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诚锋老師及胡姓宗亲:
我曾在胡氏宗亲网上发过贴名为“久久归通话万九”的文章,里面谈及万九郎公与有通公的世系问题,因为这支世系在全国各地有很多子孙,但也有很多说法,以致造成了现今难以归统的局面。就凭名字上来讲,现在就又产生了你所谓的客家名字。所谓客家,我认为“客家”这个词,适用于我们大家的每一个人,因为我们现在的人,都是经过了本地人与外地人漫长的时间融合,而到今天的我们。谁能分得清谁是客家,谁是地主?恐怕连老師你所说的陈世松先生是否能够分清他自己这客家人还是本家人呢?“客家”在各个时期都有,这个时期你是客家,可在另一个时期你是本家了。所以现在的人,是绝对分不清谁是客家本家的,更何况客家文化怎么能和一支世系来并论呢?一支世系的论证,是与有很多的因素息息相关的,何况是一支有讹误的世系。客家文化不单是某个朝代有,而是历朝历代都有,而不是万九郎公这支独有。所以“客家”是一个相对的名称,不是绝对的。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家谱文化发展中有目共睹的,不是你诚锋老師看了几位贤达研讨的文章就能定论的。且看宋朝,大部分人都喜欢名、姓、字与号,并且精辟研讨,到明清时期更加发扬光大,并且还有座号和笔名,而独独为何在元朝就没有了呢,而又为何我国史料在元末的20年中断掉代了呢?这正是汉人被蒙古人所压制的一个缩影,不准汉人叫名取字,如万九郎公下面的几郎几郎,有通公下面的几郎几郎,我认为这不是客家文化的影响.南方的各巨阀所给与客家人的符号可用,但未必不准客家人在不与外人见面的家谱上写名字。因那时候家谱是不与外人看的。所以说陈世松先生的结论是不适用于万九郎公这支有讹误的世系的。你这说法是有些牵强。万九郎公是宋末人,而有通公是元朝成宗大德三年己亥出生,这与宋末只相隔五年,而万九郎公与有通公却有九代人,真是有点那个不好说。五年间,或最远不超过十年,这怎么可能呢?不谈其名字,就其俩迁徙就不可信。而且两人的子孙却是那么相似、相近。反之,如果就长汀谱来讲,万九郎公即便是北宋人,而根据胡居焕先生家谱载胡垶乃万九郎,也是胡铨之后即南宋人,那么其后人又怎么没名字了,难道是南宋皇朝长达170多年的长期打压?那么其他同时期的南宋人有没有名姓字号呢?整个长江以南的南宋子民各姓氏家谱同样没有名字吗?是不准许在家谱写字号?如果是受客家文化的制约,哪个时期没有客家文化。我想四川省今天多数人是湖北填四川的迁徙者的后裔,可他们大多数都有名姓和字号,只不过是迁徙前的祖宗不明罢了,为何没有受客家文化的制约呢?我想万九郎公的世系可能是由于某些原因搞不清楚的情况下,迫不得已才昏昏乱接的。现让大家在时间上、空间上来分析,加上各方面的考证,就不难得出一个结论:万九郎公就是有通公,久久归通,久久长盛,或者二人是父子关系。不管其他先贤和今天的学者文人,对祖先的考证探讨,各式各样,道理只有一条,那就是要经得起史证,符合事实,有理有据,这样才能使人信服。如再胡编乱搞,造成混乱,误导后人,使后子孙难以拨乱反正,难以使族谱正本清源了。
至于诚锋老師对谱牒及其他文化的研讨,我本人相信你是我的老師,但由于不知某些因素你不怎么接受。因为我也没有时间去贵府行拜师之礼,还望老師包涵。我想天下人都是我的老師,因为我的个人的知识面有限,诚锋老师您是天下人中之杰,我希望你不要太看重自己的高明,那么多的头衔,可把我吓着啦,不敢与之探讨了。什么是谱名,什么是行派名。
胡光宇
11.4.1
==================================================
原文:
http://bbs.zhhxzx.com/viewthread.php?tid=13249&page=1&extra=#pid58290对客家人“郎”名探析暨胡氏族谱浅析
1.在畲族和来源于汀州府的客家人祖先中,确实存在排郎名的习俗
学者罗香林在他的的《广东民族概论》最先解释了客家人的先祖使用郎名的现象:韩江一带的客家人,其祖先有第几千、几百郎的名号(大抵仅有郎字而罕有正名),相传土著畲民雷、蓝、毛、赖、盘各巨阀所给与的符号。这是客家人的祖先由闽西迁至粤境,欲求性命安全。不能不纳点赘礼给那些强有力的畲阀,畲阀得客人赘礼之后,乃依其入境次序给以几郎几郎的名号。其后福建学者蒋炳剑(《梅州客家人先祖“郎名”、“法名”探索》)以畲族地区的调查资料、李默(《畲族史稿》)以梅州地区的客家人的调查资料为依据,分别探讨了客家人先祖使用“郎名”的习俗和来源。综合他们的研究成果和福建、广东胡氏族谱,可以看出,在畲族和来源于汀州府的客家人祖先中,确实存在排郎名的习俗。“郎名”完全消失,时间大致在明朝初年。
附录:学者陈世松在其撰写的《大迁徙“湖广填四川”历史解读》收录了由福建长汀迁入四川的陈氏族谱:
贡川世代 蓝田世代 使用郎名
17 1 五八郎
18 2 七一郎 七十郎 七二郎 七三郎
19 3 七八郎 八一郎 八二郎 八三郎 三九郎
20 4 九一郎 九二郎 九三郎
21 5 百郎 百一郎 百二郎 百三郎 百四郎 百五郎 百六郎 百七郎
22 6 百十郎 百九郎 千四郎 千五郎 千十郎 千六郎
23 7 万六郎 万七郎
该支族至第八代起“郎名”完全消失,时间大致在明永乐至宣德期间。
2.后裔对其远祖出现“郎名”认为荒诞,不可理解,甚至加以删除,因此在族谱序上留下了某种痕迹或者出现断代和代数间隔太大的现象:如《万氏族谱》:记云太始祖号一郎,妣曹氏生三子。长千五郎,次千八郎,千四郎。二世祖小九郎,妣曾氏,生三子,长辰郎,次一郎,三赵郎。又云三四五世皆遗失不可考,而即此可考者,亦觉荒唐难信。夫始祖一郎生三子,并无小九郎,何以二世又为小九郎?小九郎生三子,何以次子一郎,又与始祖同号?必无是理。况仅称郎并无名讳,愈见所传之谬。此以讹传讹者宜删云,不可列于谱中。可见,这就是造成断代现象的其中一个原因。胡南山所在的长汀胡氏不排除有这个原因的可能。
3.因后裔对其远祖出现的“郎名”与符合礼教传统和文化习俗的“正名”没有合并“同类项”,统统都排在了族谱上,这就造成了代数间隔太小的现象
根据胡光宇宗亲的《久久归通》有关永定中川胡氏族谱的记载“万九郎公下面连续五代全是几郎的名字”、“平均每代人只有十岁”等内容,因此这支胡氏不排除上述可能。我很高兴地看到福建长汀胡永兴宗亲、湖北胡承钧宗亲的研究成果,再加上我的研究结论,不久的将来,我想定能化解胡南山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