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全元文》---胡氏相关文选 胡志盛整理
回帖:【58】全元文 卷一七六五 胡世佐
四明祖庭世統題名記後至元四年正月
法門中本師弟子以善合承統之人,有能立言演法、恢張化道為衆所依歸者,宜用顯著而心宗之相付受,所以繼其世於無窮也,亦不可不述,此四明延慶祖庭世統題名所由立也。稽諸統紀,西土自摩訶迦葉十三傳至龍樹,東土自北齊遠承龍樹,十五傳而及法智,皆歷數可考。法智以下垂五十傳,未有紀述。至九世孫我菴無公歸嗣其業,益振宗風,起廢更弊,燭昏警迷,衆翁從化。深惟樂承若稽前代正宗硕德,大惧湮失,因编輯名號序列鐫勒,使學者知世統之傳,如支流有源本。俾愚為文述其意。愚嘗聞諸浮屠氏云:教觀之旨,圓而一,元而密,淵然莫測,巍乎不可即,何敢以一辭贊。第惟諸刹之宗夫教門者,或弛或微,獨斯寺之創興自始祖幾四百年,學徒衆盛,不愧於昔,而歷代主者又皆出法智之後,咸知憑藉神力,宏其戒誓,所傳賴以經遠,其可以無紀欤?然不紀其世,則不知宗派之的;不紀其統,則不知宗緒之正。世統紀矣,繼之承之,而名與斯刻者當思任道至重,窮竟旨要,以紹休前烈,垂裕後人,使佛祖之教弥久弗墜,此則我庵之志也。至元紀號之四撰青龍戊寅杓貞摄提格哉生明,鄉貢進士天台胡世佐記并書。

【58】全元文卷一七六五 胡世佐
梅花百詠跋
梅,南産也。三閭大夫生於楚,而《騷經》所叙弗之及,夫豈不接於耳目而舍置焉!窃意此花生于谿谷幽僻地,譬諸卓行隠君子,以脩潔自尚,似不可以芜辭亵之。或者指爲脱略,非知大夫心者,亦非知梅者。今觀此詩,及補《騷》之篇,豈咎昔人之若靳,特富其辭以顯彰之乎?若梅雪子者可謂真知於梅,而尤知大夫之心者矣。天台胡世佐識。(《宛委别藏》本韋珪《梅花百詠》以上何本方、許麗艶校點)

【58】全元文 卷一七七三 吴國英
春秋胡氏傳纂疏跋至正八年一月
國英曩從環谷先生受讀《春秋》於郡齋,先生手編《胡氏傳纂疏》,雖壹以胡氏為主,而凡三傳註疏之要語,暨諸儒傳註之精義,悉附著之。且胡傳博極群經子史,非博洽者不能知其援據之所自,與音讀之所當。先生詳究精考,一一附註。於是讀是經者,不惟足以知胡氏作傳之意,而且遡流尋源,亦可識聖人作經之大方矣。書甫成編,國英宦遊四方。越十五年,始睹同志鈔謄善本,而建安劉君叔簡,將鋟諸梓以廣其傳,則不惟諸生獲《春秋》經學之階梯,而凡學者開卷之餘,不待旁通遠證,事義咸在。是則先生《纂疏》之述,有功於遺經,而有助於後學,豈曰小補之哉?至正八年歲在戊子,正月人日,門人紫陽吴國英再拜書。(《春秋疏》后跋)

【58】全元文 卷一七七四 胡雲夫
胡雲夫
胡雲夫,德安(今屬湖北)之槎山人(清道光《安陸縣志》卷二七)。至正時爲廣西憲使。本書收胡雲夫文一篇。

槎山歌自序
廣西憲使雲夫家於德安之槎山累世矣。至正十二年秋,中書計回至廣陵,聞漢上兵後,山居亦蕩然已,慨然思親而不可歸。馮太守書「槎山」二字為贈,朝夕展玩,姑慰其心,因題卷後:淮水源出桐柏山,東流入海何時還。胡君引水種秋秋,築室正在槎山間。槎山青空白日靜,胡君意與雲俱闲。漢東一夕風塵起,雲亦高飛幾千里。山間有家不得歸,却過揚州飲淮水。飲之一洗冰雪腸,今我不樂思故鄉。驅車明發渡遠道,廣海又在天一方。思親恨不歸來早,夢中祗説槎山好。他年歸隠奉親歡,白頭同向槎山老。(清道光二十三年《德安縣志》卷二何本方校點)

【58】全元文卷一七七八 胡隆臣
胡 隆臣
胡隆臣,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抄本《海昌外志》)。曾任海鹽縣教論。本書收胡隆臣文一篇。

董處侯傳
公讳鎮,字仲貞。裔出河南自强董大夫之後。十二世祖符,于宣和間,任進義郎于歸州。曾祖文林以儒術起家,為臨安司法。建炎初,扈從南徙,官于臨安。政刑明允,士論褒之,遂家焉。至延祐丙辰冬,故宋駙馬讳仲温者,生公于澉里。少有大志,嘗受讀于宗室趟公範,剖撃問難,多所發明。至順庚午,既冠,承考妣命,贅于海寧錢山孫
下一页 (1/2)
下一楼›:【58】全元文 卷一七八四 胡賓元
胡 賓元
胡賓元,保定深州(今河北深縣)人(清光緒《 ..
‹上一楼:【57】全元文 卷一七五九 胡螾
胡螾
胡螾,號三閑子,自稱荆池野人(清光緒《山右石刻叢 ..

查看全部回帖(103)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