殊;忠即體,恕即用;忠者天道,恕者所以行乎忠也;忠即大本,恕即達道。物物之生死壽天,各有數乎?曰:有。可逃乎?曰:不可。但知命者,順受其正耳。大而天而地,細而一草一木,昆虫皆有數,人日见之而不察耳。歷書七十二候,一草一木,一昆虫之死生,應期而不差毫釐,孰爲此者,天地,此即天地之數也。四時之序、功成數盈則去,雖天地亦不能違其數也。間有愆陽伏陰,則謂之邪氣奸正。然數也一六爲水,二七爲火,三八爲木,四九爲金,五十爲土,此五行所受之數也。四千三百二十時,三百六十日,十二月,四時而周天,此天地一歲所受之數也。邵氏曰:有萬歲之物,千歲之物,百歲之物,十歲之物,一歲一時、一月一日之物。所禀之氣數,豈能逃之哉?若氣數能逃,則學長生者得之,而顏子不天矣。聖人所以不屑言數者,恐人為惡而不為善,一歸之於數耳。曰:然則聖人曷曰「仁者壽」,曰:天地所赋之壽,惟仁能充滿而不戒。不仁者,於天與之數,亦不能充足。他人遇顔子之氣禀,雖三十之壽,亦不能至矣。此陳圖南謂穆伯長君,不娶可得中壽,娶則戒伐天年也。果如其言,醫書言人女子不過七七,男子不過八八,天癸竭,地道不通,一節節而詳言之。此人生所受之常數而不可逃者。中間短長强弱不齊者,亦胎禀之不一,人爲之百殊以致然也,非常數也。至於人之天資,爲善爲惡,亦氣禀之偏,而不可移。故曰「惟上智與下愚不移」。五行之氣,木仁,火禮,金義,水智,土信。得此氣之正,純粹清明而不偏者,聖人也,大賢也。偏駁乖戾,則爲下愚,爲凶人。有教無類,可與爲惡,中人之氣禀也。得健順五行之氣而爲人,或仁或不仁,豈非氣數乎?尧舜在上,則民仁壽;桀纣在上,則民鄙天。未有君仁民不仁,君不仁而民仁者,此天之氣數。生大君而上,以風化下,天地豈欲立不仁者之為君哉,亦氣數適然也。尧九年之水,湯七年之旱,岂人為之所致也。然為學知命者,當盡人道以立,而俟天命耳。
天地有數,故萬物莫不有數。何謂之數?一歲四時、二十四氣、十二月、七十二候、畫夜十二時百刻,岂不昭昭然毫髪之不可差越?日月之蝕,尤爲著明。五行之生成衰旺,亦無僭式。聖人見之明,審之准,推之詳,度之定。故邵康節《觀物篇》曰:有一時、一月、一日、一歲、十歲、百歲、千歲、萬歲、十萬歲、百萬歲之物。蓋其氣禀一定,短長之量,不可增损於其間也。惟人也得天地之秀而最靈。聖人定之以仁義中正,立人極焉,順受其正,得終天年,保安天禄,能吉其凶,不桎桔巌墙。若壓溺戕而死,是又數之所不能拘也。邵康節每歲便作四段看,以天地觀物也。天有四時,故每物不出四節。蓋為氣數所囿,不能逃生長收藏之數也。物無再盛,盛於春,盛於夏,盛於秋,於冬,各有其時。人百年之物,舉盈數則百年,皆不能滿,當以八十歲為四段。弱冠春也,年四十以前夏也,至六十則秋,八十則冬。聖人故戒之色,戒之關,戒之得。蓋人之血氣,即天地生長收藏血氣之使然也。必不能免,故不可不戒。
一氣之生消,巨而大家,細而
下一页 (1/7)
下一楼›:【5】全元文 卷一六一胡祗遹(一六)
論莊老
以後世觀之,孔孟自孔孟,老莊為老莊。又唐 ..
‹上一楼:【5】全元文 卷一五九 胡祗遹 (一四)
李仲常哀辭
觀林林之兆民兮,紛如禾麻。竭智盡力 ..

查看全部回帖(103)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