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八、胡宏,意外的唯一
宋人做官,有官假,平常每月三次,每次一天,同时也有年节假日,除值班者不放假算加班以外,其他官员都可借机回家几天过年。
大约绍兴十六年,胡宁趁年假回湖南家中,临行前,秦桧问及其弟胡宏情况,希望胡宏自荐适合担任何种官职,以便帮助安排。胡宁回家后告知胡宏,胡宏因此致书秦桧,表达感谢,同时自我举荐,想要担任岳麓书院山长。
“矧今圣明在上,而相公丈端秉化权,念及寒微,下询所欲,傥于是时不显寸长,思自振耀,则真自弃矣。昔孔子成人之美,今相公丈曲敦故旧,欲先人身后不即衰落,将使某兄弟各遂其志,愿人以所长表见于世,此诚莫大之徳。”
胡宏连续以“相公丈”称呼秦桧。“相公”是宋人对宰相的尊称,“丈”是对亲近长者的尊称。由此称谓,可见胡宏当时对秦桧的崇敬程度之高,至少在形式上,相当尽情尽礼。也就是说,直到绍兴十七年(1147),胡氏兄弟对秦桧依旧充满诚挚的期望和感戴,他们之间的关系仍然亲密。
信中的另外两段话语,也很值得留意:
“癸亥春,尝拜起居之间,自是遵禀传业之诲,不敢失坠。”
“先人即世,忽已十载。惟是布衣藜杖,寻壑经丘,劝课农桑,以供衣食。不如是,则啼饥号寒,且无以供粢盛,奉祭祀,将飘零惨淡,无以成其志矣。积忧思与勤苦,而齿落发白,夙兴冠栉,引镜自窥,颜色枯槁,形容憔悴,身之穷困,至此极矣。去年复哭子,而今年又丧妇,自嗟薄命,益不敢有意荣进。然立身行道,扬名后世,以显父母,圣人之训也。苟泊然无意于是,甘与草木同腐,则何以为人子,岂先人平日教诏之所望耶!”
由这两段话语,可知秦桧曾经嘱告胡宏,令其继父之志,不断努力,以继承先人“传递圣学”的正大之业。这段话语透露了数年前胡宏与胡寅到家中拜望时,秦桧曾经以此专门嘱咐胡宏。
胡宏就此“禀告”秦桧,“若用不以其才,则丑拙陈露,非所以成其美矣。”相公既然知道我的心愿在继承父志,传递圣学,而“长沙湘西岳麓山书院”,自国初始建,向来都给固定招生名额,山长位置,见今正属空缺,无人担任,“以某有继述先人之志,特命为山长,依州县监当官给予廪禄,于以表朝廷崇儒广教之美。”
胡宏请求出任岳麓书院山长,以成全自己教书育人的真实愿望,而不愿出来担任其他行政官员,纠缠于跟自己理想并不相干的事务性工作。
胡宏在信中毫不隐晦地表达自己的人生理想目标:
“稽诸数千年间,士大夫颠冥于富贵,醉生而梦死者,无世无之,何啻百亿!虽当时足以快胸臆、耀妻子,曾不旋踵而身名俱灭,某志学以来,所不愿也。至于杰然自立志气,充塞乎天地,临大节而不可夺,有道徳足以赞时,有事业足以拨乱,进退自得,风不能靡,波不能流,身虽死矣,而凛凛然长有生气如在人间者,是真可谓大丈夫矣。”
胡宏(1105—1165,字仁仲,学者称五峰先生)理想宏大,志趣高远,人格勇毅坚定,人品洁白无瑕,思想智慧非凡,佼佼于宋代理学家行列之中。但将上述高扬理想主义精神的话语,写在给秦桧的自荐信中,似乎有些安置失宜。
朱熹后来说,胡宏直接拒绝秦桧招引,大致不误。胡宏用上述这类话语,表达自己的理想和人格,确实有不想被招引出仕为官的意味,但只是不想被他招引出来,做世俗人看重的那类官员,而却想借机担任岳麓书院山长,这个心愿同样真实、诚恳。
胡宏真希望能够担任岳麓书院山长,借以扩展育人范围,张大圣人之道的传扬力度。但在信中如此表达高洁的理想,故意张扬自己人生的根本追求,语气既坚定,声调又高亢,显然忽视了观者的感受。
尽管胡宏只为表达自己理想,并无借机讥刺秦桧的用意,但无意间引发秦桧不快情绪,产生了被讥刺的感觉。换了别人,可能也有相类的感受。
胡宏是位非常杰出的智者,但因一时情绪冲荡,将人生根本追求,书写在写给秦桧的信中,导致阅信人心中不快,从而使自己宏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