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全元文》---胡氏相关文选 胡志盛整理
回帖:【51】全元文 卷一五六四 胡 翰 (二)
送徐文昭序
古之言吏者,以治得民。何治也?正己之謂也。不正乎己,不可以正人矣;不正乎人,不可以得民矣。故吏治之失,自秦漢始,贾谊深诋之,爲其徒事刀筆,以簿書期會爲務,不知政體也。秦漢之制,吏必試書法,諷書不及九千字者,不得爲吏。上書字不正者,輒举劾其失。以秦人之趣簡便而不苟如此,是刀筆吏亦未嘗不學也,況於古乎!故曰學而後入政,未聞以政學也。信安之士徐文昭,嘗從其鄉先生習舉子矣。業成,起家爲吏。吏大府數歲,不待書秩,執政者拔而用之,授烏傷簿。鳥傷,由颜孝子得名,古邑也。文昭循謹而知學,良吏也。勾稽簿領之外,將有以得吾民乎?舍正己不可也。故鄉人嘉其行,而翰爲之序。

【51】全元文 卷一五六四 胡 翰 (二)
送胡正辭叙
延祐初,诏天下郡縣選用諸生為吏。諸生多學官弟子,習俎豆,修詩書之業,一旦起家,持簿書筐箧,與刀筆吏伍,或不願也。即有願爲者,吾諸生哉!即吾諸生爲之,猶不願也。余嘗以是相天下士矣。士有胡正辭者,受《詩》於安陽韓先生。學既通,舉進士不利。念其親,則皆高年,冀得禄以養。自越來吾婺,居歲餘去,補吏台郡。戒行李有日,薦紳交游之士咸詩以餞之。余固宗人也,逎曰:正辭是行也,人將以爲榮,非吾安知子所不願哉?子举進士時,吾見子已蕲然矣,今反用伍刀筆吏乎?殆子之親老矣,不可以不仕。然國家選用儒者,非以簿書期會、迎合上官爲諸生能也,又非以刑法食貨赋税民為諸生習也。郡縣久苦刀筆吏苛詐,而諸生起學官,良謹有循行,且修詩書之業,明先王之道,可致太平之治。子爲吏,幸無以刑法食貨簿書期會佐良二千石,則吾宗人所望也。(以上明刻本《胡仲子文集》卷四)

【51】全元文 卷一五六四 胡 翰 (二)
送趙子將赴北序
武威余公廷心,特達好士(一),雖身處顯宦,而所至延訪儒者,退然如布衣。居淛東二年,移病乞去,余始以諸生進謁。既而公歸淮南,丁太夫人之喪。中原構亂,淮南當其衝,遂起公衰經中,守鎮安慶。天下如公者,計不多得,不以廟堂之地處之,而置在彊場,恐一旦倉卒,非國之利。去年,公之客趙子將來,言公無恙,唯須髪浸白,貌加瘠耳。聽其言論,自分與城存亡決矣。子將從公游最久,在武昌時,嘗教其子得臣。比至京師,公爲書薦之達官。諸故人自京師至儀真,又屬其故人善遇之。其來是也,且曰:「淛東有胡翰者,子往見之,於學當有得也。」故子將以公之言爲信,而不忘余於闾左,安知余之非才哉!燕人有石,燕人不貴而宋人貴之(二),彼以爲玉故也。使知其非玉,則委而去之,甚於燕人矣。趙公宫之垣廪以蒿荻,趙人發而試之,箘簵不能過其堅,彼惟無箘簵故也。使若楚之多箘簵,則安用是哉?余見余公之日少,不虞公之惟予有甚於平生知己者。愳燕石與趙之苦楚不足爲世堕,終敗折耳。然余公之好士,則天下之士知之。子將在其門,非若余之非才也。年壯氣鋭,可以有爲於世。進之以學,可以自至古人。顧乃碌碌泯其跡庸衆之中,挈挈奔走道路而不暇,則人不知也。子將家西江豐城,有老親在焉,日夜念之。告於余曰:「吾轅將南,而今反北其施矣。」余甚怪之。則曰:「楚氛未靖,西江未有歸日。京師成遵,余公之友也,嘗以直道谠言,忤柄臣於威燄方灼之時,臨不測之禍而不辟,今起而用之,吾往依焉。」嗟乎子將!余無以增益子矣,何以稽之哉!今天下之患,四肢不举者多矣,幸朝廷無事,腹心可恃也。子往而見余公之友,益以東南之事告之?如余公者,豈宜久在外哉!此非予言,天下之言也。
〔一〕特達好士:特,原作「時」,據《四庫全書》本改。
〔二〕燕人不貴而宋人貴之:宋人,原作「宋義」,據《四庫全書》本改。

【51】全元文 卷一五六四 胡 翰 (二)
送陳仲經赴京師序
括蒼陳仲經將爲京師之行,其姻友韓進之爲之請贈言。余問仲經如何人也,曰「醫者也」。「子知其醫乎?」曰:「否。」昔河東張仲舉,嘗稱其術本東垣李氏,又善鍼法,則其人固善醫也。余於
下一页 (1/11)
下一楼›:【51】全元文 卷一五六四 胡 翰 (二)
鄭氏義門詩序
國朝旌表孝義,著為甲令,以風示海内 ..
‹上一楼:【51】全元文 卷一五六三 胡 翰 (一)
白鹿引
士之在公者,不欲以簿書刀筆自秽(一),恒曰 ..

查看全部回帖(103)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