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14 】全元文卷四七四 吴 澄 (二)
答胡主簿書
澄異時道經南劍,訪延平李先生遺事,往往得文字所不載、世人所未聞者,至于今欣欣焉不忘。新安,朱子父母邦也。百餘年間,君子之澤未斬。或識其大,或識其小,應有足徵之文獻。嘗欲一至,省想流風,以起予高山景行之思,而未能也。足下顯揚世美,創建家塾,遠惠書札,陳谊甚高,此區區之所樂聞。然近年所在增置書院不一,初若可嘉,要其成績,卒無可紀,虚設其名而已(一)。足下其與敬教授詳慮審處,延禮名儒,招集俊士,精勤修習,于其中真實用功(二)。俾數年之後,果有明經者出,踐今所言,償今所志,是乃無忝於先師,有光於先世,而亦區區之所願見也。記文就附汪簿遣達,謹此謝來施之辱。所期於後,非止如今,足下其留意。不具(三)。
〔一〕虚設其名而已:已,底本作「矣」,據文淵閣四庫本改。
〔二〕于其中真實用功:其,底本無,據文淵閣四庫本増。
〔三〕不具:具,底本作「兵」,據文淵閣四庫本改。
【14 】全元文卷四七五 吴 澄(三)
與胡石塘書
澄去秋豫章貢院晨夕親炙,此樂何極!别去數月,始得所惠翰墨,乃知尚留盱江。尊體服藥,想已安愈(一)。相望二百里間,苦無承接之由,懷人奈何?《三規圖》新本未得到手,舊有背成二軸,附便申納。區區衰老,又不免再北行一次,不知何時可復屠羊之肆。未期合并(二),伏惟保愛,前逆殊擢。不具。
〔一〕想已安愈:愈,底本作「矣」,據文淵閣四庫本改。
〔二〕未期合并:并,文淵閣四庫本作「簪」。
【14 】全元文卷四七五 吴 澄(三)
胡性初化修造疏
頗嘗見有此客,物外畸人;吾不知其何名,性初胡氏。問汝問汝,誰乎誰乎?貫穿經史,馳聘古今;彌綸天地,出入造化。諸法是同是異,曰將無同;羣居或合或離,繄各有合。斯亦奇矣,其遇何如?飛吟北海,蒼梧袖,青蛇袖;浩蕩南山,清渭波,白鶠波。半生未瓣蓋頭茅,幾時遂了行脚债?烏鵲繞樹,三匝違違;鷦鷯巢林,一枝易易。舉買田買園故事,在好仁好義鉅公。鳩松柜良材,龜花竹佳處。雖乾坤水上,等為信宿蓬鹰;然日月壺中,便可逍遙蓬島。拟占方丈,共話圓機。坐令眼前萬間之安,不過閣下一朝之享。
【14 】全元文卷四七七 吴 澄(五)
送胡宗時序
李超暨子廷珪再世居歙,以墨名家。「黄金可得,李墨不可得」,其貴重如此。吾鄉胡湛然,自嘉定癸未於信州龍虎山遇異人,授墨法。堅青光黑,莫能及之。傳其子士楚,子又傳其孫宗亮、宗時、宗權,三世矣。向時與柯山一二墨工齊等(一),今柯山不復有墨,胡墨遂爲第一。蓋工以世工爲善。墨者,文房之寶,非它工比,尤當論其世也。李墨再世,胡墨三世。一家秘妙,人不與知,其獨爲名墨工也宜哉。
〔一〕向時與柯山一二墨工齊等:工,底本作「上」,據文淵閣四庫本改。
【14 】全元文卷四七七 吴 澄(五)
贈胡道士序
三代以上,姓、氏分爲二。故氏屡易,而姓不可易。三代以下,姓、氏合爲一,往往以氏爲姓,而無復有姓外之氏。姓固姓也,而氏亦姓也,於是但有不可易之姓而已。自晋室不競,中州之族姓混淆。爰及唐初,每輕以賜姓寵降附之徒。至于唐末,又多以養子繼軍伍之籍,而姓愈不可辨矣。鳴呼!有生之類或知母而不知父,或知父而不知祖。能知其祖者,唯學士大夫。備知其祖,則孰不欲世守其姓,以傳之子子孫孫而不易哉!大中祥符觀道士系本豫章進賢之胡,其父占軍籍,而本姓失。子既讀書,通於義理,念先世神明之胄而不祖其祖,安乎?圖改籍而貧不自振,力有所不能也。乃寄跡老氏教中,以復其姓。所師所友皆吾儒,身雖不在學士大夫之列,而心則卓有學士大夫之識。不獲編齒於四民,而不能不依托於二教者,勢之厄於人、命之厄於天也。其志蓋有可嘉而可悲者焉。道士名原,字子泉,今復其姓爲胡氏。
【14 】全元文卷四七八 吴 澄(六)
送胡大中序
往年爲盧陵胡大中作字説,勉之以大中之道。或謂余説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