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热烈祝贺宁波北仑《芦江胡氏宗谱》正式定稿付印!
回帖:《周礼》以九两繫邦国之民,五曰宗以族得民,又有小史以奠繫世辨昭穆,有族师以书其孝悌睦婣……。句中所说“小史”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家谱。历史上官府和宗族对修家谱都很重视,魏晋时朝廷还专门设有图谱局,谱学也因之盛行起来。宗谱本着“惇本睦族”之大义,记述本宗世系和先人行实,使后裔知昭穆,辩长幼,明家范,颂美德、扬贤行,是一个家族的重要文化遗产,也是研究一个地方发展的重要历史资料。
我们芦江胡氏自发族以来,对修宗谱一事历代重视。明万历舜庭公首成《芦江胡氏宗谱》,开芦江胡氏有谱先河。清康熙癸丑重修,长荀公为考证世系,负谱渡曹娥至会稽向同宗一言求证。康熙癸未再修,胜墀公继承父亲殿楹公遗志,克服困难终成续修大业。乾隆癸丑南屏公再次总柱修谱,重新排定名行,使本族重归一统。以后代有人出,经道光丁未、光绪已卯,至民国三十七年,《芦江胡氏宗谱》已经七次重修。在多次修谱过程中,我们芦江胡氏形成了一整套修谱和保管规定,将宗谱作为比家产和生命还要紧的重宝,因此也就有了青钱公在家财被毁,遭强盗抢窃时舍身护谱的感人事迹。
当今,政通人和,谱事重新。为应时顺变, 2005年老友申得自北京归乡,与我商量修谱之事,并提议由我主持修谱大局。本人初恐自己力薄难担此重任,但考虑到修谱事大,是每个子孙的义不容辞责任,又是仍住在故居地柴桥的长辈,就勉力挑起这一担子。于是会同申得、嘉翔等同好,召集会议,组织班子,筹措资金,启动了八修宗谱工作。自此至今已历七年,七年来端赖小良等宗亲慷慨解囊,各地宗亲拔涉采访和八修宗谱编辑办公室同仁的无私奉献,终使宗谱得以付印。七年辛劳,甘苦自知。最使人感动的是延令在嘉翔患病后,勇挑重担,负责八修谱的总成工作,自集稿始的四年多时间里,他利用业余时间,面对繁多的零星资料,对世系、查遗址、访长者,弄清各房各支派的源流变迁,依照编辑纲要精心编排,并不时提出有创见的改进性建议,使宗谱编辑更加合理和完善。回顾修谱往事,可圈可点的感人事情,又有何止一人一事,但限于篇幅,又鉴于我笔钝,难以一一详细记述。可是各位宗亲在八修宗谱过程中的贡献一定会随着宗谱的流传而永久流传下去,这又岂能被一句褒扬使替代。

值此八修《芦江胡氏宗谱》告成之际,我感慨万千,记得七修宗谱时,主编振笏曾在谱序中叹息:“呜呼!时会推移,世变方新,后次三十年,又为一世,不知更将何如?……”。这次修谱我们虽然未能践三十年一修宗谱的旧规,但我们却在六十年后,全宗同心,依靠自身的努力,完成了八修宗谱的大业,用行动回答了七修先辈的疑虑。我想这一行动足以告慰芦江胡氏的历代先人,也可以对后辈有所启迪。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我们坚信芦江胡氏的后裔一定会秉承前辈的遗志,在机遇许可的时候将谱事接续下去,则我们今天的付出,将为今后的续修提供参考资料,其意义更显远大了。
宗谱付印前,嘉翔约我为宗谱写序,就写了以上一些絮语以应。
芦江胡氏二十九世孙胡洁
二〇一二年二月十日
下一楼›:《芦江胡氏宗谱》(八修稿)终于完稿了,付梓前我思绪万千,感慨之余,略述本次修谱始末,以感谢 ..

查看全部回帖(15)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