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9561阅读
  • 0回复

预祝中国·上海胡氏宗亲首届联谊会圆满成功!----胡在篪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16-08-26



本文作者:(左二)上海胡在篪(音池)宗亲(祖籍福建长汀)参加2015年上海市民文化节,获"百个家族家庭故事"称号,获奖证书见文中。

端午节又到了。捧览先祖的诗文、家书和族谱,重温传赞,缅怀先贤。每一次赏诗阅谱,如同进入了华夏文化殿堂,提升了对传统文化再学习、再思考的思想觉悟;每一次穿越时空的历史触摸,经历了“勿忘祖德,敬守遗规”的精神洗礼。尤其对长汀朱紫胡氏世代相传的“以忠事君,以孝思亲,以廉为吏,以学立身”十六字家训,更须铭刻在心。望着书房墙上悬挂的祖训条幅,曾经发生在祖上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情景重现,仿佛就在昨天。





这对"寿山石"之印,是吴昌硕为我曾祖父胡钦(德斋)所篆刻。遗憾的是在网上看见,谁送拍的呢?!会否失联的伯父胡观洛的后代?!胡观洛清末民初曾在江西安远任知事以及行政署任职,后经商去新加坡,香港;其长子胡赓渔,其女儿嫁与赣州稽家。


父亲遗存的曾祖父的人头印章


以忠事君   报效国家
清道光年间,太祖胡赞元(子皋) “纵观群书,尤精医理”。官任两广盐运司批验所大使。因“盘查过严,西商造为蜚语”而公不畏中伤,不徇私情,严格执法,严守国门,各同官皆以公为楷模。庚寅仲夏(1830年),公劳卒终以任,英年早逝,遗命子孙“以孝悌忠信为本”。
同治癸西(1873年),曾祖胡钦(德斋)二十八岁中甲科进士。官任贵谿 、鄱阳、都昌知县,科内兼掌卷官等职。公在江西掌辜较久,每日自辰至午,薄书填委,剖决如流,睱则匡坐啸咏。至语及“民生之困、国计之艰,世道人心之日降,辄为愤概”。因“当官有执,为忌者蜚语中伤”而被罢官。后幸上官“微闻其枉且多,其吏干兼人而廉谨”,乃为其昭雪、奏请复官。
從家藏的手稿中找到了德斋上呈圣鉴的奏章(底稿)十余篇。涵盖了内政外交,国防军事诸多方面。如:“行实政、固民心、严保甲、办团练”四项安内之策;“利于民者兴之,病于民者革之”的整饬吏治,勤恤民隐策;提出应利用各国之间矛盾,以达到息海患、保领土、通商局的“以不攘为攘”的外交对策。再如:针对“虚糜不戒,操演不勤,更调不频,赏罚不明”的弊病,强调“百炼之兵,尤以练心为要”的练兵策及“维中国自强之策,宜以大者、远者为先。整顿海军端自统帅之得人始”的海防条陈。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甲午战败,帝国列强阴谋瓜分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刚复官的德斋疾首挥毫写下了“报国危曾捋虎须”的铿锵诗句,并在句下自註:此志始不渝也。三年后,公作《戊戌政变》诗一首,表达了与翁同龢同情,支持变法图强的善良愿望相同;与“六君子”之一的刘光弟“为肖子难为孝子,做良臣不做忠臣”的文化心理相通(刘光弟回长汀祭祖时写下此联)。此后十余年间,新政挽救不了清王朝灭亡的命运。将富国强民作为一生抱负的德斋,虽“殚精竭虑,狂深不倦”,却最终倒在了访察途中,没能见到辛亥革命的曙光。





此画是吴昌硕为曾祖父胡钦六十二生日所作,只可惜百多年来,经历国内战乱,抗日战争,父亲能保存下来,实属不易。曾祖父生前与赵之謙,王梦湘,吴昌硕,李相,张謇等交往很深。


以孝思親   德业遗世
祖上孝于父母,友于兄弟,信于朋友的故事,举不胜举。有“纯孝至诚”,服侍祖母,不离左右;有父母病卧,“衣不解带,药必亲尝,忧劳得行不能正履”;有双親过世,哀毁一如,庐墓三年,须臾不离;有千金资助兄长解难归家;有年已七旬,诸兄髦年过疾昼夜在侧照料….其中:
最传奇的—先祖肯堂公賦性仁厚,勤俭持躬,乐善好施,豁达大度。年轻时父親去世,朝夕陪伴母親。母親去世,“尽哀尽礼,孺慕之思,终生不辍”。公家业殷富,汀人称之“胡百万”。乾隆五十年,遭遇大旱,民无收获,令欲开征,人心惶恐。公“垫解半季奏销”以解全城之困。城皇庙倾圯,天后宫被烧,各捐千金。其他如赡亲族、赈贫穷、修桥开路,’凡所乐输费逾矩万”。清代文学家沈复在自传《浮生六记》载:坎坷落泊时,家产变卖一空,为爱妻成殓。为生计,经故人胡肯堂介绍在邗江贡局司事,代司笔墨,身心稍定。公自解田后,教育子孙,不准在外购置别墅。自己则“晨夕博览古书或种竹撫松”,过着俭朴清闲的日子。临终前概然对其妻说:“我愿以德业遗子孙”。诸儿若不能忠孝,不能睦渊任恤,非我子孙也。
最壮烈的——咸丰丁巳(1857年)四月,曾伯祖胡镕(立菴),受母命赴粤省,传闻父母中途遇盗,弱弟被掳。星夜奔救,行至蔡坊骂贼不屈死之,年仅二十二岁。“公之孝烈可风矣”。
最悲伤的——光绪年间,祖父胡观潮(景韩)常年跟随其父德斋在江西司事,并左右照料。“父多病,私心如割,脏腑如焚”。辛亥(1911年),德斋访察途中染疾身亡。公闻讯奔丧,痛不欲生,伏在德斋身上哀哭不止,不幸又染,于当月随父同去。樟树镇成了父殁子殉的伤心地。
不能忘记,吾族“贤内助实多”,为人妻母的品德懿智同样让人敬仰。
肯堂公之母张太恭人,系出名门,懿德尤著。躬理家政,督训勤读,母而兼师,持身勤约,好善济物。族人感頌懿淑立“安定慈范”。
高祖母侯氏“幼承家范,事父母以孝闻于归”,深得婆婆刘太夫人欢心。谓如此平生无疾,全靠侯氏悉心照料服侍。平时教子极严,衡斋、德斋二子功成名就,欣慰不已。有诗为证:“传来吉语听分明,喜见萱堂咲语迎,立志何须愁眊矂,此才真不负科名”。


此文在”2015年上海市民文化节”上获奖





以廉为吏    造福一方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先祖胡学成(协矩)官嘉定县第45任知县,后升任武昌、汉阳、安陆知府、湖北粮储道督。“公志高行洁。竭忠事上,不为身谋”,任官期间“爱民与士,宽严并济,通漕裕课,调度有方”。当时汉镇多火灾,公“捐资置具,募勇悬赏。凡有炽焰挥手扑灭,大吏文章荐举”,而自己却积劳成疾。解甲归田之日,扁舟扬帆,吏民焚香泣拜,护送百里不绝。公“退休林泉,即以敬宗收族为务”潜心修谱。晚年特之以恒,“躭慕右军”,書法益工。教育子姪“唯本经史、切戒浮华”,不能贪图官禄,专利一己者。
道光年间,曾发生“江汉堤塍漫溃”,波及二县。时任湖广总督林则徐“奏请试用布政司照磨胡廷琨…..”。高祖胡廷琨(玉铭)任职湖北两年,“上司视为左右手,事无巨细,悉以咨公”。鄂省堤防是急务,“公乃亲督,不避风雨,保全者众”。荆州大水,流离载道,“君单车之任,周咨疾劳,振廩劝公,众散复归”。乡民爱戴,争以布帛菽粟相赠,公笑郤之。公引退归里后,日以教子诵读。去世后,全县歇市。灵柩归葬,挥涕送者、祭者百余里。可谓”生荣死哀“矣。
清末民初,伯祖胡观洛(雪門)曾任安远县知事,后于行政署任职。公一身正气,愤世嫉俗,虽“横遭吏议”,却刚直不挠。痛斥“今官吏以谄上为忠,以媚外为才,以辇金归里为能事。新政以来,绝无进步,吏治之败坏如故也”。公专司带兵外出,执法辑凶。秋冬在山区办差,“寒不可支”。众差“无衣无被,缺粮缺药,亦感可怜”而军饷屡屡不下,只得频书家人,“设法代伊等邮寄”。个人所需,则待便捎带,“以省糜费”。长期如此,以致“当差十年,亏累尤多”。公在办案中,遇权贵开释,厉言:“此等目无国法,断不能听其不交无凶”;遇朋友说情,直言:“朋友以道义合,以文字交,今作酒肉之徵,逐不唯耗财失志”,遂“杯酒不饮,坚坐不言”。公“常年疲于兵事,病肺甚剧”,却不忘叮嘱子女“年底仍循家规祀祖”。其父德斋被诬罢官后,改用“默菴”为字,“自知身无媚骨,难与世俗争衡,不得已远历南洋,藉谋商战”。其“父殁弟殉”后“家运颠连,家无余粮,重任一肩,责无旁贷”。为全家二十余口生活计,艰难谋职,却四处碰壁。究其原因,时逢乱世之际,买官卖官泛滥。如一首民谣唱道:“清朝世界,顶子乱戴。花费银钱,买个顶戴。回家祭祖,连拜累拜,祖宗喝骂,该死奴才,一字不识,买顶何戴”?
见到这一封封家书,催人泪下。先祖恪尽职守,公而忘私;清正廉明,公正无私。敬仰之意,油然心生。


陈嵩等二人为曾祖父胡钦所作


以学立身    离俗斯进
吾族祖上走的都是科举入仕的传统正途。尤以我家二房这支,更是“多通德,代有闻人也”。太祖胡赞元十一个兄弟中有六个任知县以上官职;多个名进士同出一门,屡见不鲜。如果“幼小天资聪颖,髫令好学,手不释卷,过目成诵“有基因的缘故,则主要应归结于客家人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和家庭的熏陶。可谓”胡门满屋飘书香,伴君终身皆文章“。其中两位曾祖是杰出的典范。
曾祖胡鉴(衡斋)闵中名进士。“射策少年,栽花满县。以纯儒为循吏,蕴经济于文章,腹有万卷”。光绪辛巳(1881年)冬,公“博考群藉,各采本诗”为内府藏本《滄浪诗话》增註。该註,论诗法有五,数万字。且“纵观上下,采辑古今,援引既勤,考证尤确“。并继有《续诗话》”更续挹扬之妙“。国学大师郭绍虞著《滄浪诗话校释》,其註释于胡鉴《註》颇多节取”。足见该註的文学价值不一般。
曾祖德斋公,少时受学于海内宗匠陈兰甫。光绪年间与“明湖第一词流过客”,诗名满天下的王梦湘成莫逆之交,合刊《蘭言集》。集李太白、杜陵、李商隐等唐诗几千首,无不移形易貌,妙造自然。“文名噪于江右”。之前,两君笃守唐风,雅好集句,著有《唐诗三百首集联》奇妙绝伦。
德斋与长兄衡斋,年差一肖有二,却志趣相投,双方書信来往,留下了无数美丽的诗作。如《书愤五首》反映了客家人厌倦战争、渴望和平的真实情感。如警示子姪小辈的诗句:“梅花香自苦寒来,富贵必从勤苦得”;“富贵功名焉足图,,文章有神交有道”;“才名三十年,焉能学众口,有情且赋诗,更得清新否“。
两公在外出舟车中常触景生情,托物寄兴,赋诗作词,拈来即是。且从“和韵”渐入“不求音韵,而求气韵”的诗家意境。可谓“根本既茂,枝叶自繁”。王君梦湘曾评价道:“杜陵诗圣古无偶,但论皮骨谁敢争。”而“君胡一洗凡马空,已拼皮骨困行路。敢惜啸歌成老翁,开新合故竟何益,西江浩浩生天風”。
难能可贵的是,两公把做学问与做人结合起来,以学立身,重在立身。立身有三(立德、立功、立言),“先有道德,然后文章”。昔人谓“士百事可为,唯不可俗”。两公举手投足克守先训,沉沦宦海,而力戒奢华,力诚节俭。远离世俗,而独善自身,洁身自好。“有才不肯学干禄,多与高人作往还”只以诗酒娱心,以山水纵目,以文章显天下。
已是掌灯时分,摘下老花眼镜,细细思量,静静领悟。出身名门望族,诗書世家,并非光宗耀祖。唯做官为国为民,做人正义正直,才值得自豪;家有兴衰贫富之差,唯“富贵不染其心,利害不移其守”,才值得尊重。
耳畔响起了那曲经典的国粹唱段:做事要做这样的事,做人要做这样的人…..。                            胡 在 篪 于 上海                             二0一五年七月



114412749@qq.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