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7170阅读
  • 24回复

《封面新闻》“胡姓”历史人物漫谈----黄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20-06-14
《封面新闻》“胡姓”历史人物漫谈----黄勇


姓氏文化研究专家、《华西都市报》资深记者黄勇从2019年起,在《封面新闻》连载“胡姓”历史人物漫谈,至今已发表67篇。胡姓研究在外姓,这是继王庭洽、黄启昌以及甘肃镇原秦铭等人之后,又一位外姓的专家学者,对胡氏历史进行的系统研究成果,为我们胡姓自身文化探索提供了权威、详实的资料。


今天有幸联系到黄勇先生,征得他的同意,胡氏宗亲网将开始全部转载这些文章。全文十几万字,可能需要一些时间。读者也可以前往《封面新闻》相关网址,先睹为快。在此鸣谢黄勇先生授权胡氏宗亲网转载,也感谢四川蓬溪县文史专家胡传淮先生的牵线搭桥。


《封面新闻》“胡姓”历史人物漫谈网址:

胡氏宗亲网论坛 “胡姓”历史人物漫谈网址: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20-06-14
胡姓(1)|“胡”字释义:成年的牛下巴下垂的肉
封面新闻 2019-08-01 17:09 77180
黄勇/文



宋朝人编写的《百家姓》,把胡姓排在第158位,这并不意味着当时的胡姓人口就很少。如果编写《百家姓》的人活到现在,一定会后悔把胡姓排在那么靠后。

袁义达、邱家儒主编的《中国四百大姓》一书透露,如今胡姓全国总人口大约有1550万,是全国第15大姓,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各省,川鄂湘、豫皖赣浙苏是胡姓的两大聚集中心。

胡姓人口最多的是湖北,有153万多人,四川为胡姓人口第三大省,大约有115万人。

如今胡姓公认的来源是出自以谥号为姓,即以大名鼎鼎的西周诸侯国陈国第一任国君妫满的谥号“胡公”为姓。这个来源被称为胡氏正宗来源,胡姓90%以上的族谱以此为渊源。


妫满也是如今中国大姓陈姓的始祖,胡姓与陈姓渊源颇深。

金文大篆“胡”字



“胡”字是左右结构吗?

作为一个古老的字,“胡”在几千年来的文字发展史上,基本上没有发生过字形上的变化,甚至在简化字运动中都没有被简化。

胡姓人在与陌生人交往时,经常会自我介绍说:“姓胡,古月胡。”大家一听,就会明白是哪个字。

这么说来,“胡”字好像是左右结构了。

这种判断不一定全对,因为甲骨文中的“胡”字,是上下结构——上古下月。


大家知道,甲骨文中的字,绝大多数带有象形的意义,“胡”字也不例外。


隶书“胡”字



为什么“胡”字由“古”“月”组成?这里面有什么奥秘?

我们先来看“古”字。东汉著名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古,故也。从十、口。识前言者也。凡古之属皆从古。”

那么,“故”又是什么意思呢?

在“故”字的诸多解释中,有一种解释是:“原来的,从前的,旧的。”

总而言之,“古”就是时代久远的意思,凡是与古有关联的中国字,都带有“古”部首。


“古”字“从十、口”,意思是说,“古”字由“十”“口”组成,这就说回到甲骨文“胡”字来了。

小篆“胡”字



“胡”字是一个很美好的字

甲骨文“胡”字中,“十”是表示牛的头和两只尖角,“口”表示牛的嘴巴。

在“口”下面的“月”是斜躺着的,这个“月”不是月亮的意思,而是肉的意思。

准确地说,“胡”字中的“月”应该是“⺝”,这叫肉字旁,不是月字旁。

这么一来,我们就能很好地理解“胡”字的原始意思了,就是表示成年的牛,其下巴下的那块下垂的肉。

不同年龄的牛,其下垂的肉程度不同。

年轻的牛,其下巴下几乎没有那块肉;越是年老的牛,下垂的肉越多,越明显。

所以,只要看到牛下巴下垂的肉,就知道牛老的程度,“胡”由此引申为古老和长寿。

而在其他动物身上,则以“须”来体现年岁,所以有了“胡须”这个词。

《诗经·豳风·狼跋》中有“狼跋其胡”、“载跋其胡”的诗句。

跋表示踩,意思是说,老狼的胡须很长,长得拖到了地上,狼往前走,都会踩到自己的胡须。

牛下巴下的肉往下垂,表明牛的年岁已大;狼的胡须拖到了地上,表明狼老了。

所以,“胡”字其实是一个很美好的字。古代“人生七十古来稀”,“胡”有长寿的美好意义在里面。

袁义达、邱家儒主编的《中国四百大姓》中说,在夏商时期,活跃在今山东地区的东夷部落以鸟为图腾,其中一支部落以鶟鶦(túdiào)为图腾。

鶟鶦,就是白头翁,另一说是猛禽白头雕,因头上有白毛而得名。


白色的毛发,象征着老和长寿,这支部落以胡为名,所居之地取名胡地(胡邑),后来更是成为国名。


看牛下巴下垂的肉,就知道牛老的程度(资料图片)

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为何被称作胡人?



最后,关于“胡”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被称作胡人?这个胡人与“胡”有什么关系?

一种解释是,有关系。北方少数民族经常袭扰中原王朝,让汉人觉得他们是“胡作非为”“胡来”“胡搅蛮缠”,所以把他们叫作胡人,带有蔑称的意味。

另一种解释是,没关系。“胡”是北方少数民族的自称,发音是Hun,自比为天之骄子,傲娇得很。

《汉书·匈奴传》中记载,单于派使者给汉朝递交国书说:“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不为小礼以自烦。”

所以,当时的北方少数民族被叫作“胡人”,与中原汉人自称为“炎黄子孙”,其实是差不多的意思。


【下期关注】

请看胡姓(2)。


【特别致谢】
四川蓬溪县文史专家胡传淮先生。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20-06-14
胡姓(2)|胡姓首个来源:以国名为姓,第一个是出自归姓的胡子国
封面新闻 2019-08-04 12:01 103162
黄勇/文

胡姓的来源,主要有4个:以国名为姓、以谥号为姓、以职官名为姓和他姓改姓。



以国名为姓的来源,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出自归姓胡子国,二是出自姬姓胡子国。

归夷部落在安徽境内建立妢胡国

归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起源于尧舜时代的后夔部落,是东夷部族的一支,被称为归夷,主要活动在今山东西南和河南东部一带。

进入商朝后,归夷部落受到商王武丁的征伐,被迫四散迁徙。

其中一支臣服商王朝,在中原地区的今河南漯河市郾城区建立归国和胡国,都是商王朝的属国。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随即灭掉归国和胡国。胡国遗民有以国名为姓氏的,这可以说是最早的胡姓,但因湮灭在历史中,难以具体考证。

另一支向南迁徙到川鄂交界的三峡地区,建立夔国。西周周宣王时,楚国灭掉夔国。

还有一支迁居到今安徽阜阳市一带,建立胡国,史称妢(fén)胡国。

《周礼·冬官考工记》中记载说:“妢胡之笴(gǎn)。妢胡,胡子之国,在楚旁。”

妢胡国盛产一种叫做“笴”的物品,“笴”就是用来制作箭杆的细木。

妢胡国的都城叫胡城,具体位置在今阜阳市颍泉区宁老庄镇以东海孜寨古城子村一带,地处颍河与泉河故道之间。

妢胡国所处的位置,在周朝通往淮水流域的必经要地。

周朝初期的三监之乱

1977年,陕西岐山县凤雏村发掘出一批周朝初期的甲骨卜辞,记载的是周成王时,周朝军队征伐淮夷的内容。

其中一片卜辞上写着:“其于伐胡侯?”胡侯指胡国国君。

这里有一个历史背景,即著名的三监之乱。

周武王灭商后,把弟弟管叔、蔡叔、霍叔设为“三监”,即监督殷商遗民,以防其造反。

周武王病逝后,年幼的儿子周成王继位,由周武王的另一个弟弟周公旦摄政。管叔和蔡叔认为周公旦把持朝政,架空周成王,与商纣王的儿子武庚一起叛乱。

分布在淮水流域的众多方国、部族,被称为淮夷,乘机跟随叛周作乱。
周公旦率军东征,诛杀武庚,杀管叔、放逐蔡叔,废霍叔为庶民,平定了三监之乱。


周公旦东征,平定了三监之乱(资料图片)



妢胡国被降为子爵国

妢胡国是中原通往淮水流域交通线上的必经要地,周朝军队要进驻和征服淮水流域,必须先控制妢胡国。

这时的妢胡国应该是一个具有一定规模实力、影响较大的侯爵方国,不然为什么被称为胡侯呢?

在周朝大军压境的情况下,妢胡国选择了臣服。三监之乱被平息后,妢胡国被降封为子爵国,所以又称胡子国。

西周第五位君主周穆王征伐淮夷时,曾经与妢胡国干过一仗。

妢胡国跟随淮夷联军进犯周朝内地,周朝派军驰援,周军与胡军遭遇。

结果胡军大败,周军斩获胡军100个首级,活捉2人,缴获兵器盾、矛、戈、弓、箙、矢、裨、胄共135件,夺回被胡军俘获的114个周人。

不久,妢胡国接受招抚,归顺西周王室,成为西周的附属国。

妢胡国成为楚国附庸国

进入春秋时期后,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日趋剧烈,妢胡国夹在吴国和楚国争霸的战争漩涡中,频受战争侵扰之苦,成为楚国的附庸国。

周景王14年(公元前531),为加强对附庸国的控制,楚灵王把胡、许、沈、道、房、易、申等小国迁到荆山(今河南灵宝市)。

不久,楚国发生政变,楚灵王自杀,楚平王即位。

楚平王对各附庸国采取较为宽大的怀柔政策,妢胡国被转迁回原地立国。

周敬王元年(公元前519),吴国因淮河流域之地被楚国占据,吴王僚率公子光等,再次进攻楚国控制下战略要地州来(今安徽凤台县),吴楚之战再起。

楚平王逼迫妢胡国与顿、沈、蔡、陈、许国等组成七国联军前往救援,吴军撤去对州来的包围。

楚军回师鸡父(今河南固始县东南),准备休整后再作行动。

吴军在用兵所忌的晦日(农历每月最后一天,古代晦日不打仗)突然袭击鸡父,楚军主帅仓猝中让胡、沈、陈、顿、蔡、许六国军队列为前阵,以掩护楚军。

双方交战不久,吴军散乱退却,胡、沈、陈三国军队贸然追击,进入吴军主力伏击圈。

吴军突然出击,战胜胡、沈、陈军队,俘杀妢胡国国君胡子髡(kūn)、沈国国君和陈国大夫夏啮等。


【下期关注】
请看胡姓(3)。


【特别致谢】
四川蓬溪县文史专家胡传淮先生。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20-06-14
胡姓(3)|胡姓首个来源:以国名为姓,第二个是出自姬姓的胡子国
封面新闻 2019-08-06 15:54 94532
黄勇/文



这一期,我们接着上期继续讲述妢胡国的情况以及最终命运。

妢胡国反抗楚国,被楚国灭亡

周敬王8年(公元前512),吴王僚的弟弟公子掩余、烛庸逃到楚国,楚国割取妢胡国的土地分封给他们作为供养之地。

妢胡国长期受到楚国欺压,决定反抗楚国。

周敬王14年(公元前506)春,妢胡国参加了晋、齐、鲁、宋、蔡、卫、陈、郑、许、曹、莒、邾、顿、滕、薛、杞、小邾等18国诸侯在召陵(今河南漯河市召陵区境内)的会盟,共谋伐楚。

这年冬天,吴王阖闾亲自挂帅进攻楚国,在柏举(今湖北麻城市境内,一说在湖北汉川市北)之战中打败楚军。

妢胡国国君胡子豹趁机出兵,占领了楚国邻近妢胡国的不少土地。

楚国很快恢复了一定的国力,而这时吴国与越国连年交战,无暇顾及楚国,楚国开始向那些跟着吴国入侵的周边小国动手。

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胡子豹仍拒绝向楚国示好,并说:“存亡有命,事楚何为?多取费焉。”

妢胡国的存亡自有天命,臣服楚国有什么用呢?反而是多耗费国家的财力。

周敬王25年(公元前495)二月,楚国出兵,灭掉妢胡国,俘虏胡子豹。

妢胡国被灭后,其王族子孙、国人有的以故国名为姓,是为胡姓。

百越族貀人也曾建立过胡国

在今江汉流域,春秋时有一个由百越族建立的貀(nà)国,又叫豽(nà)国。

貀是古书上传说的一种野兽,形状像海狗,身上有豹纹,有角,长尾,只有后两足,没有前两足,能捕捉老鼠;一种说法是像老虎,浑身黑色,只有后两足。

百越族的这个支系的人,是一个较大的部落,因族人肤色黝黑且纹身,被称为貀人,无姓氏。

周敬王13年(公元前508),楚昭王灭掉貀国,把貀人迁到妢胡国故地建立胡国,以貀国王族后代为国君,没有爵位。

貀人以原妢胡国的国姓归为姓,成为另一支归姓,史称貀归。

周威烈王12年(公元前414),越王朱勾发动滕郯之战,攻灭滕、郯两国后,回国途中灭了这个胡国。该国子民有的以国名为姓,改称胡姓。

另有一种说法是,周敬王12年(公元前509),吴国和楚国爆发豫章之战,楚国就灭掉妢胡国了,然后把貀人迁来。


此后,反抗楚国的胡国国君胡子豹,其实是貀人。周敬王25年二月,楚国灭掉的胡国是貀人建立的国家。


春秋时期,各大诸侯国战争不断(资料图片)


在郑国看来,姬胡国是一块“肉”

再说说姬姓胡子国。

周武王灭掉位于今河南漯河市郾城区的归国和胡国后,把两国土地封给亲属姬姓建立诸侯国,仍称胡,子爵,也叫胡子国。为方便区分,我们姑且称之为姬胡国。

姬胡国与郑国相邻,成为郑国口中的一块肉。

《韩非子·说难》中记载,郑武公在位期间,想吞并姬胡国,但这块“肉”有点大,一口吞不掉,郑武公把女儿嫁给姬胡国国君。

一次,郑武公在朝会上问大臣们:“我想征伐他国,你们觉得可以讨伐哪个国家啊?”

大夫关其思不明就里,冲口而出说:“可以讨伐胡国嘛。”


郑武公大怒,杀掉关其思,说:“胡国啊,是我们的兄弟之国,你说讨伐它,什么意思嘛?”

姬胡国国君听说后,很是感动,把郑国当作了亲人之国,不再防备郑国。

周平王26年(公元前745),郑武公突然袭击姬胡国,将其国土占领,没有灭国。

周敬王元年(公元前519)的吴楚战争中,楚国在回师途中,灭掉了姬胡国。

姬胡国灭亡后,其遗民有相当一部分与妢胡国国民融合,以国号胡为姓。

妢胡国与姬胡国在当时都叫胡国,史料记载中经常把两国混淆,导致现今各种说法纷纭,莫衷一是,无法定论。

我们这里讲述的两个胡子国的情况,只是其中之一的说法,并非定论。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两个胡子国灭亡后,按中国姓氏形成的一般规则,都有以国名为姓的,但在现今的胡姓各种家谱、族谱中,几乎没有奉胡子国国君为先祖的记载。


【下期关注】
请看胡姓(4)。


【特别致谢】
四川蓬溪县文史专家胡传淮先生。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20-06-14
胡姓(4)|胡姓另3个来源:以谥号、职官职业为姓,他姓改姓和少数民族改姓
封面新闻 2019-08-08 17:01 86190
黄勇/文



胡姓(3)|胡姓首个来源:以国名为姓,第二个是出自姬姓的胡子国


这一期,我们集中说说胡姓的另外3个来源。
胡姓第二个来源:以谥号为姓


胡姓的第二个来源是以谥号为姓,即以大名鼎鼎的陈国第一任国君妫满的谥号“胡公”为姓。

这个来源被称为胡氏正宗来源,胡姓90%以上的族谱以此为渊源。

舜的儿子叫商均,禹继位后,封商均在虞地(今河南虞城县西南),史称有虞氏,后称虞国。在夏朝,虞国有时失去封国,有时继续受封。

商均去了虞城后,舜的另一支后裔仍住在舜建立的都城蒲坂(今山西永济市虞乡镇)。

进入夏朝后,这支后裔的首领虞遂被封到遂地(今山东宁阳县西北)建立遂国。

商灭夏后,改封虞遂后裔在陈地建立陈国。

商朝末期,周武王灭掉陈国,占领陈地。

商朝末年,商均后裔中一个叫遏父(阏父)的人,投奔周国,担任陶正,掌管制造陶器事务。

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后,“兴灭国、继绝世”,追封先贤子嗣以守“三恪”(周朝初立时,封黄帝、尧帝、舜帝的子孙,给以王侯名号以延续血脉,称为三恪,以示敬重)。

遏父是商均后裔、舜的后代,周武王把遏父的儿子妫满封到陈地建立陈国,取代被灭掉的虞遂后裔建立的陈国,以奉持舜的祭祀,爵位为侯爵。

周武王还把大女儿大姬(太姬)嫁给妫满,以示对妫满的厚爱。

妫满最初建都在胡襄(今河南柘城县胡襄镇),后来迁都到宛丘(今河南淮阳县)。

妫满死后,谥号胡公(一说胡公是生前尊号,出自早期建都地胡襄),所以他又被称为胡公满、陈胡公、虞胡公。

在谥号的字中,“弥年寿考曰胡,正允背私曰公”,妫满获谥“胡公”,是赞扬他因长寿而誉满天下,公正诚信而深得民心。

有一种说法是,妫满的三儿子公子丹,以妫满谥号“胡公”为姓,是为胡丹,官至周成王时的司空,其后世子孙以胡为姓,尊奉妫满为始祖。

周敬王42年(公元前478),陈国为楚惠王所灭,陈湣公被杀,王公贵族废为庶民。

陈湣公有19个儿子,为逃避追杀,大多隐姓埋名,四散逃离。

陈湣公的大儿子陈衍逃奔到阳武县(今河南原阳县)户牖乡落籍,繁衍为一大族系,后世称为阳武堂。

陈衍有两个儿子,大儿子以陈为姓,为陈琏;二儿子以胡为姓,为胡玙。

胡玙的儿子胡澄,徙居到临邛(今四川邛崃市)。由此可见,早在春秋时期,胡姓人就已进入了四川。

有一种说法是,胡澄迁居到了后来西汉时设置的安定郡(郡治临泾县,即今甘肃镇原县南)。

另一种说法是,胡澄是陈湣公的第六子,落籍在安定郡,成为安定胡氏的始祖。
至于谁是首迁安定郡的胡姓人,目前各种记载说法不一,这里暂时不表。


胡公满修筑胡襄城(资料图片)


胡姓第三个来源:以职官、职业为姓

胡姓的第三个来源是以职官、职业为姓,但奉此为渊源的胡姓人极少。

西周初期,摄政的周公旦设置了一个官职,专门掌管君王贵族饮食以及祭祀大典中所用的牲畜。

这个官职,在西周王室被称为簋(guǐ)史,在鲁国和齐国被称为胡史,楚国、秦国、晋国等诸侯国称为胡簋史。

簋,是盛装精美熟食的器皿,在夏朝时称作胡,商朝到西周时称作胡簋,后世就以胡簋作为食的代称,简称簋。

在胡史、簋史、胡簋史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的,大多以胡为姓。

另一个来源于官职的是出自汉朝的胡骑校尉,是汉武帝设置的军队官职。

汉武帝在京师驻屯军中设置了八大校尉,胡骑校尉与长水校尉是特设的职位,胡骑校尉掌管胡骑军队,长水校尉掌管乌桓人与胡人骑兵。

胡骑校尉的职位不常设,平时多由长水校尉兼任。

胡骑校尉与长水校尉专职掌管胡人,多由骁勇剽悍又忠于汉朝的将领统辖,其中不乏归附汉朝的外族将领。
在胡骑校尉的后裔中,有的以胡为姓,如东汉著名的护羌校尉胡畴,其姓就是这样来的。

源于职业的胡姓,出自古代的胡夫,也就是我们通常称作的屠户、屠夫。

为什么屠户被称作胡夫呢?这与我们前面讲到的“胡”字的本义有关,胡是动物的咽喉部位,俗称胡喉,是动物最致命的部位之一。

屠户在屠宰动物时,大多冲着咽喉部位下刀,所以屠户的别号叫做胡夫。
在胡夫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职业称谓为姓的,是为胡姓。


胡姓第四个来源:他姓改姓和少数民族改姓


胡姓的第四个来源,主要以他姓改姓和少数民族改姓为主。

他姓改胡姓中,最为有名的是唐末皇室成员李昌翼改姓为胡,并繁衍为胡姓中著名的明经胡氏,我们今后再详细介绍。

据安徽《繁昌县志》记载,明洪武26年(1393),朱元璋诛杀开国功臣蓝玉,蓝玉的儿子蓝春、蓝斌逃到今繁昌县新港镇磕里村,改姓胡,世代沿袭“生姓胡,死姓蓝”的习俗。

他姓改为胡姓的还有一种情况,即复姓胡毋(wù)、胡非简化为胡姓。

周慎靓王元年(公元前320),齐宣王即位,封他的弟弟田婴于毋仰(今山东东平县)。

田婴后来成为齐国相国,遂“远本胡公,近取母邑”,立姓胡毋,其后裔子孙有以胡毋为姓的,后又讹写为胡母。晋朝后,胡母渐渐省文简化为单姓胡。

在少数民族改姓中,北魏孝文帝发动汉化运动,其中一项是姓氏改革,鲜卑族中有一支纥骨氏改为胡姓。

此外,在历史上,契丹、溪、高车、蒙古、满、苗、瑶、普米、彝、回、赫哲、达斡尔、傈僳、白、锡伯等古今民族中,也有胡姓。


【下期关注】
请看胡姓(5)。


【特别致谢】
四川蓬溪县文史专家胡传淮先生。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20-06-14
胡姓(5)|西汉人胡母生:著名儒家学者、经学家,《春秋》公羊学派代表人物、宗师
封面新闻 2019-08-19 15:08 76856
黄勇/文


胡姓(4)|胡姓另3个来源:以谥号、职官职业为姓,他姓改姓和少数民族改姓


先秦时期,胡姓人主要在黄河以南、淮河和汉水流域活动。到汉朝时,胡姓人开始迁入四川、陕西、甘肃、山西、山东、湖北等地。其中,迁到甘肃的一族,在后汉时成为一大望族,逐渐形成安定郡望,成为后世各地胡姓的主要来源。


早在黄帝时期,就有一个叫胡曹的人被记在史册。胡曹是黄帝的重臣之一,《吕氏春秋·勿躬》中记载:“胡曹作衣。”把胡曹与祝融、伯益、夷羿、高元等列为辅佐圣人治天下的上古名臣之一。


胡曹不仅发明了制作衣服,还发明了帽子。关于胡曹的后裔是否以胡为姓,史料没有更多记载,也无法考证。


我们在讲胡姓的来源时,说到复姓胡毋(母)、胡非、胡掖简化为胡姓的情况。这一期,我们先来说说胡毋(母)的情况。


胡母姓诞生在齐国


胡毋(母)姓的来源,出自齐国,源自陈国首任国君妫满,即陈胡公。


周惠王5年(公元前672),陈国公子陈完携家带眷投奔齐国避祸,改姓为当时与“陈”同音的田姓。


周安王16年(公元前386),田氏家族的田和自立为齐国国君,周安王册命他为齐侯,是为田氏代齐。


周慎靓王元年(公元前320),齐宣王田辟疆即位,封他的弟弟田婴于毋仰(今山东东平县)。


田婴后来成为齐国相国,根据“远本胡公,近取母邑”的原则,立姓胡毋(wú),他的后裔子孙中有的以胡毋为姓,后因毋与母字写法太相近,又讹写为胡母。


胡母姓早期主要居住在发源地山东一带,后来逐渐向西扩展,唐朝以前在宁夏形成望族,以怀远郡(郡治怀远县,即今宁夏银川市兴庆区掌政乡洼路村一带)为郡望,明清后在甘肃、宁夏、河北、山东等地有稀少分布。


秦朝人、著名书法家胡母敬参与创造小篆


胡母姓也出了一些名人,如胡母敬、胡母生、胡母班、胡母辅之等。


胡母敬是秦朝人,著名书法家,最初是栎阳县(今陕西西安市阎良区武屯镇境内)的狱吏,后来担任太史令。


胡母敬“博识古今文字”,在秦始皇统一规范文字的过程中,李斯将小篆形体的开体与写法制定后,为推广到全国,李斯、赵高、胡母敬等人以小篆编写书籍。


胡母敬写了七章《博学篇》,采用《史籀篇》(大篆作品,启蒙读物)中文字,结构略有不同,后世称为秦篆,即小篆,对创造小篆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公羊春秋》成书,胡母生功不可没

胡母生,字子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人,西汉著名儒家学者,经学家、《春秋》公羊学派代表人物、宗师。


公羊学派始自战国时的齐人公羊高,公羊学派对《春秋》的研究,最初只是口说流传,胡母生和老师公羊寿用隶书“著于竹帛”,才使《公羊春秋》成书。
汉景帝时,胡母生和董仲舒被招为博士,二人一起发扬《公羊春秋》学说,董仲舒曾经著书称赞他的品德。


以董仲舒、胡母生为代表的学者,将儒学理论改造成符合大一统需要的新儒学,得到汉武帝的欣赏,获得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学术统治地位。


胡毋生年老时,回到家乡从事教育工作,弟子众多,培养出了一大批有名的学者,汉武帝时的大丞相公孙弘就是他的弟子。


《公羊春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在鸦片战争前后重新复兴,风靡一时,成为近代维新运动的思想武器,是19世纪、20世纪之交时中国思想界接受西方进化论的思想基础。


【下期关注】
请看胡姓(6)。


【特别致谢】
四川蓬溪县文史专家胡传淮先生。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20-06-14
胡姓(6)|战国时的胡非子:墨子的弟子,有作品《胡非子》存世
封面新闻 2019-08-20 14:21 77397
黄勇/文


胡姓(5)|西汉人胡母生:著名儒家学者、经学家,《春秋》公羊学派代表人物、宗师


上一期我们讲述了胡母姓中的胡母敬、胡母生,这一期继续讲述其中的胡母班、胡母辅之的事情。


另外,再讲述一下胡非、胡掖姓的情况。


东汉胡母班,被妹夫王匡杀死在狱中


胡母班,字季皮(一作季友),今山东泰安市人,东汉末年大臣。


胡母班年轻时与度尚、张邈、王考、刘儒、秦周、蕃响、王章被称为“八厨”,“厨”的意思是用财物救济他人,即乐善好施、仗义疏财。


汉灵帝熹平末年,胡母班出任侍御史;汉献帝初平元年(190),胡母班升任执金吾(率禁兵保卫京城和宫城的官职,位同九卿,类似于现在的中央卫戍部队司令)。


胡母班是当时的地方军阀、河内郡太守王匡的妹夫。


关东军联合讨董卓时,董卓派胡母班与大鸿胪韩融、少府阴循、将作大匠吴循、越骑校尉王瑰等,一起去劝说解散关东联盟军。


袁绍叫王匡把胡母班抓起来,准备杀掉胡母班以振军威。


胡母班给王匡写了一封信,痛斥王匡的行径比董卓还要残暴,并告诫王匡说,他的两个女儿在他死后,不要为他收尸。


王匡看后,抱着胡母班的两个女儿痛哭,但最终还是把胡母班杀死在狱中。



胡母班劝说王匡解散关东联盟军,结果被王匡抓起来(图据连环画)

胡母辅之:嗜酒,任情放纵不拘小节


胡母辅之,字彦国,胡母班的玄孙,从小有名气,生性嗜好饮酒,任情放纵不拘小节,与当时的名士王澄、王敦、庾敳(ái)号称“四友”。


王澄曾经夸奖他说,胡母辅之这个人啊,口才好得很,说起话来就像锯木屑,纷纷不断,是当之无愧的青年领袖。


朝廷征召胡母辅之去做官,他不去。魏晋时的名士,大都是这个脾气。


不过,胡母辅之最终还是被贫穷打败,活不下去了,向朝廷申请代理今安徽繁昌县的县令,节制饮酒,自加勉励,很有能干的名声。


后来,胡母辅之迁任尚书郎,因参与讨伐齐王司马冏有功,赐爵阴平男。


在建武将军、乐安郡太守任上,他又开始好酒,昼夜酣饮,不理事务。


东海王司马越听到他的高名,召引他为从事中郎,又补为振威将军、陈留郡太守。


叛军王弥经过陈留郡时,胡母辅之因没有讨伐,坐罪免官。


司马越死后,胡母辅之避乱渡过长江,被晋元帝司马睿任命为安东将军谘议祭酒,迁任扬武将军、湘州刺史、假节。


东晋政权偏安江东,古时称东吴地区为江东或江左,一时名士汇集,胡母辅之与谢鲲、毕卓、王尼、阮放、羊曼、桓彝、阮孚等人常在一起,轮流坐庄,饮酒放诞,高谈阔论,张扬个性,时人称为“江左八达”。


胡母辅之到湘州上任后不久就去世了,终年49岁。


胡母辅之的儿子胡毋谦之,字子光,虽然才学不如父亲,但个性张扬放纵超过了老爹。


胡毋谦之也好酒,喝得酣醉时,常常直接呼叫父亲的名字,胡毋辅之也不介意。


狂放的胡毋谦之,不到30岁就死了。


胡非姓胡非子:论“勇”彰显墨家思想和主张


胡非姓也是源自陈胡公妫满。


在妫满的后裔中,出了一个公子非,他以妫满的谥号“胡公”和自己的名“非”,创立了胡非姓。


战国时,墨子有个弟子叫胡非子,有作品《胡非子》存世,以记述形式写成,估计是胡非子的弟子或再传弟子所著。


关于胡非子,还有一个故事,彰显了墨家的思想和主张。


胡非子设课收徒,批评当时社会上那种无原则的打斗行为。


楚国有个喜欢争强好胜的人,叫屈将子,听说胡非子的主张后,带着剑去见胡非子,并劫持了胡非子。


屈将子对胡非子说:“听说你不喜欢打斗,但我又喜欢‘勇’。现在,你给我说说,说得有理,就放了你,说得不好,你就得死。”


胡非子不慌不忙地说:“勇,有五等,你好哪一种?”


胡非子侃侃而谈,先说了4种匹夫之勇,诸如去深山与虎豹搏斗,下深渊与蛟龙拼杀,登高山立危峰吹风等。


然后,胡非子说到了君子之勇,并讲了一个故事:


春秋时期,齐桓公称霸,想吞并邻居鲁国,鲁庄公派爱将曹沫(一说为曹刿)带兵抵抗,结果曹沫三战三败。


齐桓公叫鲁庄公坐下来好好谈谈,他们在齐国境内一个叫柯的地方相见了。


会谈中,曹沫突然冲上前去劫持齐桓公,要求齐桓公把占领的鲁国土地还给鲁国,齐桓公只好答应。


胡非子说,曹沫的行为,才是君子的大智大勇,才是最高贵的勇。亲,你好的“勇”是这种勇吗?


屈将子听后,大为折服,立即放下剑,请求胡非子收他为徒。


胡掖姓:一个叫胡掖氏的女子的后人建立了南凉王朝


至于胡掖姓,目前史料可寻的是《晋书·秃发乌孤载记》,其中记载说,晋朝时,鲜卑族人秃发匹孤娶了一个叫胡掖氏的女子,他的后人秃发乌孤占据了河西,建立了南凉王朝。


胡毋、胡非、胡掖姓,在后来的岁月中,大都逐渐简化为单姓胡。


【下期关注】
请看胡姓(7)。


【特别致谢】
四川蓬溪县文史专家胡传淮先生。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20-06-14
胡姓(7)|蜀郡临邛县人、西汉布衣教育家胡安:司马相如的老师
封面新闻 2019-08-22 14:30 73939
黄勇/文


胡姓(6)|战国时的胡非子:墨子的弟子,有作品《胡非子》存世


西汉初期,蜀郡临邛县(今四川邛崃市)出了一个著名的教育家胡安(友)。胡安之所以被记在史册,是因为他有一个更为著名的学生——司马相如。



邛崃白鹤山(资料图片)

布衣教育家胡安


根据有的胡氏族谱记载,陈国灭国后,末代国君陈湣公的大儿子陈衍逃奔到阳武县(今河南原阳县)户牖乡。


陈衍的大儿子以陈为姓,为陈琏;二儿子以胡为姓,为胡玙。


这一支胡姓在当地繁衍生息,形成胡姓的阳武世系,堂号为阳武堂。


胡玙的儿子胡澄,迁居到临邛县,胡安就是胡澄的后裔。


对于胡澄,各地胡姓族谱对其迁徙情况的记载不一,有的说他迁徙到了安定郡,有的说他是陈湣公的第六子,落籍在安定郡。


不管说法如何,胡安这个人在历史上的确有,而且是四川人,被称作布衣教育家。


胡安博览诸子百家,通晓天文历象、阴阳变化,多才多艺,又有深厚的品德修养,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朝廷听闻他的大名后,多次征召他入朝为官,胡安都拒绝了,隐居在城外的西山上。


很多追求上进的年轻人,跑到西山去拜胡安为师,其中就有司马相如。


西晋史学家陈寿在《益部耆旧传》中说:“胡安,临邛人,聚徒白鹤山,相如从之受经。”


胡安在西山山顶找到一个山洞,住在里面,平时讲学也在这里,被称为点易洞。


民国初,点易洞外曾建有胡安祠,祠堂有一副对联:“心在河图洛书上,托迹山林泉石间”。


安能学胡公,危苦寄鹤翅


关于胡安,邛崃当地还有一个神化了的故事。


据说,胡安居住的西山,有仙灵之气,经常有白鹤出现,白鹤在古代是仙家的象征。


胡安岁数大了,仍独自一人住在山上洞中,生活淡薄凄苦,这让他的一个学生于心不忍,遂带着一些点心上山去看望恩师。


学生到了点易洞,发现胡安不在。他以为胡安到附近溜达去了,就在洞中等候。


结果等到半夜,都没等到胡安回来,只得下山回家。


第二天,学生上山上课,看到胡安已坐在洞中,精神饱满,精力充沛。


下课后,学生好奇地问胡安昨晚去哪里了,胡安笑而不答。



学生更好奇,觉得恩师举止神秘,决定一探究竟。

放学后,学生没有回家,偷偷留在了山上,躲在点易洞附近的树林里。


到了傍晚,学生看到一只丹顶鹤从天而降,落在点易洞前。胡安跨上鹤背,乘鹤而去。快到凌晨,胡安又驾鹤而归。


学生认为胡安已经得道成仙了,忍不住给师兄弟们讲了这事。


大家都不相信,约定放学后都留下来看看是否属实。


傍晚时分,丹顶鹤飞来,大家都忍不住叫了起来。胡安听闻后,知道尘缘已尽,乘鹤而去,再也没有回来。


为怀念胡安,当地人把西山改名为白鹤山,修建了一座寺庙纪念胡安,叫做白鹤寺,后来改名叫鹤林寺。


宋朝诗人陆游曾经到白鹤山游玩,写了一首叫《次韵宇文使君山行》的诗,最后两句是:“安能学胡公,危苦寄鹤翅。”


陆游还在这首诗写了注语:“仙人胡安学道西岩,跨鹤升仙,山以此得名。”


卫国义士胡衍:大义化解蒲城危机


据一些胡氏家谱记载,以妫满为始祖的胡姓人,在陈国灭亡后,四散逃离,其中有的后裔还在秦国、齐国为官。


《史记·樗里子传》中,记载了战国时卫国义士胡衍以大义化解蒲城危机的故事。


周慎靓王9年(公元前306),秦国右丞相樗里子率兵攻打卫国的蒲城。


蒲城的守官很是惊慌,强大的秦军一旦开始攻打,蒲城绝对守不住,就跑去找口才极好的胡衍。


胡衍答应了,出城去见樗里子,问道:“您攻打蒲城,是为了秦国还是为了魏国?”


然后,胡衍侃侃而谈说,如果是为了魏国,那就很好;如果是为了秦国,那就大大不妙了。


蒲城是卫国的大城市,秦军攻打的话,卫国就会倒向魏国,让魏国强大起来,魏国就会把秦国占领的城邑夺回来,到时追究责任,您脱不了干系。


樗里子想了想,是这么回事啊,就问:“那怎么办才好呢?”


胡衍说,您如果放弃进攻蒲城,我就去劝说卫国国君,让卫国国君不忘您给予他的恩德。


樗里子觉得这样挺好的,就说:“好吧。”


胡衍回到蒲城,对守官说:“樗里子说一定要拿下蒲城。不过,我能让他放弃进攻。”


蒲城守官高兴得很,立即送给胡衍300斤黄金,请求胡衍再去劝说樗里子,并承诺说,如果秦军撤退了,一定把胡衍的功劳报告给国君,给予大大的奖赏。
就这样,樗里子撤军转而攻打魏国,胡衍得到重金,成为卫国的大救星。


【下期关注】
请看胡姓(8)。


【特别致谢】
四川蓬溪县文史专家胡传淮先生。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20-06-14
胡姓(8)|“兴汉以来的绝代奇才”、东汉名臣胡广:五作卿士,七蹈相位
封面新闻 2019-08-23 14:57 68687
黄勇/文


胡姓(7)|蜀郡临邛县人、西汉布衣教育家胡安:司马相如的老师

北宋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记载了一个“万世不理问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的故事,这里的“伯始”,是东汉名臣、学者胡广。

胡广画像(资料图片)

胡广,字伯始,南郡华容县(今湖北监利县)人,辅佐过6个皇帝,位至三公九卿,“五作卿士,七蹈相位”,被史学家誉为“兴汉以来的绝代奇才”。

胡广的为官轨迹

胡广的六世祖胡刚,清高有志节,因王莽摄政而逃亡到交趾郡(郡治交趾县,即今越南河内市),新朝亡后才返回乡里。

胡广的父亲胡贡(一说胡宠),官至交趾郡都尉,但去世得早。

胡广两岁那年,母亲去世,他的幼年在孤苦贫困中度过。但他才华横溢,学富五车,文章写得特别好。

长大成人后,胡广在南郡府里做小吏员。

南郡太守法雄的儿子法真有识人的本领,他从老家来南郡看望父亲。

当时正是年末考核官员时节,法雄召集手下官员逐一考核,法真在窗后观察,发现胡广这人气度不凡。

法雄相信儿子没看走眼,就举荐胡广为孝廉,胡广参加由汉安帝主持的考试,得了第一名。

一个月后,胡广出任尚书郎。他为人处事很有一套,对皇帝能迎合,对同僚能谦虚友好,所以仕途顺利,5次升迁后当上了尚书仆射(负责贯彻执行重要政令的尚书台机构副职)。

在尚书台干了10年后,胡广开始被外派地方为官,先后出任济阴郡(郡治定陶县,即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汝南郡太守,然后入朝任大司农。

汉安元年(142)十一月,胡广升任司徒。

胡广历经3次政治大“地震”

胡广在数十年的宦海生涯中,历经了3次政治大“地震”。

第一次是在外戚梁冀把持朝政期间。

梁冀在汉冲帝死后,立了年仅8岁的汉质帝,后又觉得汉质帝太聪明,不好掌控,把汉质帝毒死了。
在立帝问题上,太尉李固与胡广、司空赵戒劝谏梁冀,想拥立稳重有度的清河王刘蒜。
但梁冀不干,在朝会上胁迫朝臣们拥立跟梁家有姻亲关系的蠡吾侯刘志,胡广、赵戒感到害怕,不敢多说话。
李固等人仍然坚持,被罢免官职,胡广接替李固任太尉、录尚书事。

第二次是10年后的汉桓帝延熹2年(159)。
梁冀被汉桓帝诛杀,胡广被罢免,但几个月后,又官复原职了。

第三次是汉灵帝即位那年(168)。想要消灭宦官集团的窦武、陈蕃被宦官势力所杀,陈蕃牵连了数千人。
陈蕃是胡广的旧属,陈蕃被诛杀时,胡广对昔日部属丝毫未予维护,眼睁睁地看着陈蕃和学生们一个又一个遇害。
在3次政治大“地震”期间,胡广在太尉、司空、司徒、太常、太傅等职位上来回任职,基本上处于权力的高端。
熹平元年(172),胡广逝世,享年82岁。

汉灵帝下诏,命五官中郎将持节奉册,赠以胡广太傅、安乐乡侯印绶,赐东园梓楠棺木,派谒者监护丧事,在光武帝刘秀的陵寝原陵为他赐墓地,谥号“文恭”。

胡广的故吏数百人,都穿着丧服前去送葬。
胡广的追赠及葬礼规格,自从东汉中兴后,没有一位大臣能与他相比。
熹平6年(177),汉灵帝叫画师绘制胡广与太尉黄琼的画像,悬挂在宫内,议郎蔡邕奉诏撰写《胡广黄琼颂》,也一同悬挂在宫内。

胡广画像(资料图片)

万事不理问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

胡广以奉行中庸之道著称,为官30多年,历事6任皇帝(汉安帝、汉顺帝、汉冲帝、汉质帝、汉桓帝、汉灵帝),担任过一次司空、两次司徒、3次太尉,最后官至太傅。

胡广非常熟悉先朝典章制度,通晓朝廷规章,有办事经验,柔媚谦恭,不抵触任何人,所以京都有个谚语说:“万事不理问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
在当时错综复杂的社会政治环境中,胡广温柔敦厚,谨小慎微,一辈子都在小心避让,不得罪人,明哲保身,尽管没有很大政绩,但人缘好,得以长期在中央任职,历经大风大浪,都岿然不动。

胡广博学多闻,“学究五经,古今术艺毕览之。”在诗、赋、铭等方面也颇有建树。

胡广的儿子胡硕,字季睿,“孝于二亲,养色宁意”,博学多才,汉顺帝时官至郎中。

汉桓帝时,胡硕因叔父去世而主动辞职回家居丧,州郡征辟他,都不去就任。

后来入朝任侍御史,迁任谏议大夫。大将军梁冀被诛杀后,胡硕受到牵连被免官。

汉灵帝建宁元年(168),胡硕被起任为议郎,迁任侍中、虎贲中郎将。

不久,因患病,胡硕多次上奏请求辞职,被授任为陈留郡太守。同年,胡硕去世,年仅41岁。

【下期关注】
请看胡姓(9)。
【特别致谢】
四川蓬溪县文史专家胡传淮先生。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20-06-14
胡姓(9)|安定胡氏:胡姓人谁最先迁居到安定郡?至少有三种说法
封面新闻 2019-08-27 17:55 70971
黄勇/文
胡姓(8)|“兴汉以来的绝代奇才”、东汉名臣胡广:五作卿士,七蹈相位
在胡姓发展史上,有“天下胡氏出安定”的说法。安定胡氏得名于安定郡(郡治临泾县,即今甘肃镇原县),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门阀世族之一,“安定”是胡姓最为普遍、最为响亮的郡望、堂号。安定胡氏作为西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等皇室的功臣与外戚,保持门阀族望长达近800年时间。
如今,在镇原县有一首流传下来的民谣:“天下胡姓出安定,安定胡姓出临泾。临泾胡姓哪里寻,皇后湾和胡家坪。”这首民谣表明,古临泾县是安定胡氏的肇基之地、发祥之地。
如今的甘肃镇原县(资料图片)
谁是首迁安定郡的胡姓人?
安定郡是西汉元鼎3年(公元前114)从北地郡划分出来的,郡治高平县(今宁夏固原市),下辖12个县。
东汉时,安定郡郡治迁徙到临泾县,后又迁到美阳县(今陕西扶风县法门镇)。
三国曹魏时迁回到临泾县,西晋时郡治改到安定县(今甘肃泾川县)。
隋朝开皇3年(583),安定郡被废,并入泾州。大业5年(607),泾州被废,重置安定郡,郡治仍在安定县。唐武德元年(618),安定郡被废。
谁是首迁安定郡的胡姓人?目前各种记载说法不一。
一种说法是,阳武胡氏世系第二代胡澄(一说为陈国末代国君陈湣公的第六子)迁居到了安定郡,成为安定胡氏的始祖。
另一种说法是陈国首任国君妫满的三儿子公子丹,以胡为姓后,在西汉景帝时,他的后裔胡城因做官迁居到安定郡临泾县,成为安定始迁祖。
胡城,字允安,为人正直敢言,“慷慨有气节。”汉景帝3年(公元前154),吴王刘濞等发动七国之乱,胡城跟随太尉周亚夫平叛,以战功被封为大中大夫。胡城后来因做官,从京城迁居到临泾县,在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去世,享年67岁。
还有一种说法是,唐朝人林宝修撰的《元和姓纂》中说:“安定(胡氏),汉有胡建始居焉。”
胡建,在汉朝有两个人,一个是《汉书》中记载的河东郡(郡治安邑,即今山西夏县)人胡建,另一个是东汉学者应劭在《风俗通义》中记载的汝南郡(郡治在今河南上蔡县)人胡建。
按照《元和姓纂》的说法,这两个胡建,谁是“始居”安定郡的人呢?
为人刚正不阿、敢于与不法势力斗争的胡建
河东郡人胡建,字子孟,是汉武帝时的一个下级官吏,先后任过禁卫军守军正丞(主管军法的官员)和县令,敢于与不法势力斗争,为人刚正不阿,在当时很有名声,受到后人尊崇。
胡建在任守军正丞期间,监军御史为谋私利,私自将军营的垣墙打通,与社会上的人做买卖。监军御史此举违反了军纪,但构不成犯法,胡建决定用先斩后奏的方法,处置监军御史,整肃军纪。
他选了一个校武选士的日子,把监军御史当场抓起来斩首示众,然后宣布斩杀的理由,全军震动。胡建此举不但没有被惩罚,反而得到汉武帝的高度赞扬,胡建因此知名。
汉武帝末年到汉昭帝初年,胡建出任渭城县(今陕西咸阳市)县令。
当时汉昭帝刚登基,顾命大臣为上官桀和霍光,汉昭帝的皇后是上官桀的孙女,其父上官安与汉昭帝姐姐盖长公主的男宠丁外人勾结,干了很多不法之事。
时任京兆尹的樊福,对上官安和丁外人的不法行为经常进行干涉,二人找来刺客杀死樊福,并把刺客藏在公主家里。
公主家正好在胡建管辖的渭城县境内,胡建派兵包围公主的住宅,搜捕刺客。公主不但不交出刺客,反而还唆使家奴驱赶胡建派去的士兵,事后又唆使大臣弹劾胡建。
霍光知道其中曲折,对胡建暗中保护,使得公主的恶状没有告成。后来,霍光因病休假,上官桀下令逮捕胡建。胡建得知消息后,愤懑自杀。
汝南郡人胡建长期在安定郡为官
汝南郡人胡建,字伊伯,先是安定郡太守虞放手下的掾吏,虞放退休后,举荐他为安定郡的主簿,后来官至安定郡太守。
胡建长期在安定郡为官,由此可知,《元和姓纂》中说的胡建,当是他无疑了。
【下期关注】
请看胡姓(10)。
【特别致谢】
四川蓬溪县文史专家胡传淮先生。

114412749@qq.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