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52236阅读
  • 150回复

江苏晋陵【(毗陵  )(常州)】胡氏专题帖   晋陵胡氏孝思堂宗亲常州之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140 发表于: 2015-04-09
Re:江苏晋陵【(毗陵  )(常州)】胡氏专题帖  毗陵胡氏迁移翟墅村的传奇经历
谢谢胡平宗亲关注,提供了这么多信息。如这些琼公支支系有胡氏宗亲组织,欢迎他们派代表到常州乐善堂参加联谊会,并交流宗谱世系。尤其建议他们先加常州晋陵胡氏宗亲群(78120515)交流!
晋陵胡氏:孝思堂乐善堂寿恺堂庆宜堂中山胡氏。瑗公支:思贻堂大雅堂
常州晋陵胡氏宗亲QQ群:78120515

只看该作者 141 发表于: 2015-04-11
Re:江苏晋陵【(毗陵  )(常州)】胡氏专题帖  毗陵胡氏迁移翟墅村的传奇经历
2015年清明节孝思堂宗亲代表续谱活动新篇章
——宗亲欢聚议续谱 寻根问祖中正山
2015年4月4日(清明前一天),春雷声声,给孝思堂宗亲续谱联宗呐喊助威加油;春雨绵绵,为孝思堂宗亲寻根问祖之路洗净风尘。泽溪胡巷支各村胡氏宗亲代表欢聚一堂,畅议续谱新篇章。
上午9点,来自各宗亲村的胡氏代表齐聚常州金坛市儒林镇金富饭店,围绕五大主题,有序展开:
9点:由孝思堂胡氏宗谱续修委员会秘书长胡晓波宗亲宣读泽溪、胡巷孝思堂胡氏宗谱续修捐赠倡议书及有关事项说明,主要内容:定谱、捐款、校对;
9点半:由孝思堂胡氏宗谱监修恽兴中先生(常州市谱牒文化研究会专家,原常州市西藏民族中学副校长)颁发了先期完成入户调查工作的翟墅江二、江四、江五、江八、江九、上黄胡巷、白塔、落霞等宗亲支草谱。强调了入户调查上门校对的重要性,下发了《要重视修谱中的校对工作》,要求入户调查员认真学习,领会精神,做好上门校对工作;
补充做好下一步工作:乡贤(优秀工商者)、大学生(大中专院校要有学历、校名)、干部(村级干部以上)名录,后附职称(高级以上)、荣誉(区市级以上);贤达宗亲序赞、捐赠宗亲简历、个人照、工作照、合家福电子稿等征集。
10点:江四房胡伟宗亲介绍了绘制翟墅朝南、朝东祠堂平面图、立体图成稿的前因后果,让各位长辈重温旧祠,指点修改;简述了4月1日寻访宜兴市新街镇铜山村泽溪(翟墅)胡氏始迁祖胤公及其曾祖宗炎公归葬地中正山的进展情况。
11点:各宗亲村代表在翟墅村中央广场拍摄孝思堂胡氏宗谱续谱委员会照片。
12点:经办胡建华宗亲通报了翟墅胡氏宗亲捐赠情况及开支详明。这时很多宗亲代表积极捐赠,当即交款;纷纷表态,不日捐资。金富饭店耀洪宗亲更是当即把当日营收奉上。
会长胡建才致辞,勉励各位宗亲代表积极为续谱工作出资出力,做好续谱校对工作,把续谱这项大事办好、办出彩。
下午两点:胡伟、渊峰、建华率队驱车(同章、长荣、洪中、建农、志友、建中、韶荣、晓波),一行11人,赶到三十多公里之外的宜兴市新街镇铜山村附近中正山,寻找泽溪始迁祖胤公等祖墓地。
过新建,穿杨巷,至徐舍,往东一路前行。不觉已到百里之外,只见冈峦起伏,群山叠至,恍惚间,山路蜿蜒,驱车已进散居在翠竹茂林间的铜山村。
村东面,中正山仪态端庄地屹立于群山间,恰似凤凰翩至,宛若惊鸿翔宇。西北面铜官诸峰如翠帷绿屏,缓缓罗列,云蒸霞蔚,一泓仙风道骨之气,氤氲缭绕;东南面开阔之地,群山伏至,似锦绣画卷,徐徐展开,诸彩纷呈,一派祥和景明之风,纷至沓来。山上绿林葱茏,山腰修竹扶疏,山脚茶园遍布,仿佛绿色锦缎天然画,凤冠霞帔巧匠成。
听胡伟宗亲先期打探,当地铜山村吴姓、陈姓、张(音)姓村民、余姓老太介绍:这山叫中正山,当地又叫凤凰山、大坟山、小横山。风水好,古墓很多,以前进村只有石板路,但即便如此,用滚木运石材构件来此修墓者络绎不绝,数百斤、乃至一两吨的石材也常有运用。山脚西南有一大墓,是女墓,据说是北宋名将、枢密副使狄青(1008—1057,与宿公、宗炎公等曾同朝为官)之母。据传,大跃进时期“大炼钢铁”,中正山草木伐尽,只剩童山秃岭,夜观此山,此墓附近常有金光闪耀。文革时,村人开挖,椁室糯米灌浆青砖砌就,坚固无比,无法继续,就此打住,留下了一深塘。山上另有古墓,墓前石质行道柱等,在文革“破四旧”碎块后,已砌入附近水库。据村民们介绍,几年前,有盗墓者带着探测仪等到附近还盗了一墓,渊峰、胡伟据此还拍摄了古墓盗洞口,黑黢黢的洞口,砖质砌成,深不可知。志友宗亲沿蛇形砖砌道路(据传是有人想破坏此山风水所做,取蛇盘凤爪,难以振翅之意)一路攀登,十多分钟,爬至半山腰,感叹峰高,攀登不易(海拔约200米左右)。韶荣发现民国时墓碑,碑上落款有“中正山”名。至此,先祖宗炎公、始迁祖胤公卒葬地,应是此山无疑。但是古墓重重,草遮木盖,年湮代远,距今已然八百多载岁月,先祖之墓在何方?有待今后查考。
胡伟与我听闻本村九队尚有胡姓宗亲胡辉,想着可能是守墓宗亲后裔,便辗转寻访至该本家屋后,侧门洞开,但呼叫无人应答,转到屋前,场外电线杆上赫然有“胡—支线”字样,确是胡氏宗亲家无疑,惜遍寻不着。问及邻家老太,说可能在茶园采茶。一路向西北约百米,在徐文奎烈士陵园所在的茶园里,找到了胡辉家属。与胡辉宗亲家属交流,说胡辉中风,思维不清,儿子在部队当兵十多年,并不在家;小叔子在温州打工,大伯胡生才(音)尚在村上五队,村菜场垃圾箱附近,六十多岁,尚可寻访。正好胡伟先前联络的陈姓朋友回来,与之交谈,言说这两户人家迁来不久,应该对祖上知晓不多,好像与前面的民南村是一支,民南村倒是胡姓宗亲村集中地,有百来户人家。建议到那里查访。
看看时间已经4点多,于是我们赶紧驱车前往东南方向的民南村,沿104国道,又是25里路程,到百合山庄,路旁便是民南村。在一位热心的长者带领下,我们过民南桥约一里,再折向北约一里,来到一户开便民小店的老人家中。老人听说来意,很热情捧出宗谱。时间紧迫,不及细看,只了解到谱是1992年重修,第六卷,始迁祖为胡遁庵,据说是浙江温州迁来的,这谱就是温州总祠续修的,谱上说是元明改鼎之时,福建安溪县湖头镇来苏里迁来,据传是驸马后裔。还有民国时的老谱一本,已经破旧不堪,内容大略相同。我们看与本支胡氏基本不相关,就回转行程。
这时已是下午五点钟光景,想想庵前宗亲村本次聚会,盛邀之下尚未能派代表来参会,寻根问祖、续谱联宗、敦宗睦族意识还有待开启,方法还有待指导。决定顺道打个小弯去会会庵前宗亲,与他们交流交流。一行宗亲从胡家圩大桥下来,直往西约三里,过西夹浜村,到一小桥往南约一里,就来到庵前。胡小华、胡立科宗亲带领十多位庵前宗亲已是等候多时,热情泡茶相待。我们交流了入户调查工作中的问题,发放了倡议书。相谈融融,在我们的指点下,庵前宗亲频频点头。夜幕降临,翟墅宗亲与庵前、胡家圩宗亲一一道别,相约下月聚会再议。
我感到:不是宗亲意识不高,而是缺少一些交流,积极的先行者还需把自己的这份热情之火,点燃其他尚不知情的宗亲。要把“昨日寻根之薪火,晓窗分与各宗亲。”
续谱联宗是家族传承的千秋伟业,意义重大,是各位宗亲人生发展的最好导师,是家族团结、兴旺发达的基石,是家族传承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你有多少钻研,就会有多少收获。然而距离上次续谱太久,全凭有公益心、有家族情、有责任性和使命感的宗亲积极参与才能促成宗谱续修高质量完成,这项工作肯定要面临重重困难,所幸:我族子弟多才俊,百舸争流续新篇!
                         执笔: 华林胡氏四十世
                                 宿公三十五世
                                 胤公三十一世
                          毗陵泽溪孝思堂江五房胡晓波
                             2015年4月5日( 清明)
晋陵胡氏:孝思堂乐善堂寿恺堂庆宜堂中山胡氏。瑗公支:思贻堂大雅堂
常州晋陵胡氏宗亲QQ群:78120515

只看该作者 142 发表于: 2015-05-03
Re:江苏晋陵【(毗陵  )(常州)】胡氏专题帖  清明节孝思堂宗亲代表续谱活动新篇 ..
晋陵泽溪胡氏孝思堂江七房谱事分析

   泽溪胡氏江七房二十二世在清朝乾隆年间迁居宜兴杨桥,据村中长辈讲,民国23年修谱,江七房有子孙从杨桥来翟墅续谱,现如今时隔83年,这次族中进行家谱大修,可谓责任重大,而且有着跨时代的意义,不能有半点的马虎,我们抱着不能落下一房一支的原则,前后两次来到武进杨桥进行寻访,但多方打听均未有结果。
4月25日,抱着再试试看的心情,我来到武进杨桥,寻访到一位姓朱的退休老书记,七十多岁年纪,他家也是刚修完谱和祠堂,听说我到杨桥寻访宗亲,出于同感,老人家非常热情地带我到村中打听,还打电话问邻近几个村的支书,是否周围村庄有姓胡的人家,但最后结果令人很失望,杨桥地区从未听说过有姓胡的人家,老人家表示愿意继续为我打听,让我留下手机号码,有消息通知我。
回来当我看到江七房的家谱后,发现七房家谱记载二十二世孙是独苗迁走,之后谱上就再无接续,本以为七房的家谱也是修到民国23年的,现在三次寻访无结果,谱中又无记载,如何再寻访下去呢!民国23年七房有没有人来续谱,就要打个问号了。
寻根溯源,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就是当年七房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迁走的,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考证现在能否找到江七房子孙后代的参考;七房家谱世系简单,从十三世开始就一直不兴旺,但从二十世,二十一世,二十二世这三代人在谱中仅有的记载,还是能扑捉到一些信息。
首先二十世有彬公生卒葬很详细,生于康熙十四年,长子孟龄生卒详细,生于康熙五十三年,有彬公四十岁得第一子,三子叔龄雍正二年生,有彬公十一年生了四个子女,那么可以推出仲龄比哥哥小了三到六岁;孟龄卒于乾隆二十三年,得年四十五岁,寿生生于乾隆二十五年,可以推出仲龄生寿生大约在四十一至四十三岁;谱中对孟龄配偶的记载是“曾娶蒋氏”,生卒葬无记载,仲龄配偶张氏的生卒葬也无记载,可以说明在孟龄死后,蒋氏还年青,改嫁了;父子三人娶妻生子都很晚,说明夫妻间年龄相差很大,叔龄未娶,给人的直觉就是家族不兴旺,家庭条件不好,或者是子孙都不积极向上。
从以上的一些信息我们可以推断出这样一个家庭逻辑,仲龄兄弟在父母双亡后,年龄还小,四人相依为命,乾隆二十三年大哥孟龄去世,长嫂改嫁,两个侄女跟叔婶过日子,乾隆二十五年寿生出生,两个侄女被叔婶抚养了几年后,应家中经济困难,也早早出嫁了;后来紧跟着族中应该修过一次谱,谱上记载下了家中几辈人的一些详细信息(也是现在谱上能看到的信息),在寿生三岁左右,仲龄去世,(叔龄或许也相继去世),张氏在重重打击下,孤儿寡母难以生存,年纪尚青,只能带着幼儿改嫁到杨桥(叔龄也有可能是七房留在村中的最后一人)。
那么寿生迁居杨桥有两种可能,一是年长后某种原因迁居,二是年幼随母改嫁走,我个人更倾向于随母改嫁走,理由有四点。
1.    如是寿生年长时迁居,或者一家三口同时迁居,或者父母留在翟墅自己独自迁居,就不可能之后不回村续谱,只因走时还小,少不掌事,思想中没有了家族观念,导致一百七十多年都未有后代回翟墅续谱,使其父,其叔在谱上卒葬俱无考(这点最为重要)。
2.    谱中在寿生一栏注明迁居杨桥,未在仲龄一栏注明迁居杨桥,那么可以说明迁居是寿生与母亲的行为,不是仲龄的行为,迁居时仲龄就已经去世了。
3.    父亲与母亲年龄之间有差距,父亲死后母亲有改嫁的可能,而且伯母有改嫁的先例在前。
4.    谱中最后写“迁居杨桥日后归宗再续”“迁居”与“归宗”是矛盾的,既是迁居何来归宗一说,或许已经改姓,写谱之人与我等心情一致,是可以理解的。
  如果真的是随母改嫁,不定因素就很多了,这给我们后人带来的寻访难度就更大了,甚至是不可能了。
(各位宗亲:历史真相在无法考证的情况下,只能在仅有的一点信息下做推理和设想,说的不周全之处,还请大家见谅)
                                  
                   金坛市儒林镇翟墅村泽溪胡氏江四房-胡伟
                                          2015.04.27
晋陵胡氏:孝思堂乐善堂寿恺堂庆宜堂中山胡氏。瑗公支:思贻堂大雅堂
常州晋陵胡氏宗亲QQ群:78120515

只看该作者 143 发表于: 2015-05-03
五一续谱联络活动报道
五一续谱联络活动报道

        五月一日早上八点一刻,恽校长已经从常州乘车来到儒林,在我的陪伴下,到翟墅村胡招新大伯家进行入户校对工作指导,随着江九房三山公支宗谱草谱转交,本村草谱已全部到位。

        下午两点前,在儒林中心小学门口,白塔书年宗亲应约交流入户校对工作,并转交了该村的定谱资金,书年宗亲虽已古稀之年,但积极参与续谱工作,大部分工作基本靠他一人东奔西走,现已基本完成校对工作,定谱宣传,其精神意气值得我们各位入户调查员学习。

        之后,恽校长、胡招新、胡建华、胡韶荣、胡晓波一行五人赶赴胡家圩、庵前交流续谱工作,给胡家圩送去了新编修好的草谱,收到了庵前宗亲积极赶上的入户调查表。胡家圩、庵前宗亲都积极表态,确保人人有认识,户户有捐助,在此基础上积极定谱,并交流了续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个别宗亲久未联系,联系不到;部分宗亲意识不高,定谱犹豫;年轻宗亲续谱毫无感觉,无所谓。因此,此后的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开展:一是想方设法开展联系,尽最大努力进行在外宗亲的信息资料收集,不到无法考证不罢休;二是提高宗亲意识,续谱是一项艰巨的工作,要花费大量的人力与财力,仅一套谱的印刷费都至少在千元以上,一辈子能够赞助一次续谱,并在功德榜上扬名,这是无上的光荣,续谱也是几十年一次的工作,这次不定谱,今后花万元也买不到;三是做好宗亲群宣传,让年轻宗亲都上群,既是学习交流,增强宗族意识,传承胡氏优良家风,也是为今后续谱奠定基础,联系方便搭建平台。

        各位孝思堂宗亲,续谱需要各位的积极参与,出大力,出大钱,才能办大事,办好事,希望你们都能积极宣传,发挥自己应尽的义务,无愧于胡氏子孙的名号。

胡晓波—翟墅(1309368713) 2015/5/1 20:50:53

谱的价值意义,我感到很多宗亲没有积极参与其中,认识还不够。宣传要到位,还需要各位宗亲主动学习。群文件、群相册是很好的资源,网络也能给我们普及释疑解惑,趁着修谱,重温优秀谱牒文化。
[ 此贴被南山在2015-05-03 10:58重新编辑 ]
晋陵胡氏:孝思堂乐善堂寿恺堂庆宜堂中山胡氏。瑗公支:思贻堂大雅堂
常州晋陵胡氏宗亲QQ群:78120515

只看该作者 144 发表于: 2015-05-11
Re:江苏晋陵【(毗陵  )(常州)】胡氏专题帖    五一续谱联络活动报道
二〇一五年五月一日续谱活动纪事
这个五一节,依旧在为修谱之事而忙碌。前前后后,有感于孝思堂胡氏宗亲的一些凡人善举,敬以书之以为纪。
四月三十日上午,远在黑龙江的俊忠宗亲发来短信,称伍仟元修谱捐款已转到指定账户中,让我查收。俊忠宗亲是泽溪孝思堂江四房支,与建农宗亲是堂兄弟,与我等素未谋面,仅与建农宗亲联系较多,在建农宗亲的捐赠倡议书电子函发到后,一举捐赠伍仟元。其对宗谱续修的积极支持与宗亲的信任,让人感到温暖。
下午,近在常州的白塔支秀芳宗亲也打来电话,与我核实收款账号的正确性,核对正确后,立即将壹万元修谱捐款汇了过来。秀芳宗亲身居要职,日常事务繁多,却时刻惦记着胡氏宗谱的续修工作,让我等每每以工作、生活琐事缠身为由而无暇顾及修谱之事而汗颜。
五月一日下午一点半,儒林中心小学门口,白塔支宗亲书年,一位年届七旬的老者,独自一人,顶着烈日,从上黄镇白塔村赶过来,一是向恽校长请教宗谱校对过程中的一些疑问,其一丝不苟之精神令人敬佩;二是将前期白塔支宗亲的捐款送来,书年宗亲从包中拿出两个用报纸包得严严实实的包,郑重其事地交到我手中,虽然包很轻,我却分明感受到其中的份量。以书年宗亲为代表的胡氏宗亲的拳拳敦宗睦祖之心跃然纸上,使我不敢懈怠,唯有谨慎有加,以虔诚之心,代孝思堂所有宗亲收下。
到胡家圩时,已近下午三点,同章、良生宗亲已等候多时,没有过多寒暄,直奔修谱正题。同章宗亲交胡家圩宗亲先期确认领谱的名单及捐款交给我,并介绍了胡家圩宗亲捐款及费用支出的一些情况,特别提到了胡征奇宗亲,已捐出了壹万捌仟元,供先期费用,日后若还有需要,还会鼎力倾囊相助。同章、良生宗亲在先期入户调查过程中,也是亲历亲为,迎难而上,所需费用都是自己先垫支,再定期汇总统支。
黄昏时分,到了庵前,与特意从无锡赶回来的立才宗亲会面。立才、小华、科才等七八位庵前宗亲已在立才家等候。庵前也已经完成了入户调查工作。对于捐款事宜,立才等宗亲表示确保人人有认识,户户有捐助,并表示积极定谱。
与众位宗亲道别,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是满满的收获与感动,两天来与多位宗亲交流,感受到孝思堂子孙对修谱之事的实际行动,对捐款之事的身体力行,我们这些做具体事务的人,唯有更加认真、细致的做事,才能对得起各位宗亲给予我们的这一份感动。
 
补记:五月四日一大早,被手机铃声吵醒,竟然是书年宗亲打来的,他说上次给我的捐款名单中国清宗亲的“清”应为“庆”。再次感动到书年宗亲的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对待修谱工作的认真劲。
                      
泽溪孝思堂江五房三十世 胡建华谨记
晋陵胡氏:孝思堂乐善堂寿恺堂庆宜堂中山胡氏。瑗公支:思贻堂大雅堂
常州晋陵胡氏宗亲QQ群:78120515

只看该作者 145 发表于: 2015-07-20
Re:江苏晋陵【(毗陵  )(常州)】胡氏专题帖    五一续谱联络活动报道
6月13日暑期活动筹备报道:
    昨晚,建才会长、建农老兄、建华、韶荣和我相聚,总结目前续谱进展情况,讨论下一步续谱工作设想。自清明聚会以来,各位入户调查员校对工作认真,白塔支、江九房入户校对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江二房、江四房、江五房、江八房、胡家圩有序开展。宗亲捐赠非常积极,很多在外宗亲听闻立马汇款或捐赠,有的表示了捐赠意向。
    通过交流,大家一致认为:校对工作事关宗谱质量,必须以历史的责任感,发扬一丝不苟、不厌其烦的工作作风,把校对工作做实做细。在草谱中的问题如下:
1.人名潦草误打成另外的字;
2.地名不够规范:应该是如在族居地本镇(如儒林、上黄、芳庄),可直接写村名;在辖市区内,但出了族居地镇,就要写:镇名+村名;在本省,但在辖市区外,就要写:辖市区名+镇名+村名。在其他省,还要加上省名。这样有利于今后查访、联系。如在金坛、溧阳、宜兴之外城市定居,还应写到某市+某辖市区+某小区。
3.适、配对象的出生地、父母名缺失;
4.已经过辈的先祖葬地缺失;
5.农历、公历没明确;
6.学历、毕业院校(大中专以上学历)、市级以上荣誉缺失。等等。
    捐赠定谱事不宜迟。功德芳名录、寿星录、大中专院校一览表、个人简历、传记、照片、全家福要赶快收集。少部分宗亲不主动尽力捐赠、捐赠等待影响了其他宗亲的积极性。
    6.在外宗亲联络不到位,联系方式缺失,信息缺失。
    下一步准备:1.每月集中各村入户调查员代表交流上门校对、信息补充、定谱捐赠工作;2.积极开展在外宗亲联谊活动,了解家族文化,传递宗亲情谊。
    另:本次活动是5月30 日晚在翟墅村入户调查员调研交流工作会后的讨论会。
目前翟墅村在外宗亲信息不全的有(其他各村请梳理补充):
江四房:美国胡大荣、上海胡小荣家族;
江五房:新疆石河子市胡志华家族;
江八房:上海胡阿勇叔叔家族;
江九房:湖北荆州沙市胡培建;
胡韶荣小爷爷家族:胡炳伟;堂叔:胡志强,胡志明。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单位不知道。
晋陵胡氏:孝思堂乐善堂寿恺堂庆宜堂中山胡氏。瑗公支:思贻堂大雅堂
常州晋陵胡氏宗亲QQ群:78120515

只看该作者 146 发表于: 2015-07-21
泽渓江四房胡天统家族衰败之谜----胡伟
泽渓江四房胡天统家族衰败之谜
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11350&fpage=0&toread=&page=15

胡天统,字国治,号滨洮,明嘉靖年间人,此人生的气宇轩昂,仪表非凡,寒窗苦读未能榜上有名,父樸公早年创业,凭家大业大、良田千顷、富甲一方、在翟墅村做了个闲云野鹤之人;哥哥胡天经,字国常,号龙溪,创业守成、转输漕运、有功于朝廷,是儒林地区备受推崇和公赞的人物,村中流传了许多关于他们家族脍炙人口的传说故事,今天这里再给大家讲一段。

那年代种地是靠天吃饭,特别是灌溉农田的水资源很重要,胡天统家良田千倾,现在“湾墩”这一片水田当年也是他家的产业,但离泽水较远,灌溉不方便,应缺水年年收成不好,这一年胡天统决定在湾墩人工开一口大池塘,用来接雨水,到灌溉季节用“水车”车水;说干就干起来,几百号长工一天下来就挖了一百多方土,进度相当快,傍晚收工休息,第二天吃过早饭,长工们一起来到湾墩继续开挖,但是都被眼前的现象弄糊涂了,昨天明明挖了百来方土的坑,今天怎么连坑都不见了,又成了块平地,实在是纳闷,纳闷归纳闷,还得继续开挖,东家的话不能不执行,长工们在工头的指挥下一天又挖了百来方土,但第三天早晨长工们又看到了同样的现象,挖的土坑又长满了,难道有人故意与我们做对,工头把情况详细的告诉了胡天统,胡天统听后不以为然,命令长工继续开挖,第四天还是出现了同样的景象,胡天统心里明白了,这是遇到龙脉了,但执着和自负的他并没有罢手,为了几百亩地能够很好的灌溉,他号令长工在傍晚收工时把铁铲都插在开挖好的坑底,再把各自的草鞋挂在铲柄上,长工们都照做了,第二天土坑再也没有长满,只是坑中汪着一层血水,胡天统号令再继续开挖,傍晚再把铁铲插在挖好的坑底,最后池塘开挖成功了,但是给自己带来兴旺的这条龙脉被他葬送了。(“湾墩塘”遗址仍然在湾墩,在胡求新蟹塘南面)

类似的故事有许多,我在《毗陵胡氏迁移翟墅村的传奇经历》中已详细叙述。


  
但是传说归传说,当我第一次看到江四房家谱胡天统家族成员记载时,发现传说与谱载基本吻合,但同时也令我很失望,辉煌一时的家族,传到三四代就再无人丁,衰败的如此之快,而胡天统的独苗儿子汝芳谱中“生卒葬失考”有记载,婚娶在谱中竟然无记载,这其间到底隐藏和掩盖着什么秘密呢!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富不过三”,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当时家族可能横遭变故了,或者得罪权贵遭遇官司,这将是个难解的谜团,待有时间再慢慢考证吧!

最近看到谱中这篇《重建祠堂记》后,感觉似乎与胡天经有着某种联系。



该文言文用现代文翻译的大概意思是:

村中德高望重的长辈曾经说:祠堂应建在村子的东南方向,以接受天地之灵气,或许是很有道理的,我们见先祖旧祠建在村后北面,背阴无气之处,都说不吉利,要早做打算,嘉靖43年(1563),想重新改建新祠,然祠堂名下的公款未到位,而不能如愿,心想再等几年吧!等到万历25年(1597),旧祠遭遇火灾之不幸,一切都化为了灰烬,祖宗神位无处安放,祭奠也没有地方,众人正在商议祠堂重建,这时又要带领众人一起去为朝廷运粮了,来回奔波,建祠一事又顾不上了,到万历41年(1612),这时年近七十古稀,已是龙钟老态了,担心公款花费完了,就建不成祠堂了,有感而发组织大家共同商讨,志翊说:“侄儿年纪虽轻,但是大叔你可以在后面给我撑腰,有我来具体操办,考虑到志翊才能也是能够服众的,应该一起为第一次重建祠堂出力”,于是回答说:“侄儿说的对,我有此打算已经很久了”,于是都来到原先看中的村东南空地,在高而干燥,面向阳的位置,择吉日动土。(村北旧祠遗址应该在“罗家屿”南,(外号)“九连灯”家楼房北的这片树林,小时候我们经常去掏鸟窝,那里确实低洼潮湿,背阴无风,林中有几座古坟,显得很阴森,从未见有建筑,但满地的瓦砾断砖埋在土中,这里确实有许多故事,遗址正南面二百米处就是胡天统家老宅遗址,现为胡志友家住址,西边紧靠的是咬海家的菜园,小时候听母亲讲咬海女婿(外号)“老板”当时准备在菜园里盖房子,请风水先生看后说这是一块“火地”,不能盖房,只好作罢;还有的故事在此不宜多讲……)。

《重建祠堂记》前半部分其实是讲述了重修祠堂的详细经过,也透露了建祠负责人的一些信息,但这位建祠负责人的姓名始终未讲明,不像《重建新祠记》和《孝思堂记》一样明确写到了修祠负责人的姓名,但是我个人认为《重建祠堂记》中提到的“长叔”应该就是胡天经。

理由一:胡天经是胤公十七世孙,明嘉靖到万历年间人,年代时间相符。
理由二:胡天经家族当时在村中经济实力较强,也是当地的名人,有这个能力来主持建祠大局。
理由三:谱载胡天经“转输漕运,有功于朝廷”;《重建祠堂记》中讲到建祠负责人因“适众粮运劳于王事,奔走不暇”,两处说法不谋而合,这点最为重要。(漕运是封建社会历朝历代通过运河把公粮从南方运到北方的一种经济制度)

疑点一:万历41年已七十高龄,推算出应该是嘉靖23年生,但谱记载,樸公嘉靖28年去世,已是耄耋之年,似乎有些不符,但樸公生无考,具体活了多少岁不知,耄耋冠带似乎只能理解成当时作为一种赞美之词,不能作为确切的年龄。

谱中对于胡天统家族的记载似乎都有所隐瞒和回避,难道旧祠回禄和胡天统家族的衰败有什么关联?可能遭遇的变故给胡氏家族带来的是无尽的遗憾,或者是给族人有抹黑的一面,谱是用来传扬祖宗优秀事迹和激励子孙后代的,有负面影响的事不记也罢!

《重建祠堂记》用词虽简练,情调平淡,但写出了老祖宗当年建祠漫长的坎坷经历,对家族的一种使命感和始终不放弃的精神是今人无法比拟的,人活世间要有所畏惧、有所信仰,无信仰、无畏惧,就是无法无天,人伦道德就会败坏,敬奉祖宗、祭奠祖宗也是一种信仰,希望大家通过缅怀先祖的事迹,来激励和教育好我们的子孙后代,为泽渓胡氏能够传承千秋,再创辉煌而努力。

一堆设想和猜想,分析有不妥之处,请各位宗亲指正。

                                                                                                                   胡伟(翟墅江四房)
                                                                                                                           2015/07/03

2015.07.21 收到邮件,南山代发。
[ 此贴被南山在2015-07-21 17:16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47 发表于: 2015-08-09
钱财是什么?是人得以生存、改善生活的必需之物,也是身外之物。对钱的渴求是每个人都有的,但君子生财,取之有道,有多少能力、才力,当然中国更拼的是人脉,才会有多少掌钱的能力。
钱财之念,适可而止。你拥有的钱越多,但并不代表你就此而已。超过了一定的正常欲念,就是贪念,就是孽障。而这些钱必将在时运高涨时赚得盆满钵满,在时迁境移中又倏忽而去。为什么西方国家要讲捐献,做慈善,就是转移这种贪念,为自己积德,激发正常的信念,积极进取,以求长治久安,事业长久之道。
红顶商人胡雪岩,依仗晚晴重臣,著名湘军将领左宗棠,做军火生意等,一时富可敌国,但晚年却兵亏一溃,在自己的钱庄挤兑潮中凄惨而去;而操控这事的恰是常州富商、李鸿章的代言人盛宣怀。即使盛宣怀也是富可敌国,但最终也是富不过三代。
在我们的谱中,富甲一方的家族并不鲜见。我支始迁祖胤公[适当金人作难,米价腾贵,因叔父世将公为川陕宣抚使,遂买米数十万石(一百二十市斤为一石),往游问省;开义学,置义田二百余亩,以供修脯之需;构望烟楼,以赒(zhōu接济;救济)里党之乏米不炊者;筑酒楼二十余间,以寓四方舟车、冠盖(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车盖,借指官吏)、往来之宾客。]其弟铭公[其弟文达往商于杭,发米四廪(四个粮仓),舟若鱼贯,相继三四十里。],胤公得以善终,铭公魂断京城。
明朝万历年间江四房胡天经、胡天通兄弟漕运皇粮,富得冒油,有田上千亩,长工上百。然朝夕之间,时运劫难,四代传下皆无。
如何在时代的潮起潮落中掌握好家族的大船,看谱研谱,才能深得其要,不一一尽叙。
宗谱,是家族传承的百科书,是先祖们在一次次真实地演绎生活给我们看,如何才能小心行得万年船。这也是我等拜读宗谱之人,研谱越深,爱谱越切之故。原更多的宗亲关注宗谱续修,热爱宗谱,研读宗谱,才能行知合一,情达意至,家德传后远。
[ 此贴被胡玻在2015-08-12 21:57重新编辑 ]
晋陵胡氏:孝思堂乐善堂寿恺堂庆宜堂中山胡氏。瑗公支:思贻堂大雅堂
常州晋陵胡氏宗亲QQ群:78120515

只看该作者 148 发表于: 2015-08-11
晋陵胡氏孝思堂宗亲常州之约
晋陵胡氏孝思堂宗亲常州之约
八月八日对于泽溪、胡巷支胡氏在外宗亲来讲是一个期盼已久的日子,因为这天孝思堂胡氏在外工作的宗亲将从八方赶来,在常州新都大酒店相聚,在修谱盛事之际,共叙家族史,共叙亲情乐。
一早我便驾车赶往常州,在导航的带引下,十点钟准时到达新都酒店五楼会议室,只见会议室已经坐满了从各方赶来的宗亲,作为小辈的我,一眼望去,有些认识,但大部分都不认识,这时会议还没有正式开始,我便向招新老书记打听在座各位长辈的信息,经他介绍得知:有从上海赶来的胡利和(1928年修谱领衔人胡子蘭之孙),在常州的胡建中(1928年修谱领衔人胡之珊之孙),两位此次可谓是继承先祖遗志而来;翟墅江四房胡维君宗亲积极襄助宗谱续修一万五千元,这次带领自己的侄子益豪宗亲特意从连云港赶回来参加这次聚会,感受这份宗族亲情。渊峰宗亲组织胡家圩宗亲一早从宜兴芳庄赶来,第一时间赶到;白塔书年宗亲携堂弟带堂妹参会,尽到了大哥的联络作用;胡巷同法宗亲组织车辆,带领胡巷、白塔宗亲、诚邀上海堂兄一道参会,颇有大宗风范。海汝宗亲从翟墅赶来,与常州的老弟山海,无锡的侄子及家属相会,想说的话说也说不完,亲乐融融;溧阳建群、昌群兄弟第一次与翟墅宗亲相聚;翟墅胡氏三任书记到场:八十年代初的胡顺候书记(胡勇父亲)、九十年代初的招新书记、现任南社村委会胡伟云书记(包括翟墅大队在内),以示重视。建才、维中、建高、建农、龙春等老兄难得这样相聚,一次聚会难酬心中情意,直到次日下午才依依不舍离开。乐善堂胡金坤、胡英杰、胡晓煜,致美堂胡涛、寿恺堂胡鸣锵宗亲也应邀参会。共有在南京、镇江、常州、苏州、上海、宜兴、溧阳、金坛工作定居的各位宗亲五十余人。
会议开始,由晓波宗亲介绍参会宗亲、寻谱修谱的曲折历程、宣读捐赠倡议书;建华宗亲公开财务收支,并对续谱预算做了通告;建才会长发表讲话,倡议修谱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号召所有宗亲不遗余力把修谱工作做好;招新宗亲叙述了几年来对续修工作的真情实感和对修谱的认识和理解,明了地阐述了自己的想法和对宗亲的期望。各位宗亲感言使在座宗亲听后为之震撼,为之感动。
建才会长和招新老书记还让自己的胞弟从上海和常州两地赶来参与联谊会,并且捐赠,翟墅江四房胡维君宗亲积极襄助宗谱续修一万五千元,这次带领自己的侄子益豪宗亲特意从连云港赶回来参加这次聚会,感受这份宗族亲情。这些宗亲不但自己身体力行,还积极带动身边的亲友参与,值得所有宗亲学习。另外两位女性宗亲也让我们深受感动,白塔支的秀芳宗亲,作为女士宗亲,巾帼不让须眉,在现场慷慨发言,大力支持修谱工作,在捐赠一万元的前提下,此次还说动一弟三妹共同捐赠,并且表示后续有需求,她还将继续支持;胡妍宗亲,在苏州做生意,她也来到常州参会,年纪轻轻,辈份最小,做事有魄力,关心家族续谱大事,积极捐赠。今观宗亲对修谱积极拥护和支持,真乃我胡氏家族之大幸。
恽校长在做修谱指导时就讲到,也预感到,从整个国家来讲这个年代修了谱,可能是最后一次修谱了,原因有三:第一,老谱毁坏严重,第二,面临村庄拆迁,宗亲分散,第三,过二十年,三十年恐怕再无热心此事之年轻人,他的担心不无道理,都是现实问题,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有心就没有办不到,办不成的事,关键要有心;我们的胡氏在宋朝、明初是常州的名门望族,历史悠久,也是当时整个社会的中流砥柱,为历史留下了精彩的一笔,而今作为子孙后代的我们,生活虽然已平淡,但不能忘怀先祖的事迹和辉煌,我们所处的地区现在看来虽贫穷,但我们的精神不能贫穷,应该通过续谱修谱缅怀和回顾祖先事迹,激励子孙后代奋发向上。
利和宗亲在发言中叙述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想法,言语中更多的是感动之情,并代表子蘭公家族做了表态,积极支持修谱大事,接下来所有宗亲欢聚一堂共用午餐,在一起相互叙说自己在外的经历与工作情况,更多的是思乡之情和童年往事,相互介绍,相互认识,自胤公一世起,聚会宗亲包含了二十八世至三十三世,共六代人,男女老少,有从商从政的,有企业白领,有做教师的,有务农养殖的,一家人其乐融融,如果没有老祖宗当年应济天下的忠义之心和德行俱备的个人修为,何来子孙今日之满堂相聚,这就是中华文化传统中讲的“福满子孙”。
在聚会活动中,建华、韶荣、国柱等宗亲拉收横幅,建农等宗亲跑前跑后协调,各位宗亲之间相互递水倒茶,相互间配合默契,胡勇宗亲中午有同学聚会,但他直到把一切安顿妥当才离去。
相互间在争论什么?原来是几个同龄不同辈的在论辈份,这也的确,以往同龄人在一起总以为是平辈,现在翻开家谱一看,同龄人差了两辈,有的甚至相差四辈,无法言语,端起酒杯一笑而饮,痛快淋漓,最后决定年龄相近的暂时以兄弟相称,年龄相差大的以叔侄相称,此次聚会最后在一片欢笑声中圆满的画上了句号。
希望这样的聚会以后每年能有一次,再亲的亲戚不常走动也将陌生,再好的兄弟不常聚也有隔偶,希望我们泽溪、胡巷支胡氏子孙能够团结一心,秉承先祖遗德,发扬家族精神,把这次修谱大事做好。
下午,孝思堂胡氏宗亲在常州乐善堂宗亲胡晓煜的带领下参观了曾经的胡氏家庙清凉寺,清凉寺与常州胡氏的千年渊源在胡渊峰宗亲的解说下娓娓道来。由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宿公请敕建造报恩寺始;宗愈公元祐三年(1088年)重修,请为胡氏家庙;南宋理宗淳祐八年(1248),常州郡守李迪为祀胡宿,在寺内立胡文恭公祠。元末寺与祠俱毁。明成祖永乐元年(1430),报恩寺始移建于现址。明代宗景泰五年(1454)礼部尚书胡濙因念祖先胡宿曾任端明殿学士,且有祠在寺内,遂奏请朝廷改报恩寺为端明寺。先祖厚德载物,清凉寺屡毁屡建,岂不是祖德之感召。如何再续这段渊源,还有待常州胡氏宗亲齐努力。
一天的聚会已经结束,但孝思堂胡氏宗亲聚会重续的亲情必将绵长不息!!!                                              

胡伟翟墅江四房
2015/08/10  
[ 此贴被南山在2015-08-11 21:18重新编辑 ]

小图 | 大图 图片

  • 江苏晋陵【(毗陵  )(常州)】胡氏专题帖   晋陵胡氏孝思堂宗亲常州之约|安徽江苏 - 胡氏宗亲网论坛 - 第15页
  • 江苏晋陵【(毗陵  )(常州)】胡氏专题帖   晋陵胡氏孝思堂宗亲常州之约|安徽江苏 - 胡氏宗亲网论坛 - 第15页
  • 江苏晋陵【(毗陵  )(常州)】胡氏专题帖   晋陵胡氏孝思堂宗亲常州之约|安徽江苏 - 胡氏宗亲网论坛 - 第15页
  • 江苏晋陵【(毗陵  )(常州)】胡氏专题帖   晋陵胡氏孝思堂宗亲常州之约|安徽江苏 - 胡氏宗亲网论坛 - 第15页
  • 江苏晋陵【(毗陵  )(常州)】胡氏专题帖   晋陵胡氏孝思堂宗亲常州之约|安徽江苏 - 胡氏宗亲网论坛 - 第15页
晋陵胡氏:孝思堂乐善堂寿恺堂庆宜堂中山胡氏。瑗公支:思贻堂大雅堂
常州晋陵胡氏宗亲QQ群:78120515

只看该作者 149 发表于: 2021-06-08
《胡宿研究》(节选):胡宿家族考 ----朱贝贝
《胡宿研究》(节选):胡宿家族考
作者:朱贝贝(华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胡宿,字武平,常州晋陵人,生于北宋真宗至道二年(996),卒于英宗治平四年(1067),享年七十二岁。

    天圣二年(1024),胡宿中进士乙科,初任真州扬子尉.岁满调任庐州合肥主簿,后经丞相张士逊荐,召试学士院,明道元年(1032)十二月为馆阁校勘.景祜元年(1034)四月,与宋祁、张镮、张宗复校《南北史》;三年,与嵇颖重校地理书,并于该年迁太常博士.宝元二年(1039),与王洙、范镇等修纂字书《类篇》后改集贤校理,通判宜州.康定二年(1041),知湖州.庆历三年(1043)八月,母丧,丁忧回籍:七年五月,以三司盐铁判官、判度支勾院出知苏州;八年正月,迁两浙转运使.召还,同修起居注,以本官知制诰;八月,任契丹国母生辰使,出使契丹.皇祜四年(1052)九月,拜翰林仕读学士.嘉祜元年(1056)八月,知审刑院;二年十月,任回谢契丹使,出使契丹;四年正月,权知贡举:六年(1061)刑院;二年十月,任回谢契丹使,出使契丹;四年正月,权知贡举:六年(1061)闰八月,拜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治平元年(1064)闰五月,为礼部侍郎;三年(1066)四月,罢枢密副使,拜为尚书礼部侍郎、观文殿学士,知杭州;四年(1067)五月,除太子少师致仕;六月十一日,薨于正寝,年七十二.谥文恭,事见欧阳修《赠太子太傅胡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一八有传.有《文恭集》四十卷,《全宋诗》编胡宿诗八卷,《全宋文》编胡宿文三十六卷。

胡宿家族源流久远,其先祖可追溯至华林胡氏一支。据明杨士奇《东里续集》 卷一二《华林胡氏族谱序》言:“胡氏春秋时有二:其一子爵,国于颍州汝阴之胡城,后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其一周封虞舜之后胡公满于陈,子孙以谥为氏, 亦曰以国为氏,或日命之氏。胡要之云命之者非。华林之胡,盖出于满。华林,今南昌奉新之境,其谱云:‘先世家邳之宿迁,至刘宋太子左卫将军藩,有功于朝, 赐土于南昌,乐华林山水而居之,遂终焉。’史传以为南昌人当以谱为正谱,叙所录。秦汉以下,胡氏之显者,历历有稽。而断自藩以下著为谱,又二十四世,至唐侍御史城而下则加详焉。城五子珰、瑜、琼、王告、球。珰官至膳部员外郎,其后仍居华林,宋尚书直孺所自出也。四支之后皆他徙。瑜之后,徙陈留,宝文阁学士、 谥文定、安国所自出也。琼之后,徙毘陵,太子少师谥文恭宿所自出也。”又,明王直《抑庵文集》后集卷一四有《华林胡氏族谱序》,明刘球《两溪文集》卷一一 有《华林胡氏族谱序》,皆叙华林胡氏之源流,与杨士奇言相合,唯细故稍有出入。如杨序中言唐侍御史名城,王序中有“历二十四世有曰成高者,官至侍御史, 生五子珰、瑜、琼、王告、球”句,言御史名成高;而刘序中言:“藩后二十四世唐御史韶,有子五人。”言御史名韶。究竟唐侍御史名何,待考。 (本文中唐御史“韶”,疑为镏文“高早成”之现代汉字“城”。南山注)

另有南宋新吴胡氏九代曾孙、朝散郎知峡州军事胡栝所作《华林胡氏族谱序》, 所录详甚,杨、王、刘三序所叙,皆与之合。又,其序日:“晋陵之派始祖曰琼, 琼生持,自豫章居于常州。持生五子,曰修、曰微、曰徽、曰从、曰循。徽生冧; 冧生五子,直、宿、饰、宾,寔。”言胡宿曾祖、祖父、父三辈,与欧阳修《胡公墓志铭》中“公之曾祖讳持……祖讳徽……父讳冧”相吻合。故此序所言大体非虚, 姑可参照。

胡宿曾祖持、祖徽、父冧名皆不显,仅以胡宿故,“追命于幽”,生平事历皆无可考。胡父冧,《李太夫人行状》云,胡母李氏“洎先君不禄,泰山其颓”,“亲持门户,训诸子以学,勖诸女以顺”,承担起训育子女的重任,可以推测胡父逝世得较早。 胡母李氏,生平事历、言行品德见于《文恭集》卷四十《李太夫人行状》。其中言李氏之家“占数晋陵,世为贤家”,“敏德厚行,名诸州曲”,然李父“力学早殒,不阶宦达”。只能说李氏之家,乃晋陵一有贤名的普通人家。 胡宿便出生于常州晋陵这样的一户寒门之家。其后常自况:“起一介之白士, 逢千载之亨期。”(《谢兼侍读学士表》)“一介野生,无他异能,但逢圣奖,谬加书命。”(《辞免翰林侍读学士表》)“以一介之固陋,值千载之休明。起自腐生,群于大雅。(《辞免端明殿学士翰林学士兼侍读表》)“以野生一介之微,玷士乡三物之学。”(《知制诰谢两府》)“品在下凡,迹繇少贱,早缘寒素之日,偶及仕进之门。 谬籍朝闺,滥巾儒馆。”(《两浙运使谢两府》)虽不免为谦辞,亦可见其因寒门入仕, 终得大用的感恩之情。

胡宿虽自寒门出,但其家风严谨,注重教化。宿祖父祖母注重孙辈的教育问题, 因而胡宿“越在幼蒙,即承诲育”。宿母李氏颇有德行,孝敬公姑,善济亲友, 教养子女,“以顺为妇而能正,以严为母而能慈”,“亲持门户,训诸子以学,勖诸女以顺。岁时伏腊,祠祭必诚。诸物内外,姻族庆吊,皆躬其事,或有匮乏,至为经恤”。正是在这样的家庭中,胡宿最终由一介布衣位居枢密副使要职,成为兴起和光耀晋陵胡氏的第一人。

据《胡公墓志铭》载,胡宿生有五子,名曰宗尧、遵路、宗质、宗炎、宗厚。 宗尧于庆历间举进士第,曾任都官员外郎。遵路早卒。宗质为国子博士。宗厚为秘书省正字,早卒。宗炎是诸子中最出类拔萃的。

宗炎字彦圣,以将作监主簿锁厅登第。曾官直龙图阁知颍昌府,后历密州而卒。他“详练吏事”,多受人赏识举荐,丞相文彦博曾推荐他任将作少监。他还曾以鸿胪少卿接见辽国使者: 哲宗崩,辽使来吊祭,宗炎以鸿胪少卿迓境上.使者不易服,宗炎以礼折之,须其听命,乃相见.暨还,升为卿.初,父宿使辽,辽人重之.其后宗炎婿邓忠臣迓客,客问:“中外尝有充使者否?”忠臣以宿告,且言:“前使鸿胪, 其子也.”客叹:“胡氏世不乏人.”

胡宗炎也是一个善于作诗、“藻思清婉”的诗人。欧阳修守毫州时,与客同游, 有人诵读起宗炎的诗,“修赏味不已,以为有鲍谢风致”。《宋诗纪事》收录宗炎诗残句:“飞禽避轩盖,残果落莓苔。”言欧阳修深赏此二旬。。《宋史》卷三一八《胡
宿传》后有附传。

宿从子宗愈、宗回,为宿弟饰所生。宗愈字完夫,嘉佑四年(1059)举进士甲科,官至吏部尚书,谥修简。曾因多次弹劾王安石用李定为御史不符合体例,被贬为真州通判。为治朋党之弊,曾上书《君子无党论》,建议“择中立之士而用之, 则党祸熄矣”。刘安世等人合攻之,乃罢为资政殿学士、知陈州。

胡宗愈的一生, 为官清正严明,直言不隐,只是被卷入了党争之中,故起落沉浮,不似其从父那般平顺。他与苏轼相交甚好,两人时有唱和,苏轼还为胡宗愈的母亲写了挽词《胡完夫母周夫人挽词》,称颂胡母教子有方,“能令孝子作忠臣”。胡宗愈文采斐然, 尤长于策论,司马光称赞他:“晋陵胡完夫以进士贡于州,试于有司,覆于天子之庭;第其名未尝在一二人之后,则完夫之文辞可知矣。其试于有司也,光不佞,尸其事,得窃观其论策,盖非特文辞之美也,乃能发明圣人之渊源,叶于古而适于今, 信乎其言能中于道者邪!”《宋史》卷三一八《胡宿传》后有附传。

宗回字醇夫,用荫登第为编修。绍圣初,以直龙图阁知桂州,进宝文阁待制。 属羌郎阿章反叛,宗回遣将讨之,皆败死。转运判官秦希甫亦劝其弃湟、鄯二州, 宗回持不可,秦希甫罢去。最终宋徽宗放弃了鄯州,夺了胡宗回知蕲州的职。后因其兄胡宗愈被列入元祜党籍,宗回遭受牵连,被罢了官。不久之后,因其坚守湟、 鄯之议,起知秦州。大观中卒,赠银青光禄大夫。《宋史》卷三一八《胡宿传》后有附传。 胡宿的从子还有宗度、宗昭、宗旦、宗阳。宗度乃宿兄直所生,任太常寺奉礼郎。宗昭、宗旦乃宿弟寔所生,宗旦“未冠登名于计吏”,曾任端明殿学士, 赠宣奉大夫。宗阳只知其名,乃仁宗庆历间举进士第。 至胡宿孙辈,考之名,有宗尧子越修,宗质子奕修、女淑修,宗愈子端修,宗旦子交修、充修、成修,宗度子元钧。

奕修(1058—1108)字叔微,以祖荫守将作监主簿,官至朝请郎,直秘阁、淮南江浙荆湖制置发运副使.祖宿十分器重他,曾言:"是必能世吾家!”经其所治州郡,及去后,“无一囚之系,风闻诸路,不畏则恐,文移会应,交驰于道,毫发不敢隐,亦不敢逾晷刻,于是六路事巨细无不举,而东南所至,如公实临之”,事见其妹夫李之仪撰《胡公行状》。

淑修(1078一1142)字文柔,品性高洁,有学能文,是当时备受称赞的才女.她还擅长数学,李之仪好友沈括有疑问时,常请教于她,并时常发出感叹:“得为男子,吾益友也。”李家与苏轼家交往的时候,淑修常以至言妙道属其子妇,苏轼称淑修为“法喜上人”。苏轼被贬后,淑修亲自制衣馈赠,并言:“我一女子,得是等人知,我复何憾!”事见其夫李之仪撰《胡氏文柔墓志铭》.

交修(1070--1142),字己懋,举崇宁二年进士.政和五年试词学兼茂科,擢第一。建炎三年,进给事中,见上首论天下之势,请修政事、选将帅、搜补卒乘,以张国势;抚绥疲擦,以固国本.又进言弭盗保民、丰财裕国、强兵御戎之要,世以为名言.久之,由翰林学士、知制诰拜刑部尚书.终除端明殿学士,知台州,领州数月卒.交修简重寡言,进止有度,为文不事雕琢,坦然明白,在词苑号为称职,宋高宗曾题御扇赐其云:“相门韦氏在,经术汉臣须”,其弟充修、成修,因其兄以次补官.事见孙觌《鸿庆居士集》,卷四二《胡公行状》,(宋史)卷三七八有传。

越修,官至朝请大夫,赠通议大夫。

端修,登元丰三年进士,累官承议郎,以直言上书落职,崇宁三年入党籍,五年叙复宣德郎,绍兴三年赠直秘阁,事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十五。

元钧,字子正,因早年失所怙、诸弟幼而不仕,专力以任家事奉礼,待人以诚,有恩有义,事见宋邹浩《道乡集》卷三五《胡子正墓志铭》。

其后胡宿家族绵延不绝,世代有贤臣名将,如曾孙辈坚常、世将、唐老者,抗敌有功;又如八世孙应炎、应登、应发,皆以身报国,宋人孙觌曾在为胡交修写的《胡公行状》中曾论述了胡宿家族的发展;“胡氏自公(笔者按:指胡交修)伯祖文恭公宿以枢密副使仕仁宗、英宗于嘉祜、治平间,任重道远,任两朝,天下推为巨人长者。元祜中,修简公宗愈又以尚书右丞参秉国钧,道大名播,具著国史,而胡氏始大,更四世百有余年。仕于朝者,或以文章显名,或以治行著于吏迹,登侍从,践台省,典一州,领使一路,率当数十人,朝廷推其贤士大夫,论其世,天下慕传其家法。建炎南渡,大家巨室焚剽之余,转徙于山区海隅之间,殆无几矣!而公与从于世将者,又相扳以起,更掌内外制,同侍讲读,俱为端明殿学士.父子同升,簪俎蝉联,揞绅歆艳为江左衣冠之冠,何其盛也!”

晋陵胡氏,自胡宿始,经二世乃大,经四世即发展为巨族,名臣名家辈出,薪火相传,绵延至数世,终成享誉后世的地方大族。

以下附胡宿家族世系简表:




本文为华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朱贝贝2012年5月硕士论文之节选。指导老师:汤江浩

原文网址:https://www.docin.com/p-913972982.html


114412749@qq.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