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全国胡氏宗祠大汇展----胡氏宗亲网开通周年(2007年)庆典专帖
回帖:[ 来源:胡氏宗亲网 | 编辑:南山 | 时间:2007-01-14 20:46:14 ]
[上一篇] [下一篇]
富田陂下敦仁堂胡氏宗祠
摘自:http://www.jxcn.cn/34/2005-9-9/30009@178949.htm

富田红色旅游景点导游词
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富田镇参观旅游。富田镇是南宋英雄文天祥的故乡,也是具有纪念意义的革命根据地,旅游资源丰富。1930年11月中共江西省行委和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在此办公。党史上的所谓“富田事变”就发生在这里。1930年3月,赣西南特委在陂下召开了第一次党代会,会后成立了赣西南苏维埃政府。现富田陂下胡家保留有中共赣西南“一大”旧址。
“敦仁堂”是陂下胡姓的宗祠,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距今近五百年。
陂下原名潭溪,唐朝罗让最先从栗付垅迁来立基,建有“评事堂”,同时迁入的还有陈姓。之后,又有曾、昌、张三姓迁入,住在陂下的村中心。北宋末年,胡晃才从陂头甲村迁入,因为胡姓人口发达,就建了这座“敦仁堂”。现在,胡姓人口已近两千,居富田各姓氏人口之首。胡姓人才辈出,曾任华北组织部部长、中央财政部副部长、中央人民银行行长和上海市委第二书记,现退居二线的胡立教就是这个村庄的人。
1930年春,陂头“二•七”会议之后,邓小平就先期赶到这里传达会议精神,掀起土地革命高潮。毛泽东也于1930年3月22日至27日,在这个祠堂里主持召开了“赣西南物委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祠堂后栋开办了“红军学校”,朱德、张震都住在这里。朱德既是校长,又是教官,向红军将士讲授军事理论知识。
富水河边的樟下,朱军长看见坐小船去割禾的群众在洪水暴涨中涉险过河,焦心如焚地向富水河发誓:“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在这里修一座石桥!”
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5693
陂下古村的总祠——敦仁堂。这座祠堂面积近3000平方米,长98米,宽29米,分上中下三栋。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距今近五百年。这里是赣西南第一次党代会旧址,也是红军学校首迁地。祠堂门楼又叫做朝天门,和村里的迎龙门、延福门、龙川阁形成了东西南北四座门楼结构布局。祠堂于明初洪武年间建造,距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是以木质结构为主,外观上还过得去,但风化和破损仍很严重,需要想方设法采取措施予以保护和修复。“敦仁堂”三个字是清朝最后一位状元刘绎的墨宝,他还为敦仁堂书写堂联一付,现保存的是下联,上联也待修复。
陂下原名潭溪,唐朝罗让最先从栗付垅迁来立基,建有“评事堂”北宋末年,胡晃才从陂头甲村迁入,因为胡姓人口发达,就建了这座“敦仁堂”。现在,胡姓人口已近两千,居富田各姓氏人口之首。胡姓人才辈出,曾任华北组织部部长、中央财政部副部长、中央人民银行行长和上海市委第二书记,现退居二线的胡立教就是这个村庄的人。
1930年春,陂头“二·七”会议之后,邓小平就先期赶到这里传达会议精神,掀起土地革命高潮。毛泽东也于1930年3月22日至27日,在这个祠堂里主持召开了“赣西南物委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
祠堂后栋开办了“红军学校”,朱德、张震都住在这里。朱德既是校长,又是教官,向红军将士讲授军事理论知识。
富水河边的樟下,朱军长看见坐小船去割禾的群众在洪水暴涨中涉险过河,焦心如焚地向富水河发誓:“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在这里修一座石桥!”
中西合璧的“陂下书院”始建于1926年,分为前后栋,中部廊楼相接,起初是作书院用的。1928年,毛泽覃偕夫人来到陂下后,就住在左楼。后栋是会议室,廊楼部分是办公室和印刷室。
1932年春,公略县从吉水水南迁到陂下村,毛泽覃任县委书记,仍住左楼。当时贺怡生病,遍请名医治疗,均无效果,还是被一个叫“老闰师老”的胡姓老头开了一个八分钱的药方给治好了。据当年的童子军讲:当时任江西独立十三团团长的曾山,任团政委的陈毅同志在战斗的空隙,曾几次骑马来探视贺怡。
“列宁台”是毛泽东从井冈山下来后,为了满足红军、赤卫队、青年团和群

浏览大图

下一页 (1/3)
下一楼›:[ 来源:胡氏宗亲网 | 编辑:南山 | 时间:2007-03-30 23:28:50 ]
[上一篇] [下一篇]
..
‹上一楼:[ 来源:胡氏宗亲网 | 编辑:南山 | 时间:2006-11-26 21:34:58 ]
[上一篇] [下一篇]
..

查看全部回帖(57)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