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全元文》---胡氏相关文选 胡志盛整理
回帖:【51】全元文卷一五六九 胡 翰 (七)
白雲亭記
距婺之東百有五十里,其邑為東陽。未至邑四十里,其鄉為懷德。其山有曰八華山者,故文懿先生講學之所也。山之麓,邑人許氏居之。其兄弟曰和伯,曰晉仲,自以其生也晚,不及登先生之門,幸常私淑諸人,與有聞焉。顧瞻遺躅,流風餘韵,又幸而未泯。山川草木,猶將被其榮矣,則吾寧能已其興起之情乎?乃作亭山中,書其扁曰「白雲亭」。白雲者,先生故所自號也,因其自號而扁之,尚德也。余聞之許氏,乃記之曰:儒者之學,尊本明統。宋南渡以來,朱子嘗以是傳之王文肅公,文肅傳之何文定公,文定之後,王鲁齋繼之,金仁山又繼之,至先生蓋五傳矣。延祐乙卯、丙辰之間,天下承平,諸公貴人方事文治。聞先生名者,爭徵辟致為時用。先生固辭,而侍御史趙公宏偉,自金陵寓書,願率弟子以事先生。先生留金陵,踰年乃歸,從游者益衆。以目告不能見客,遂屏跡山中。諸生嬴糧笥書,從者如故。去湫隘而就爽嵦,暢湮鬰而挹清淑,境與心會,業以専工,固一時之盛也。先生既没,門弟子人自為學,逮今未六十年,何其微也。唯兹山表著郡邑,蒼莽百里間,余翘而望之,欲從和伯訪其故躅,曾不能一至焉。若先生之門,則嘗汛掃矣。方年少氣鋭,聞其所聞,而莫究其所以聞也;見其所見,而莫充其所以見也。又況其不得聞,不得見者,安能有諸身乎?事往而世已殊,志存而力不逮。今老矣,獨不能已者,何哉?萬物同宇以生,而人在天地,猶一物耳。自幼至老,大都不過百歲,而百歲在天地,猶須臾耳。以須臾眇焉之生,而欲並天地以立,與天地以為終始者,豈有他哉,惟盡夫人所以爲人之道焉耳。人之所以爲人之道,其理命於天,所以爲性者五。著於人,所以爲倫者五。明而誠之,皆吾固有者也。雖先生之受於仁山,仁山之受於魯齊,上派朱子之傳,有不得窺者,豈能外是以爲教乎?由朱子等而至於河南二程子,又等而至於先聖人孔子,豈有異然乎?故曰以一物觀萬物,以一世觀萬世者,聖人也。聖也者,人之至者也。人也者,物之至者也。知其至而至之,吾雖不能以一觀萬,然去先生未遠,其道可識也。和伯之所尚,固有不能已者矣。和伯之弟晉仲,與余生同歲,學同志,最與余友吴君德基先生之仲子存禮相友善。它日登斯亭,二三君子試以余言觀之,則凡興起其高山景行之思者,不假它求而得之矣。故余於其登覽之勝,風物之美,不暇摭而書焉。

【51】全元文卷一五六九 胡 翰 (七)
煮石山房記
吾鄉葉以誠寓於毉,而以「煮石」名其山房。山之人聞而訾之,是何惑也!天食人以氣,地食人以味,總總焉而生,噍噍焉而食。於是有稻粱果疏水土之品,以爲饔殖酳醤菹氵棄也;有牲輇魚鼈鳥兽之肉,以為殽胔醓醯脯鱐也。皆養生之具,人所同也。今棄人之所同養,而取諸石焉,是以平城砥砺之胚,而凝乎簠簋邊豆之實也;以环诡殊特之觀,而等乎滫氵髓甘旨之饋也。雖脩火之利,均水之剂,旦旦而湛炽之,何足以饜飫人哉?於術亦左矣,窃爲以誠不取也。或從而釋之,何訾之過乎!聖人貴無体之禮,無声之樂,庸知天下不有無味之味乎?太山之磷,是為雲母,熬之以玄水,漬之以秋露,可液而飲也。符陵之砂,狀如夫容,粉而内之瓷釜,取紫背烹之三伏,可粒而食也。若是者,蓋多矣。故八石五母,亦至人之刍豢也,並天地而生,非若草木之華實,鳥兽之脂膏,歲一計而月一取也。故衛生者資之,非直已人之疾,起人之死,固將久視天地而不老也。古固有爲之者矣,何獨至於今而異然乎?以誠多禁方,其必有所受矣。以誠曰:「允若人言,是欲韓伯休我也。吾嘗曳逢掖之裾于公卿之門,人不我虞也。而今脩方七之剤於三家之市,又何求哉?窃觀於唐人韋應物之詩而悦之,不知其颐之解而顛冥也,請質諸妫仲子。」仲子曰:太道裂而百家之言興,其淆也千百歲矣。天下無白,不可以視石;天下無堅,不可以謂石。物白焉,無定白;物堅焉,無定堅。惡甚石也,吾以公孫龍之言爲幻矣。比歲居金華山,聞有黄氏子初平者,又幻於龍也。其人牧竪耳,能叱山之石以爲羊,惜無
下一页 (1/4)
下一楼›:【51】全元文卷一五六九 胡 翰 (七)
游泳軒記
予友宋景濂氏,自浦陽以書來告曰:「東明 ..
‹上一楼:【51】全元文卷一五六九 胡 翰 (七)
深溪王氏祠堂記
古之祭者,大夫之家祭於廟,庶人之 ..

查看全部回帖(103)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