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历史上的江西、江西人和江西文学
易闻晓
摘 要 江西曾经是国之要地、经济文化的中心和最发达的区域之一,尤其宋代以来,江西人在科举、仕宦、辞章、学术、科技、艺术等各个方面都具有首要的贡献。江西文学莫与比次,文士云兴,辞章霞蔚,大家辈出,百世流芳。尤以朝士半赣,多有位极人臣,仕望文章,相得益彰。而且根于学问,溢为艺术,或经史为本,或心性所发,乃至百家学艺,亦兼才性辞章。江西素号“文章节义之邦”,每当国家危难之际,江西士人总有舍生取义的铮铮表现,这也反映倔强争胜的赣人气性,在文学创作上显示为精神相通的普遍性。
自唐至清,江西人任宰相28人、副宰相62人[2](P34)。其位望之高者,宋代如南昌陈恕与子执中、南城陈彭年、新喻王钦若、德安夏竦、临川晏殊、永新刘沆、庐陵欧阳修、临川王安石与弟安礼、南丰曾布、临川吴居厚、分宁徐俯、德兴张焘、弋阳陈康伯、清江萧燧、鄱阳洪适、庐陵周必大、永丰施师点、浮梁汪澈、余干赵汝愚、豫章京镗、都昌江万里、分宁章鉴、乐平马廷鸾、南丰陈宗礼、庐陵文天祥等,都是位极宰臣或位当副相。明则吉水解缙、胡广、泰和杨士奇、陈循、吉安陈文、安福彭时、铅山费宏、贵溪夏言、分宜严嵩、南昌刘一燝共内阁首辅十人,仅少浙江一人,超过江苏九人,而且朝廷重要部门的江西官员极多,几于至半,绝多科举进身、文章显名。
宋代宰相王钦若、夏竦并明代首辅皆有文名。解缙与杨慎、徐渭并称“明代三大才子”。明代首辅文集,有《胡文穆集》(胡广)、《彭文宪公文集》《可斋杂记》(彭时)及陈循《芳洲集》、陈文《聚斋集》《澹轩文稿》、费宏《鹅湖摘稿》《湖东集》、夏言《桂洲集》、严嵩《钤山堂集》等。
明代江西以文名著称者益众。国初台阁体以三杨为主,主要成员大多为江西人,胡广、陈循在其内,其余则金幼孜、梁绩、王英、王直、李时勉、周叙、曾棨、钱习礼等。
明代江西史学贡献尤巨。高安陈邦瞻撰《宋史纪事本末》《元史纪事本末》,诗文亦有影响,为文敦厚有气,有《莲华房集》。明代若干史书受命集体编纂,大批江西官员主持或参与其事,出现了一个规模较大的江西史学家群体。本朝历代实录之纂均由大学士领衔,翰林院、春坊官参与,明代前期江西人多充其职,故自永乐修《太祖实录》至宣德修《太宗实录》《仁宗实录》、正统修《宣宗实录》以及成化修《英宗实录》,都有大量江西官员预事。如《太祖实录》总裁官三人中,一为文渊阁大学士吉水胡广,一为国子监祭酒南昌胡俨,十位纂修官中翰林院学士新淦金幼孜、泰和杨士奇、翰林侍读学士永丰曾棨、侍读泰和梁潜、侍讲吉水邹缉、金溪王英、修撰泰和罗汝敬、刑部主事安福李时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