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关于德安瑜公支胡旦的说明
回帖:为了查明胡旦公,除了查阅大量的宗谱外,还查了明清两代十余种版本的《江西省通志》《九江府志》和《德安县志》中对胡旦的记载。各类地方志基本上都记德安胡旦字周父,这与谱有异。对科举的记载则乱得很。如:明嘉靖《九江府志。选举》上说咸平六年癸卯榜状元,经考证,咸平六年朝庭根本就没有举办科举考试。又比如,康熙年间的《江西通志》,在选举篇中说胡旦胡旦德安人太平兴国丁丑科(二年)状元。而在人物篇中却又说他是咸平间进士,同一本书中前后相互矛盾。且此志所说的太平兴国二年状元实为吕蒙正。值得一提的是,这本志中还记载了另一位胡旦公:“胡旦奉新人官保信军节度使.”。这位胡旦公当为华林珰公支。雍正十年《江西通志》与康熙年间的《江西通志》完全相同,也是在选举中说胡旦太平兴国二年状元,在人物中又说他咸平间进士。在康熙年的《德安县志》中有一[眉批],说的是“按旦非德安人,据宋史乃滨州渤海人,此系错误记载。”同治十年《德安县志》及清同治十三年《九江府志》,都并明确记载胡旦公的情况,只是说明前代县府省志对胡旦的记载前后自相抵牾。光绪七年《江西通志》及民国的《江西通志稿选举》 都只简单地记载 “胡旦太平兴国三年状元德安人”
对于县府省志的乱象,我的观点是:各方志都是修于明代以后,宋及以前或没修或修了但没有传下来,修志人所掌握的关于胡旦的资料,来自当地的宗谱记载。同时修志人都是文化人,宋代出了位胡旦状元,而且还知道他字周父。就自作聪明的“考证,修改”,原本谱中只有一个错误,就是德安胡旦公不是状元,经修志先生们一“考证,修改”,错误就更多了。这就如同我们现在有人对宗谱的“考证,修改”一样,发现谱中有某点与史实不符,就去修改一下,难道改过的就是真的吗?肯定不是!同治十年的县志和同治十三年的府志是可取的,它只是指出前人志有的相互矛盾之处,却并没有自以为是的去说是怎样怎样的,这一点很值得族人学习。而不象光绪及民国省志那样,随意改动已有的资料。

未完待续
明天谈给大家造成困感的三篇文章《义门记》《周父先生传》及德安循展宗亲《兵部尚书胡旦》
下一楼›:下面谈一谈胡旦的《义门记》,义门记的问题,主要就是作者胡旦是哪位胡旦的问题

先附 ..
‹上一楼:喜全先生,胡志盛的全宋文中有关胡旦的内容很有参考价值,仔细阅读。

查看全部回帖(5)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