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七、胡寅难中求助,秦桧真心关怀
绍兴十年(1140)秋,胡寅服丧期满,回到永州知州任上。其时,胡寅正在受困身世问题,政敌攻势未减。胡寅上疏朝廷申辩,并且直接向高宗皇帝上奏,汇报真实情况,同时也致信秦桧,希望能够帮助说明。虽然秦桧文集不存,无法得知回复详情,但观后来情形,秦桧依然关心胡氏兄弟。
绍兴十二年,秦桧致信胡寅,问询胡寅身世问题,同时关心胡寅两位弟弟,胡寅复信表达感谢:“近蒙崇赐钧函,并及二弟,所以存问之意,虽夐绝千里,如载色笑。下情感幸,无以名言。”胡寅这封《寄秦丞相书》,自标作于“壬戌”,壬戌是绍兴十二年(1142)。
胡寅同时向秦桧说明自己身世情况,希望秦桧在适当的机会,能将事情原委,汇报给高宗皇帝:“过房入继,礼之正也,则当为本生行心丧解官。收养弃遗,则本生之恩已绝,而所养之恩特厚,虽不为本生服可也。……伏乞相公以礼部太常所定,将上于议政之暇,特出片言,谓礼缘人情,以义而起,某比寻常过房事体不同,合为所生服齐衰不杖期。如此降旨,则先子衔恩于九泉,某也戴德于没齿,本宗与伯氏两房大义坚定,缙绅及乡闾浮言帖息,无摇撼簸扬之态,天下之如某者,皆得安其身为人之后。相公之赐可谓深矣、远矣,不可以有加矣。”
根据胡寅信文所称,堂兄胡宪,此前也曾致信秦桧,为胡寅解释身世问题:“日者,伯氏建州教授录示所上相公书,为某辩白物议之不然者,其说甚详。独造端三数语,未免婉曲。盖伯氏于先伯,今为嫡长子,当为亲讳,不得不尔也。”
因为胡宪在向秦桧解释时,出于为“为尊者讳”的传统,只能对自己父母的溺婴行为,做些含糊其辞的说法,胡寅才不得已,再次进行自我申辩。
胡寅致信秦桧的翌年春,便携季弟胡宏一起回福建老家“省觐世母”——看望生母。兄弟二人乘船沿长江而东,先到临安,特意到家中拜望秦桧,感谢对兄弟们的关心。大约是秦桧在复信中,有劝说胡寅回乡看望生母,以消乡人议论的话语,同时又明确希望胡氏三兄弟出仕为官的意思。胡宏《与秦会之书》信中有:“昔孔子成人之美,今相公丈曲敦故旧,欲先人身后不即衰落,将使某兄弟各遂其志,愿人以所长表见于世,此诚莫大之德。”胡宏的上述说法,表明秦桧在给胡寅的信中曾有许诺,可以根据各自特点,为胡氏兄弟安排适合的官位。胡宏此信开首谓:“癸亥春,尝拜起居之间。”
“癸亥”,是秦桧致信胡寅的“壬戌”下一年,即绍兴十三年。
胡宏此信明确交代,胡寅、胡宏兄弟,曾于绍兴十三年(1143)春,曾亲到秦桧家中拜望,表达感谢之情。秦桧了解胡氏兄弟当时生活贫困,得知胡寅欲回福建老家“省觐世母”,特意以白金若干相赠,胡寅敬谢,婉拒未收。
由于秦桧的关心和举荐,胡安国次子胡宁(1101—1159,字和仲,号茅堂)约于绍兴十四年底前后,被召入朝为官,先任敕令所删定官。
一次,胡宁休官假回家,假满回朝之后,秦桧问询胡宁,“您兄长”对今日天下事有何看法?胡宁告以“(兄长说)善类久废,民力久困。”秦桧大约是想听些“形势一派大好,士民欢欣鼓舞”之类歌功颂德的话语,听到胡宁转述胡寅的上述说法,自然不必再说下去。
《宋宰辅编年录》称:“左仆射秦桧与故给事中胡安国及其子徽猷阁直学士寅皆厚善。寅尝以书谢秦桧,略曰:‘愿公修政任贤,勿替初志。尊王攘夷,以开后功。’桧谓其讥己,始大怒之。”
徐自明的说法,跟前述李心传的说法基本一致,但这应是此后数年的事情。当胡宁转述胡寅上述话语时,秦桧仍然表现了相当的容人之量,所以胡宁才能得以继续在朝中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