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9016阅读
  • 30回复

梦里清华今始圆 -—“中国婺源•清华胡氏宗亲首届联谊会暨清华胡学文化研究会”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16-08-07
— 本帖被 南山 从 长汀朱紫胡氏 移动到本区(2021-09-30) —
                                                                                                               

            
        梦    里    清    华    今    始    圆

         -—“中国婺源•清华胡氏宗亲首届联谊会暨清华胡学文化研究会”纪实

                          安徽桐城      胡劲松


                           篇一:朝圣

  带着对先祖的一份敬仰与缅怀,带着对故土的一份虔诚和神往,沐浴着盛夏的热风,穿越千年的时光,今天,我们这些分离母体千余纪的清华胡氏后裔游子们不畏酷暑,不怕路遥,要回故里瞧瞧。我们要大声呼喊“清华-——我的故里,你的儿女们回家啦!”
  归乡的路我们走了很久很久,直到今天我们这些远游的清华胡氏后裔游子们才得以回归我们先祖的发祥地-——清华。走一走故园的路,看一看故园的人,闻一闻故园温馨的气息,听一听故园贴心的话语,不为彼岸只为海,只为那份对先祖,对故园的执着与眷恋。此刻,我想起西藏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那首脍炙人口的《那一天那一月那一年那一世》,以借此表达出自己对先祖和故园的向往和迷恋:
  “那一夜,我听了一宿的梵唱,不为参悟,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相见在清华!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6-08-07

        2016年7月30日——31日的“中国婺源•清华胡氏宗亲首届联谊会暨清华胡学文化研究会”已经圆满地落下了帷幕,感谢全体参会的200余位宗亲们的凝心聚力,共襄义举!
        笔者只是想把这次盛会用文字的方式给她做个多角度、全方位的扫描,留下精彩永恒的瞬间。同时,也想通过本纪实文字系统地给宗亲和读者们介绍我们清华胡氏,以期让宗亲和读者们更多地了解清华胡氏,认识清华胡氏。在此两点思想指导之下,本纪实文字就不能片言只语只好只好长篇累犊了。考虑本纪实文字篇幅较长,故采用图文并茂的连载的方式奉上,避免宗亲和读者们视觉的疲劳和心里的厌烦。
        由于笔者的阅历与学识所限,本纪实文字见解错误之处肯定在所难免,敬乞族人及有识之士指正、见谅!


                    安定郡清华胡氏安徽桐城孝义堂
                       胡劲松  于 2016、8、7 夜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6-08-07
                                                                          
                             篇二膜  拜

                                                          圣地清华

  与你相见——相见清华,圆梦清华。清华,以“清溪萦绕、华照增辉”而得名,素有“千年古镇”的称号。《婺源县志》载: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朝廷发兵镇压休宁县回玉乡鸡笼山的“洪真之乱”后,为加强对这“松散”地区的治理,划休宁县之回玉乡和乐平县之怀金乡,于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正月初八日立婺源县,设治于此。《清华胡氏统谱》载:当时“街修五里,列为四坊,沿街上下有九井十三巷”。周有“茱岭屯云、藻潭浸月、花坞春游、寨山耸翠、东园曙色、南市人烟、双河晚钓、如意晨钟”八景。直到唐昭宗天复元年(公元901年),县衙迁弦高镇(今紫阳镇)为止,清华皆为婺源县治,在这161年中,清华一直是婺源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当时称清化镇。南唐保大年(公元943年)改名清华镇。唐宋时期,这里曾建有城墙、寺庙、宝塔、牌坊、书院等建筑。清华至今还生长着一棵见证当年县衙所在的有着1300余年树龄的苦槠树(据《婺源县志》载:唐开元28年设县治于清华,县衙为东源村的胡氏宗祠改建,当时宗祠前就有这株苦槠树。)现在县衙已无影无踪,仅留这棵苦槠树记载了历史的沧桑。这些遗址古迹,反映着古镇悠久的历史,从中也能感受古镇遗存的文化。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6-08-07
                                                      
               清华胡氏始祖学公


     婺源清华胡氏宗族,即是以婺源县清华镇东园村为中心的宗族,其源起汉代安定郡,世居陕西咸阳,唐末为避黄巢之乱南迁,先迁歙县篁墩,再迁祁门义成都,最后才定居婺源清华,成为徽州历史上的望族之一。据《清华东园胡氏宗谱》卷 2《始祖银青公别传》所载,清华胡始祖学公(公元850-906,字真,号东山,行十八)年少时,聪明机灵,悟性过人。唐懿宗咸通九年(公元868年)登进士第,官拜本路司户。唐僖宗乾符元年(公元874年),刚正不阿的胡学上疏皇帝弹劾宦官田令孜(? ---893年)恃宠横暴独断专行,把持大权无所不为,后反被其诬陷,被贬谪福州,然而不久他又被重新起用,担任舒城令。唐僖宗广明初年黄巢之乱中,京城长安陷落,僖宗仓皇避乱于四川,在唐王朝前途渺茫之际,胡学始终对朝廷忠心耿耿,和父亲瞳公(公元825-888年)及李克用、王重荣等并肩作战,讨伐黄巢,为恢复唐室,为重振唐朝河山作出巨大贡献。他也因为功绩卓著,官封宣歙节度讨击使、银青光禄大夫、散骑常侍。诏赐新安郡开国男,食邑三千户。关于胡学退隐后举家迁移婺源清华的缘由,历史记载是:胡学十八岁时,曾经随父胡瞳去婺源通灵观,道经清华,见此处清溪外抱,形若环壁,群峰叠起,势嶂参天。感叹:住此,后世子孙必有兴者。他们父子投宿于清华通灵观时曾游通灵观洞。父子两游兴大盛,题诗于洞内。诗云:三崖九洞出尘寰,问讯真人得纵观。丹熟已乘仙鹤去,云深惟有老龙蟠。铁船过海源流远,玉柱擎天星斗稀。臂破莓苔认诗句,录归传作书图看。于是他于文德元年(公元888年)举家由篁墩徙居到婺源清华,成为为清华常侍胡始祖。这支胡姓后人称为清华胡,又称常侍胡。缘由这一支脉因胡学镇压黄巢起义立下大功被封为常侍,后人尊称为常侍公。胡学是婺源清华胡姓始祖,后分支八派,播迁四方。岁月如白驹过隙,千年弹指一挥间,清华依旧,夕阳几度,当初清胡氏始祖学公住此,后世子孙必有兴者。言犹在耳,现在果然如斯。感谢先祖的慧眼,感谢这块风水宝地,祝福我们清华胡氏万代兴隆、子孙昌盛!
   常侍公定居清华之后,筑室造屋,营建家园。据《清华胡仁德堂续修世谱》卷1《清华景物案录》所载,当时清华街有四坊分列两旁,常侍公生有八子,八子分居四坊:胡遵、胡崇两人居住长寿坊;胡徇、胡武两人居住安仁坊;胡润、胡庆两人居住在桂枝坊;胡文、胡愈两人居住仁寿坊。皖桐胡氏孝义堂(学公四子文公支下派)宗谱上骈文曰周封虞后,备恪流芳;汉肈安定,世居咸阳;唐宅新安,华表建坊……后随着八子娶妻生子,子孙繁衍,人丁兴旺,其苗裔除在婺源本土繁衍外,转徙外埠者亦众多。明嘉靖辛亥(公元1551年),奉议大夫、南京通政使司参议吕怀曾说:胡学生子八人,今徽州六属邑(歙、休宁、婺源、绩溪、祁门、黟)之胡氏,多为其后。如:胡学第四子胡文,字延晖,官礼部尚书,生子五,第三子为太乙;太乙行十八,迁贵池塘港口,生子四,第二子为胡炎;胡炎,字子珃(绩溪龙川胡氏宗谱作),官散骑常侍,居青州漢(为字之误)阳县,恩赐田宅于(绩溪)华阳镇,后以龙川荆林里山水奇秀,因家焉。上述,足以说明清华常侍胡播迁的广泛。随着清华胡氏后裔的不断迁徙,清华胡氏先后形成了清华胡氏桐城胡氏“孝义堂、宣城沿溪胡氏”、泾县龙坦胡氏、枞阳破罡胡氏”、无为濡湏胡氏”、石台西溪胡氏等等。但清华胡氏后裔无论是居住在何方,不论已形成何种支派,都尊奉学公为远祖或始祖。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6-08-07

                     清 华 胡 氏 人 文


    世家大族是我们窥探古徽州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等的一个重要视角。婺源清华胡氏世家大族就是古徽州历史上的一个缩影,正如谱牒记载甲第蝉联,簪缨奕叶。 《江西清华东园胡氏勋贤总谱》卷三的《历代渊源外纪图》世系图上,记载了胡学八个儿子:大公,名遵又名稠,字延简。承荫尚书,从祖保鄣祁门,遂家焉;二公,名崇,字延升。官拜户部尚书,光禄大夫;五公,名徇,字延厚。官至宣议大夫;六公,名文,字延晖。官拜礼部尚书,世居清华;九公,名武,字延晞。官拜奉议大夫,世居清华;十一公,名愈,字延乐。官拜评事;十二公,名润,字延鲁。官拜尚书散骑常侍,隐居黄山之北;十三公,名庆,字延照。授将仕郎。由此可见常侍公胡学后一代皆仕宦,且品秩较高。据《江西清华东园胡氏勋贤总谱》卷五的《始祖银青公行实》记载:八子,大公遵,二公崇、五公徇、六公文、九公武、 十一公愈、十二公润、十三公庆。皆娶仕宦之女。遵,节度使张濬之婿也;崇,广德节度使董周之婿也;徇,散骑常侍郑肇之婿也;文,杭州刺史钱镠之婿也;武,威武军节度使王徽之婿也;愈,河南讨击使张全义之婿也;润,歙州刺史裴枢之婿也;庆,歙州留后陶嘉之婿也。在中古时期,世家大族的婚姻很讲究门第出身,学公的八个儿子均与名宦之女联姻,如亲家裴枢其叔父裴耀卿,唐玄宗时官至宰相,从这一侧面可看出清华胡氏大族的影响力。
  到了宋代,婺源清华胡氏宗族由唐末的贵族转变成宋代的缙绅。学公八子除胡文、胡武两人世居清华外,其他六子皆迁居别处,星罗棋布于黟县、休宁、歙县、祁门等地,使得清华胡氏在宋代发展成为了徽州分布最广泛的胡姓氏族。早在北宋初期清华胡氏就在科考中崭露头角,整个宋代清华胡氏科举联芳,簪缨继世,甚至出现了一家五世四进士的奇迹。在南宋时期清华胡氏在政坛上颇有建树。随着清华胡氏在宋末政坛上的逐渐失意,清华胡氏族人将精力渐渐转移到治学上,出现了著名理学家胡方平和胡一桂。清华胡氏宗族在经历了宋代的鼎盛辉煌后逐渐式微,到了明清时期清华胡氏族人受生计所迫和徽商风气影响多以经商为主,形成清华胡氏商人,经商区域主要集中在长江沿岸和长江以南地区,经商行业主要集中在茶叶、木材、粮食这三大类。

     清华胡氏仅宋代就有胡日新、胡彭年、胡安节、胡之纯、胡天矜、胡昶、胡闳休、胡汝奭、胡琏、胡炅、胡震、胡升、胡康侯等13人经科举中进士。尽管到明朝晚期以后,科第开始衰退,但仍产生了二十二位文士学者,留下传世著作49部。尤其在明清时期,婺源清华胡氏宗族涌现出大批徽商,有文字详细记载的就有60多人。在清华历代人物中,除胡学外较著名的还有:
   宋代兵科进士胡闳休。曾从岳飞抗金,著《兵书》二卷,陈述抗击金兵的策略。湖南钟相、杨幺领导农民起义,胡闳休撰写《致寇》、《御寇》二篇,提出先行安抚,安抚不成再行讨伐,于是朝廷命岳飞为招讨使。岳飞让胡闳休随军主管机宜文字,征战湖南,因功进升成忠郎。后来岳飞被害,胡闳休装病返回故乡,十余年杜门不出,著有《勤王忠义集》藏于家。
   胡德,明正德三年(1508年)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监督福建、浙江粮运,为官清廉,后擢升为四川参议、云南参政。时大理土司侵吞制盐户利达九年,户部使者拟请兵处置,胡德请求缓用兵,单独深入大理教谕父老,成功地补收了土司的盐税数万元。
   胡皋,善画,可追顾(恺之)陆(探微),又工书、诗、古文辞,游京师时,其作品公卿争视为宝。明天启间(1621一1627),随将军赵佑宣抚朝鲜,朝鲜人得其习作片楮,都如获至宝。
   胡永焕,字奎若,乾隆丁未年(1787年)进士,工部营膳司兼都水司主事;
   胡英初,江西婺源人,1924年,在天津任《救国日报》编辑,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该报遭军阀政府封闭,他为营救同志被捕,经保释出狱后到北京大学工作,经李大钊介绍,在冯玉祥部国民军《西北日报》社任职。北伐战争时期随军转战。1927年6月,在杨虎城部任师政治部主任,并任中共皖北特委宣传委员。1928年初,国民党政府在杨部清党,乃随特委转入地下活动。4月,参加领导皖北暴动,创建皖北苏维埃政权和工农红军,不久被捕。4月13日,在安徽太和县壮烈牺牲。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6-08-07

                                                                    
                
           篇三:圆    
                 书画赠送


       这次能有幸参加中国婺源·清华胡氏宗亲首届联谊会暨清华胡学文化研究会得益于现代互联网时代,是安定郡清华胡氏研究微信群让我们这些分离母体千余纪的清华胡氏后裔们相约清华,聚会清华,联谊清华,圆梦清华,得以共话清华胡氏一本根源,共商清华胡氏发展大计。参加本次中国婺源·清华胡氏宗亲首届联谊会暨清华胡学文化研究会的来自安徽、浙江、重庆、广东、贵州、江西等全国各地200余位的宗亲们,于2016年7月28日晚至7月30日上午陆续抵达会议报到所在地清华镇清华宾馆,2016年7月30日下午一时半集体离开下榻的清华宾馆,在彩旗飞扬、腰鼓喧天,礼炮齐鸣的热情似火中前往会场。
  下午二时许,嘉宾和宗亲们陆续就座完毕后,会议主持人文胜宗亲宣布大会开始,并介绍本次联谊会的相关议程。随后清华镇党委书记陈伟雄先生致欢迎辞,感谢全国各地的清华胡氏宗亲重回故里恳亲联谊,祝愿与会宗亲们认真开展好胡学文化研究,共同打造好清华胡氏品牌,胡学文化品牌,以此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紧接着原婺源县党史办主任、清华本地学者胡兆保宗亲做了有关清华胡学文化研究情况的介绍。
  会议高潮部分是清华胡氏当代名人及清华胡氏的书画界优秀人士为祝贺清华胡氏宗亲联谊会暨清华胡学文化研究会的成立赠送书画墨宝。这些书画墨宝赠送者们分别是:
  胡溪涛宗亲。祖籍安徽无为,原中国航空工业部飞机局局长,航天四君子之一,中国大飞机项目的提出者,被誉为为大飞机工程奔走20多年的老人。胡溪涛宗亲曾是安徽省第三届胡氏宗亲联谊会会长,安徽省第四届胡氏宗亲联谊会荣誉会长,也是目前清华胡氏仍健在的国宝级别的宗亲之一。因胡溪涛宗亲今年92岁高寿,居住北京,晚辈们担心老人家的舟车劳顿之苦,特委托其曾孙辈胡帮秀宗亲代为赠送由胡溪涛宗亲老人家给我们亲笔题词清华胡氏研究会
  胡传胜宗亲。安徽泾县人,1951年5月出生,笔名泾川山人,堂号:三悟堂。南社与柳亚子研究会会员;中国诗书画院特聘书画师;中国书画报特聘书画师;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宣城市政协特聘书画师。其书法古拙、精瘦、遒劲、厚重、率意。获2012年第一届华夏之星书画人才海选优秀人才奖。在最近的2015年第二届华夏之星书画优秀人才海选中,获金奖(隶书)与铜奖(行书),并由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顾秀莲亲自颁奖并合影。其书法作品也屡被国家级、省级的博物馆、机关收藏,还有一些作品被海外的图书馆和友人收藏。
  胡中泰宗亲。曾用名钟泰,江西婺源人,1954年6月出生,教授级工艺美术师,龙尾砚研究所所长。曾任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第五届中国文房四宝协会高级顾问。是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他善书画、工金石,尤精于刻砚,从事歙砚雕刻、研究工作三十余年,砚雕作品曾获中国文房四宝艺术博览会金奖,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其作品多次被选入国家礼品行列,进而也广被海内外人士热衷收藏。有个人作品集《砚里砚外》出版,多次参与国内砚雕专业书籍的主编工作如《中国名砚鉴赏》等;2012年获中国歙砚传承特别贡献奖2012年度中国工艺美术典型人物称号。曾应邀赴台湾、日本等地开展砚文化讲学和学术交流活动。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对其人其艺均有专题报道。日本《辰野新闻》称其为中国的人间国宝
  胡兴军宗亲。号清华居士,1965年3月出生在婺源清华中街的一个普通家庭。从小喜欢绘画,特别是从初二开始得到唐晓鹏老师的指点,一画就不可收拾,经常是一个人自学到深夜,物我两忘。后又得胡中泰大师指点,画艺大进,向其求画的人数不少。虽然他自84年高中毕业后,为了生计干过多工种的工作,但他绘画兴趣爱好一直没有改变丢弃,一路痴情一路执着。他的梦想就是能搞个自己的画展,把婺源清华的好山好水好景展现在世人面前。祝福兴军宗亲早日圆梦。
  胡琪瑾宗亲。江西婺源人,1989年8月出生,江西师大美术系毕业,现在厦门工作。他从小受爷爷和外公(爷爷和外公均是书法爱好者,外公俞汉寿是当代农民书法家,其作品及传略曾由央视1套作专题报导,并入编《世界名家作品选集》等多种典籍。2007年11月央视激情广场栏目组来婺源时,外公现场表演书法)的熏陶,勤练书法,以碑帖为师,寒暑无间,临池不辍。在学校和县级举办的一些书法大赛中屡次获奖。作品曾荣获长沙市文联第四届雏鹰杯银奖等, 2004年8月参加央视墨彩杯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书画作品电视大赛荣获少年组一等奖,有作品入选《墨海晨风》一书。
  (以上人物介绍均按年龄排序,老中青的完美结合,清华胡氏真是代有人才辈出。)
   在上面这些宗亲们赠送的书画墨宝展示中,由平飞宗亲逐一做解说和点评。这些书画墨宝极具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或端方工整,或遒健挺劲,或朴茂凝重,或奇纵恣肆,或清秀飘逸,或率意洒脱,或意蕴深邃,或技法精湛,吸引了会场嘉宾和宗亲们的兴趣,把会议气氛推向高潮。而主席台后方墙壁正中悬挂的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胡中泰宗亲原创并亲笔书写的清华胡氏一世祖,唐代学子二尚书嵌字联配以出自书画新秀胡兴军宗亲大手的清华胡氏始祖学公画像更显本次会议文化主题和文化内涵!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6-08-08
                             
                                   溯 祖 追 宗
               共 续 传 承


  这些精美厚重的书画墨宝给与会宗亲们带来了视觉与心灵的双重触动和震撼,赢得了满堂喝彩,而继后来自全国各地的清华胡氏宗亲代表们或热情洋溢或深情无限或激情澎湃的溯祖追宗,共续传承主题发言又给会场带得了阵阵热烈的掌声,让宗亲们会后仍绵绵回味。


       江西鄱阳胡岁亮宗亲发言主要内容是追宗思源,缅怀先贤,希望以后能通过清华胡氏联谊会暨清华胡学文化研究会这个平台来共叙宗亲事,融洽血肉情。我们的联谊会正是本着加强宗亲之间的联系,增进友谊,发挥各自的优势和作用,相互合作,共谋发展的宗旨而成立的。要有效利用现代多媒体通讯的条件,如网站,电视,手机,QQ群,微信群、会刊,报纸、短信等形式,加强宣传,把联谊会这个平台建成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让宗亲们有归属感和优越感,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现在宗亲联谊的平台已经搭建好,让我们从天南地北走到了一起,共商家族大事,共话宗亲友谊,因此我们要以尊宗敬祖的虔诚理念去爱护它、关心它、支持它。以务实创新的精神,继承和发展胡氏文化,开发本族文化资源和文化研究;相互扶持,相互勉励,同甘共苦,荣辱与共,共同创造清华胡氏家族的新辉煌!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6-08-08


       江西鄱阳胡仁爱宗亲则向各位宗亲详细叙述了我们清华胡氏先祖从古地安定到现在的清华之地艰难曲的折迁徙路线图,给每位宗亲带来心灵上的深深震撼。因为他让每位与会宗亲们知道在人类社会的繁衍发展过程中,发生过许多战乱和自然灾害,而我们能够在今天的太平盛世,自由自在地呼吸新鲜空气,沐浴明媚的阳光,要归功于生我们养我们的父母和传承我们的历代先祖。因为在各种战乱和自然灾害面前,我们的先祖不知道经历了多少艰难险阻,忍受了多少煎熬,终归把接力棒传承到了我们这一代手中,他们的功劳是第一位的,我们每位宗亲都要时时饮水思源绝不能数典忘宗。

           (待续)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6-08-08


          安徽泾县胡传胜宗亲发言中首先感谢清华本地宗亲为这次会议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让我们这些远游的清华胡氏后裔有回家的感觉。二是简单介绍了安徽泾县"龙坦胡氏"的"四胡"(胡朴安,胡耐安,胡怀琛,胡道静),他们都是文化大师,著作等身,为社会的进步作出了很大贡献。 三是讲述了“龙坦胡氏”始祖胡汝坚迁居泾县溪头都的发展情况。胡学生有8子,其中最为显达的当属四子胡延晖这一支。胡延晖下传6世至胡渠(胡东野),胡渠是宋代宣州通判。任职期间看中了天杰地灵的泾县溪头都,于是将儿子胡汝坚举家从婺源清华迁居到“泾邑溪头都龙坦村”,胡汝坚成了“龙坦胡氏”的始祖(《龙坦胡氏统宗谱》载:瞳--学--延晖--莞--晓--日华--明远--存仲--渠(宣州通判)--汝坚迁龙坦而家焉)。“龙坦胡氏”的传承脉络是:胡乐陵--胡福(隋末)--胡学(唐代)--胡汝坚(宋代)。“龙坦胡氏”的迁移路径是:陕西咸阳--屯溪(篁墩)--婺源(清华)--泾县(溪头都)。 龙坦村人丁最兴旺时达5千多人,一般时3千人左右,现在只有千余人,但据《龙坦胡氏统宗谱》记载:“自清顺治到光绪,登文武进士十七人,举人五十六人,恩拔岁副优三十四人,仕籍五十六人。” 胡耐安的《我的身世--胡耐安自述》也载之“于邑中望族,康雍以来,科第不绝,清乾隆一代,即有十三进士。村中无一户无匾额,宗支祠前旗杆林立;家家有读书声,人人以读书为尚。”可见龙坦胡氏文风之茂,理学之盛。 要想打造好清华胡氏品牌,我们就要从文化着手,加快研究清华胡氏文化名人,深度挖掘清华胡氏文化内涵,全面彰显清华胡氏文化底蕴,大力弘扬清华胡氏文化精髓,把清华胡氏先贤的光輝业绩和精神传承下去。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6-08-08


        安徽桐城胡若虚宗亲发言首先谈了中国的姓氏文化,也即中国历史文化是由国史、地方志、族(宗)谱三大部分组成,古往今来,只有千年宗家(同姓是一家),没有千年亲家(亲戚)。由此展开皖桐胡氏“孝义堂”与清华胡氏的历史渊源,并结合当下“和谐社会”阐述“孝义堂”的“孝”、“义”文化和精神。
         据桐城胡氏孝义堂家谱记载:安定郡胡氏37世祖平公仕唐太宗为户部尚书,其子荫公仕唐高宗为青州(今山东青州市)刺史,封为定远侯。其孙即39世祖容公于唐朝开元时有孝行,唐明皇旌表其门“胡氏孝义之门”。到 42世乐陵公官至兵部郎中,生子福、杲。福公为姑熟太守,道经歙州遂占籍篁墩,生子裕,裕生伸。伸公有五子焰、灿、华、烟、炼。46世炼公于唐朝广明间黄巢之乱中避居歙县篁墩生瞳公。47世瞳公生有十四子,后迁祁门。瞳公第十三子也即48世学公终迁清华。学公生有八子,四子文公(行六,字延晖,居长寿坊)支下57世三十公迁饶州。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在统一江南之战中,与陈友谅、张士诚军曾经在沿江一带军事重地安庆、九江一带爆发极其激烈的战争。使得安庆地区遭受世所罕见的巨大破坏,人民伤亡殆尽,田地大量荒芜。朱元璋统一天下建立大明朝之后,为恢复被战争破坏的各地区的社会经济,决定对江淮地区进行移民,命令迁饶州民众填实安徽、湖北等地开荒屯垦,史称“洪武赶散”。自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起,江西大批的移民,都集中在瓦屑坝登记造册迁徙,其中大部分就近落户在安庆一带。在此大背景下,58世祖万二公支下的61世祖良一公、良二公(胞兄弟,59世再五公孙,60世魁二公子)率子庆一公、庆二公、庆三公(62世祖,胞兄弟,良一公子)和觉清公、觉荣公(62世祖,胞兄弟,良二公子);62世福一公、福二公、福三公(胞兄弟,59世再五曾孙, 60世魁一公孙,61世瑞四公子)和秀一公、秀二公、秀三公(胞兄弟,59世再一公曾孙,60世魁三公孙,61世七一公子)等十余人由江西饶州胡村,经鄱阳瓦屑坝迁徙移民安徽桐城生息繁衍(《皖桐觉林安定胡氏宗谱(首-下)》卷“纂修家乘自序”有详细记载),迄今人丁约3万余人分居世界各地,并先后形成觉林、陡岗等九大支派。“孝义堂”先祖以39世祖容公获唐明皇旌表“胡氏孝义之门”倍感荣耀,故取名 “孝义堂”为堂号。
         “孝”和“义”都是儒家思想文化的核心,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一直维护并延续着中华民族的血脉。人本是散落的珍珠,随地乱滚,传统的思想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线,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而如今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人们在疯狂追求经济利益的时候却忽视了传统文化的那根细线。多少人唯利是图,见利忘义,屡屡突破道德底线。道德滑坡论充斥眼球,撞击耳膜。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国家提出“和谐社会”正好迎合了“孝义堂”的“孝”、“义”文化,和国家“和谐社会”的精神不谋而合。
         所谓“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首”,孝是道德教育的起点,是一个道德行为的开端,是一个人自幼就有的一种朴素感情。孝由小到大,由爱家推而广之去爱社会,爱天下,爱世界万物,那么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会和谐。
         百善孝为先,万代义为重。孔子说:“君子之交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而孟子则强调“舍生取义”,还有明嘉靖南京兵部员外郎中杨继盛呼吁“铁肩担道义”等等。如果天下老百姓都心中崇义,多做善行义举,那我们的社会必将具有春风化雨,无坚不摧的力量,就不会出现大街上老人跌倒无人敢扶的麻木,不会出现制假贩劣者的见利忘义,就不会出现婚姻游戏中“拜金女”的物质崇拜,就不会出现虚拟世界里庸媚恶俗的炒作。只有我们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勇于担当,生活在这个社会的人才会倍感温馨、倍感幸福。
         现在国家提出“和谐社会”,我们就必须要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孝”、“义”精神,自觉主动地弘扬她,努力奋进去光大她。 “孝”、“义”精神是一种财富,需要我们精心呵护;“孝”、“义”精神是一种火焰,需要我们添禾加柴;“孝”、“义”精神是一种力量,需要我们共同传递。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