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关于直儒公次子相的疑问
回帖:胡直孺  百度国学
http://baike.baidu.com/view/2237020.htm?fr=ala0_1
  胡直孺,字少汲,奉新(今属江西)人。哲宗绍圣四年(一〇九七)进士。初为路州司户,累迁监察御史,出知平江府。徽宗政和六年(一一一六),为淮南路转运副使(《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三之二九)。宣和五年(一一二三),为东南六路转运辇运拨发司官(同上书职官四二之一)。靖康间知南京,为金人所执,不屈,久之得归。高宗朝擢龙图阁直学士知隆兴府,进兵部尚书,卒。有《西山老人集》,已佚。事见清同治《奉新县志》卷八。
  胡直孺,字少汲,号西山老人,胡仲尧曾孙。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中进士,累官西路都总管,刑、兵、吏三部尚书,端明殿大学士,经筵侍讲,上柱国,金紫光禄大夫,封开国公。因奉敕治攒宫,卒于会稽,谕葬云门白水塘。著有《生还录》一卷,《西山老人文集》二十四卷,现已失传。其次子相,字作仲,因守墓就家于里溪。明正统、景泰间,其十一世有分迁上冯、尉村、后坞。十二世有分迁越城禹迹寺前、横路、妙家桥。
  胡直孺为官正直,在政治上、军事上都颇有建树。绍圣年间,任《九域志》编修官时,为营解元 party人,四处奔跑呼号。后来迁任监察御史、平江府知府,擢江湖淮浙发运使,入为户部侍郎。当时正值金兵大举南侵,他出谋献策,初战告捷。迁工部尚书、龙图阁学士、知南京兼东京道总管。金兵再犯京师,他又被召勤王,勇敢作战,斩敌千余名。第二年,金人燃起更大战火,形成大兵压境之势,而朝中主和派却从中捣鬼,胡直孺所部孤军作战,陷入金兵的重重包围中,直孺不幸被虏。在敌营中,他保持了民族气节,过了很久才得到机会回朝。
  宋徽、钦两帝被俘后,宋室南渡,高宗即位。建炎二年(1128年),胡直孺任洪州帅兼知府,冒着政治风险,冲开当时“士子不得挟苏黄稿”的禁令,为诗人黄庭坚征集遗稿。绍兴初,迁刑部尚书兼侍读,在朝论奏十事,高宗非常欣赏,在白团扇上御书杜甫:“文物多师古,朝廷半老儒”的诗句送他。同时又赐田租八百石,以示对他的倚重。随后又调他做兵部尚书兼擢吏部。可惜的是,他擢升兵部不久就去世了。
以下资料:
http://blog.cersp.com/7908330/1225320.aspx
胡杞究竟是不是胡基仲?
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绍兴县志资料》第一辑第七册载:杞兄弟七人,杞为长,次则相、■、 楫、枞、根、朴。胡相字作仲,因父亲胡直孺卒于会稽,遂家焉。据乾隆《浙 江通志》及《宋会要辑稿》,胡直孺曾任刑部尚书、试兵部尚书,所以陆游 称胡杞为“胡尚书之子”。
  胡杞字基仲。这一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看得出来:首先,杞兄弟名皆从 木,一字相同当是兄弟取字惯例,故杞与相同有“仲”字;其次,《剑南诗 稿》卷五六《寄题胡基仲故居》有“旅坟三尺云门寺”之句,可见,胡基仲 确实曾住于云门;另据邹浩《道乡集·胡直孺集序》,胡杞本籍在豫章,故 陆游诗中用“旅”字;最后,据《绍兴县志资料》第一辑第七册,胡直孺葬 云门白水塘,而胡基仲墓地亦在此处,这当然不是偶合。综合以上三条证据, 胡杞必是胡基仲无疑。
  陆游对胡基仲多有提及。《剑南诗稿》卷四四《追怀胡基仲》称其“高 洁胡征士,当时已绝无”;卷五六《寄题胡基仲故居》称其“才气沙尘埋巨 阙,文章林壑吼於菟”。《老学庵笔记》卷五有与胡基仲谈韩愈《石鼓歌》 事。胡基仲之为人于此可见一斑。
究竟胡直孺的哪个儿子葬在了绍兴?需再查查华林胡氏方面的记载。
南山 2010.04.04
下一楼›:追怀胡基仲
高洁胡徵士,当时已绝无。
门庭谢残客,薪水斥常奴。
遗稿何由见,英魂 ..
‹上一楼:现在绍兴里溪周围有许多胡姓村落,据上述谱载,这些胡姓与直儒公难道无关?据我家谱载,绍兴里溪胡氏 ..

查看全部回帖(16)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