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4153阅读
  • 80回复

安徽地区字派汇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60 发表于: 2009-04-21
引用第56楼江南烟柳于2009-03-06 00:13发表的  :
我们是安徽芜湖县的,听长辈说,我们是从安徽无为迁来的,辈分为:...国朝仁礼贵,圣代示如真,忠孝传丹顺。...
联系:648141233  注明:胡氏宗亲

只看该作者 61 发表于: 2009-04-21
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3751&page=7#25697

这次清明回家,咨询了父辈,但大家都不知道详情了。但告诉我原来居住在无为二坝附近
只看该作者 62 发表于: 2009-08-25
各位族人:
    大家好!
我的字辈:......师 德期宗孔......其他我一无所知,请各位族人能否我理理,否则我一村人往下就没有字辈了,                                                     恳望!  



胡德虎 胡子实 好像我们是一支.

只看该作者 63 发表于: 2009-10-05
引用第61楼胡德卫于2009-04-13 19:41发表的  :
我是安徽绩溪上庄镇宅坦村胡氏后人、父亲49年参军到四川屏山县的、字派为:百世希光大、征端志仕诚、天昭匡应德、邦祥允可青、、、、、、我是德字辈,寻我这一支宗亲、(李改胡、族谱策一句活"故考砒姿源起)寻找亲人

我就是宅坦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胡维平,宅坦村现保存明嘉靖迄今共七个版本的族谱,欢迎回老家认祖寻根。我的电邮是:jixihwp <jixihwp@126.com>。有关宅坦村的情况可在百度点击“绩溪宅坦村”专条。绩溪龙井(宅坦)明经胡氏的迁徙流布及排行
    人口的迁徙是治平时期人口急剧增长带来的必然结果,也是促进点击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绩溪的一部分,宅坦人也欢喜人丁旺,重开族,为了减轻人口过快增长带来的生存压力,宅坦人不得不向外迁徙拓展生存空间。宅坦先辈向外迁徙大体可分为“开族”、“经商”和“避难”这三种形式。
    开族型迁徒:从宋代建村至明朝初期,宅坦先人外迁的地点不远,主要局限于原徽州一府六县的范围之内,外迁的目的是为了“开族”,扩大胡姓的分布范围和影响,如第七代迁尚廉冲,第九代迁后宅(今西村自然村),第七代胡德真迁杨林,第十八代胡天寿迁歙县竹园
等;就是这类为开族而迁徙的例证。具体分布如下:本县本镇范围8次;本县外乡镇3次;本省外县4次,外省两次。
    经商型迁徙:这类迁徙始于明代后期,盛于清乾隆嘉庆年间,止于民国中期,前后达300余年。明清两代,徽商崛起,宅坦先人为摆脱人口急速增长带来的巨大压力,为经商谋生纷纷向外迁徒(也有少数人因读书仕进而栖止他乡)。其中一部分人仍年老返乡,但大多数
在外埠置产定居。外迁主要走水路:北上沿水阳江、青弋江乘船抵芜湖,再往宁、沪、汉;南下由深渡经新安江去杭州、兰溪、金华、衢州,再由衢江、金溪、信江去江西的玉山、铅山。据宗谱记载和老人回忆,村人外迁清代以前以苏浙皖赣四省为主;清代后期迄民国村人外迁的省市以上海浙江为主;建国以后,村人由于就业、服役、顶职而外迁的分布几遍国内乃至日、美等国。经商的比例很少。
    避难型迁徒:历史上宅坦虽长期偏安一隅,但仍经历了不少劫难。据旺川的<应星日记)记载,明末清初,绩溪岭北各都士兵蜂起,为害乡里。如顺治三年(1646)6月宅坦村就被“焚劫一空”。咸丰同治年间,太平军与清军在县境连年激战,村人深受其殃。为避战乱,村人开始了逃难大迁徙,据谱牒等资料统计,村人为躲避这场战乱而外迁者近千,主要分布在江西铅山、玉山、浙江的兰溪、衢州以及上海、天律等地,其中不少人死于逃难途中。1949年,又有两户宅坦籍人由大陆移居台湾。
    建国后至70年代末,由于实行严格的户籍制度和控制农村劳力外流,村人外迁渠道受阻,这期间除50年代初一些旅外人员的家属迁往配偶所在地及少数人由于复员转业、升学分配而定居外地外,其余均居村务农或习手艺。改革开放后,村人向外创业:、经商、顶职、升学分配及服役转业等。
    附:宅坦人外迁列详
    1、以开族为主的外迁支派(公元1030年—1540年)
    第五代胡文举迁七都寨里,此派共传至三十代止,原村址已成废虚,后由尚廉冲派取代;
    第五代胡文简、胡文秀迁安徽南陵管胡塘,该支传第十五代胡寄士止;
    第七代胡德安迁尚廉冲(今属上庄镇),此支现有明经胡姓人近300人,1920年参与宅坦会修宗谱;
    第七代胡德真迁杨林,即今上庄。胡适是龙井(宅坦)杨林派后裔。
    第九代胡宗文迁后宅,即现在的宅坦村西村自然村,现有明经胡姓人130人,1926年因故自修宗谱;
    第十四代胡四迁本都白塔路,即现在上庄镇择里村背后,这一支传至第二十七代止,今已失传;
    第十七代胡应芝迁五都叶村,现上叶村已无胡姓宗人,下叶村尚有胡姓同宗近百人;
    第十七代胡相、胡周老同迁七都汪村前,此一支传至第二十代止,今已失传;
    第十七代胡星七迁绩溪十四都横迷头,即今胡家乡横垲头村;至1920年续谱时仅存社荣社期二人,而社荣又误人常侍胡,唯社期一户相延;
    第十八代胡天寿迁安徽歙县竹园村,今属大谷运乡,现有胡姓270多人;
    第十八代胡允年迁本都江塘冲,即今上庄镇江塘自然村,现有胡姓90人;
    第二十一代胡尚智迁云南,1964年派人来宅坦抄谱,后又中断联系;
    第二十三代胡彬迁安徽旌德河村头。即今南关乡河村头村,该派分上胡、中胡、下胡三支,现有胡姓94人,由河村头近迁到南关乡下南村民组的胡姓共有18户110人。
    第二十三代胡牙迁安徽太平县(现为黄山区)新村,至二十四代失传;
    第二十三代胡宗仁迁绩溪五都大塘头;
    第二十五代胡社奎及子孙迁江西玉山县东津桥,传至第二十七代时与宅坦失去联系;
  •2、以商贸为主、开族为辅的外迁人员名单    .
    第二十七代胡伯合迁浙江开化县池淮里;
    第二十八代胡世龙迁浙江绍兴城元通寺前;
    胡世禄迁安徽宣城水东丰源;
    胡世敬迁河北保定县张家庄;
    胡世封迁安徽无为州沈家桥;
    胡世爵迁江苏苏州吴江东门外;
    第二十九代胡希良迁七都杨桃坑,现属尚廉村,有胡姓46人;
    胡希亮迁旌德新建;
    胡希令迁河南祥符县鼓楼街;
    胡希嘉迁江苏宜兴江诸;
    胡希梅迁安徽舒城县沙埂;
胡希春迁安徽舒城县九井;
   胡希圣迁安徽舒城县西门外;
    胡希博迁安徽含山县运漕;
    胡希礼迁江苏宜兴大湾头村;
    胡希欠迁江西铅山县虎头门;
    胡希川迁安徽广德州狮子路;
    第三十代:胡光采迁旌德高甲地,即今旌德白地乡胡家村,现有胡姓90多人;
    第三十代:胡光略迁浙江钱塘县府前;
    胡光政迁安徽宣城县张家村;
    胡光睦迁福建崇安县陂前;
    胡光魁迁北京月明圆;
    胡光觐迁浙江诸暨县丁桥;
    胡光业迁浙江慈溪县米溪镇;
    胡光汇、光治、光浣等六人同迁安徽舒城县沙埂;
    第三十一代胡大恒迁杭州建桥街石板巷;
    胡大享迁江苏泰兴县黄桥;
、    胡大琅、大政同迁宜兴河桥;
    胡大伏迁江苏江阴县画市;
    胡大胥、胡大俊同迁河南杞县龙塔岗;
    胡大佐迁浙江萧山县钱清江;
    胡大涧迁浙江长兴县泗安镇;
    胡大伍迁上海南汇县横沔;
    胡大懿迁江西玉山县四十都;
    第三十三代胡端正迁江西玉山县宫山;
    胡端生迁广德州西乡胡村;
    胡端痒(重耆)迁浙江金华西乡雅畈;
    第三十四代胡志钧迁上海;
    胡荣高迁上海;
    第三十五代胡士桂迁江西弋阳县乌墩;
    胡士金迁江西广信沙洲;
    胡士值迁江苏溧阳碓埠;
    胡士启迁浙江兰溪;
    胡士悦迁河南永城县。
注:清代后期及民国年间和建国后村人外迁情况详见现代世系。

附:绩溪宅坦(龙井)明经胡氏排行:

  
伯世希光大,贞端(忠*)志士成;
天昭匡(昌*)应德,邦祥允可清;
廷献弘嘉瑞,克继本奇荣;
文行英贤俊,信善尚时中;
恭敬惟良厚,思正永承宗。
注:*明嘉靖谱的排行为“贞忠志士成,天昭昌应德”,清康熙、乾隆续修宗谱时为避讳将忠改为端,昌改为匡。凡排行与此相同的都为龙井胡经胡氏,请对照认祖归宗。
[ 此贴被胡维平在2009-10-05 16:22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64 发表于: 2009-10-05
引用第61楼胡德卫于2009-04-13 19:41发表的  :
我是安徽绩溪上庄镇宅坦村胡氏后人、父亲49年参军到四川屏山县的、字派为:百世希光大、征端志仕诚、天昭匡应德、邦祥允可青、、、、、、我是德字辈,寻我这一支宗亲、(李改胡、族谱策一句活"故考砒姿源起)寻找亲人

                你父亲叫胡布南,现在还健在否?    你祖父叫胡礼兴,你家的祖屋仍在宅坦村。又及。胡维平

只看该作者 65 发表于: 2009-10-06
胡世封迁安徽无为州沈家桥;这个名字好像现在没有啊?是不是明朝的名字啊?无为过去有个叫严家桥哦,现在叫严桥镇。胡维平宗亲你们的明朝家谱上面有没有迁到安徽江北无为州【皇图寺、黄土寺】的胡氏记载啊!在此谢谢胡维平宗亲回复为感!



                                                安定郡 积善堂 安徽无为濡湏胡氏:胡志忠敬上
安定郡 积善堂 安徽无为濡湏胡氏 电话:13956673139     QQ:82725088
只看该作者 66 发表于: 2009-12-09
我是安徽庐江的,我的一部分字派是世、贤、国、安、太、平,有与之有关的宗亲能与我联系,或者告诉我我是哪个宗派的,谢谢
只看该作者 67 发表于: 2009-12-11
安徽太湖黄岗安定胡氏宗亲:
    你们好!
    网上介绍的中途与辛姓合修字辈不知道是不是指的你们?如果是,请你们抓紧时间与安徽阜阳太和安定胡氏宗亲联谊会取得联系。他们一直在努力寻找你们。因为我从网上介绍的这一支与辛氏合修前后字辈的文字内容中隐隐约约的感觉到,好像与阜阳太和的安定胡氏是一支。在我的记忆里,好像听老辈人讲过类似的话。我也准备再向老辈人进一步核实一下。

只看该作者 68 发表于: 2010-04-01
我是安徽东至县,自黟县迁入东至县(原自德县);字派为:光明银如中,日月少福松,炳宪芳名定,一家豪富龙。属安定郡,养德堂;我是炳字辈。
只看该作者 69 发表于: 2010-04-01
         安微胡氏宗亲, 淑楚光增锡, 汝本炳培钜, 以上字辈是我们这一支的 ,钜字辈是华林城公耿氏太婆的三十八代孙 , 如有同宗者请联糸,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