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秦安县召开《胡缵宗传》编纂工作座谈会。县委书记周济,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宽余,县政协主席杨喜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永忠,县政协原主席张德友 ,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张连银,天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教授余粮才,天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刘雁翔,天水市伏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部主任张建林,以及《胡缵宗传》部分编纂人员和相关镇、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据悉《胡缵宗传》的筹备工作于去年6月开始,研究讨论了体例风格和写作大纲,确定专人负责收集资料、联络专家学者等工作。目前已收集各类资料近200万字,打印胡缵宗著作4种。《胡缵宗传》一书,分身世篇、生平篇、文学篇、诗词篇、法篇、志书篇、刊刻篇、后世篇共8篇12章。召开《胡缵宗传》编纂座谈会,启动这样一项文化工程,既是一件整理历史文献、梳理文化名人事迹的大事,也是一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好事。对于胡缵宗这样一位500年来秦安县涌现出的最著名的历史文化名人,我们要从秦安深厚的历史文化中,全方位深度解读胡缵宗的生平经历。
秦安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名人辈出,是陇东南久负盛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古称成纪,素有“羲里娲乡”之称,也是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大地湾考古发现,早在6万多年前县内就有人类活动。距今约8000年的大地湾遗址,以其璀璨的成就表明秦安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相传抟土造人的女娲和一画开天的伏羲就诞生在秦安,秦安是古成纪的中心地带。自汉朝以来秦安是州、郡、县、道、寨的治地,飞将军李广、前秦王苻坚、后凉王吕光、西凉王李暠、唐太宗李世民、诗仙李白等历史文化名人灿若星辰,女娲文化、大地湾文化、成纪文化、秦汉三国文化交相辉映。在这样一块历史底蕴厚重、文化绚丽多姿的热土上出现了陇右地区的百年望族秦安胡氏家族,也孕育出一代名宦、学者、诗人、书法家、方志学家胡缵宗。
作为一代名宦,胡缵宗一生为官清廉爱民。明正德三年(1508年)。他以一名进士的身份踏上了仕宦生涯,先后任翰林院检讨、四川嘉定州判官、潼川州知州,南京户部员外郎、郎中,南京吏部郎中,历安庆、苏州知府,后累迁至山东、河南巡抚、右副都御史,官阶正三品。每至一地,兴利除弊、爱民礼士,抚绥安辑,廉洁辩治。安庆为长江上游重要屏障,历来为重镇,他升任后主要完成战乱后的恢复工作:抚流亡,修城垣,革弊政,省徭役,兴水利,奖农桑,治道路,通商旅,三年后都市繁荣,超过战前。离任之日,安庆百姓倾城相送。明世宗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胡缵宗调任苏州(今江苏苏州市)知府。苏州为东南一大都会,政务繁巨,历代选德高望重、明达干练者为郡守,唐韦应物、白居易与明况钟先后任职于此。胡缵宗在苏州时以“廉洁辩治”“名与况钟相颉颃”。离苏州十年后,吏民犹思念不已,为其立“去思碑”。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胡缵宗升任山东布政使司左参政;嘉靖十年,调山西布政使司左参政;嘉靖十五年,升河南左布政使;同年十二月,升山东巡抚右副都御史,曾开修莱河以便民。时鲁王横恣,他上疏弹劾,革鲁王俸三分之二,逮杀其左右群小,吏民额手称庆。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因治河有功,调升总理河道职务,开考城(今河南南考县)黄河支流,以减轻归(归德,今河南商丘县)、睢(睢州,今河南睢县)水患。工程之巨,效益之高,在明代水利史上写下光辉一页,为一代治水名臣。他用一生践行着一个封建士大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把“立功、立德、立言”的圣贤追求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人生理想融为一体,为后世秦安人树立了典范。
作为一代文人学者,胡缵宗出生书香门第、一生学术著作颇丰。明正德、嘉靖之际,前七子、吴门派、唐宗派鼎足三立,胡缵宗以其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