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在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谱籍资料时,常常会有几世祖或几世孙或世居某地等字映入眼帘,对于这些传统文化中的术语,我们应该怎样理解?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
(一)、什么是世祖?
世祖就是长辈,所谓曾祖父是三世祖,那么祖父是二世,父亲是一世祖。从这个意义上讲,世祖即为九祖之外,没有具体称谓的补充。是相对父亲而言的先祖称谓,属于推定概念。即:父亲是一世祖来推定父亲之上的先祖是几世祖。乙为甲的几世祖,要从甲的上一代(即甲的父亲)开始往上数,数到乙本人,能数出多少代便是几世祖。换句话说:自己的父亲即为自己的一世祖,自己的祖父是自己的二世祖,自己的曾祖是自己的三世祖,往上以此类推。比如:以唐朝开国功臣长孙无忌为例,其世系如下:长生道生~长生旃~长生观~长生稚~长孙子裕~长生兕~长生晟~长孙无忌。
问题:长孙道生是长孙无忌的几世祖?
答:从长孙无忌的父亲长生晟往上数至长孙道生是七,所以长孙道生是长生无忌的七世祖(《旧唐书.长孙无忌传》)。举这个例子干嘛呢?举这个例子的目的,就是要证明望之公所撰《仔钧公墓志铭》里所称的六世祖和七世祖分别是谁?其世系如下:及~修~仔钧~仁嵩~士廉~世康~得贤~望之。
依上例:从望之公的父亲得贤公往上数六世和七世,看分别是谁?数到六世是修公,数到七世是及公。所以,望之公所称的六世祖是修公,七世祖是及公。因此,望之公所指的浦城始迁祖是及公,而非仔钧公。在这里,我们不妨插一节及公长子——侑公子仔美公支系的谱序来佐证一下:…端蒙生及,仕唐康州剌史,又由南安徙居浦城。子三:侑、杰、修。修仕唐福州军事判官,修子二:仔钧、仔钊。仔钧唐天祐间,初为招讨使,夫人练氏有全城德,生一十五子六十八孙,皆贵显。举这个例子说明两点:一、浦城始迁祖是及公,包括仔美公等支系都是从浦城迁出的;二、练夫人姓练而非姓杨。所以,毛泽东主席说过:“假的就是假的,伪装应当剥去!”该不会有人怀疑与仔美公支系串通吧!
什么是九祖呢,九祖就是以己为基准点,相当于海拔高度是以海平面为基准点一样,高于基准点的即为海拔高度,高出一米即为海拔一米,以此往上类推。那么九祖即以自己为基准点,高出一辈的即为自己的一世祖,以此往上类推,数到几世则为几世祖。如下图:
鼻祖 九世祖丨
远祖 八世祖丨
太祖 七世祖丨
烈祖 六世祖丨
天祖 五世祖丨
高祖 四世祖丨
曾祖 三世祖丨
祖父 二世祖丨
父亲 一世祖丨
自己从上图不难看出,于九世祖之上,就没有具体称谓了,只能用世祖来代称,所以说世祖是九祖之外的补充。这是世祖的第一个含义。
世祖的第二个含义是相对“始祖”而言的先祖称谓,又称“代祖”,属于认定概念。若认定某人为本族始祖,那么始祖为“一世祖”,简称“一世祖”,一世祖之子为二世祖,一世祖之孙为三世祖,以此类推。若认定某迁徙地开房祖为“始祖”,简称为“一世祖”,某迁徙地开房祖的儿子即为二世祖,某迁徙地开房祖的孙子即为三世祖、四世祖…。以此类推。(出自《礼记.大传》)
比如,及公为浦城的始迁祖,即为浦城一世祖,也可称浦城始祖。侑、杰、修则为二世祖,仔美、仔钧、仔钊等公同辈的即为三世祖。迁出的具有双重身份,在浦城属几世就是几世,迁到新的地方即为新址的始迁祖。这个称谓在祭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下面略举几例:
1、嘉靖十四年岁次乙未,建宁府推官,前提学御史,临川二十八世裔孙衮,谨以牲醴之仪,敢昭告于三世祖太傅仔钧公,祖妣练夫人之神曰…
2、嘉靖二十二年岁在癸卯二月十有二日,福建布政司左布政使,兰溪二十七世裔孙侨,谨以牲醴之奠,致祭于三世祖考太傅公,祖妣练夫人之神曰…
3、嘉靖二十四年岁次乙巳三月癸亥朔越六日戊辰,兴化府推官前山西道监察御史,鄞县二十八世裔孙檗,谨以牲醴之奠,致祭告于三世祖考太傅公,元配祖妣越国夫人练太夫人之神曰…
4、万历十七年岁在己丑,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