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讳俛字公谨 胡氏舜后妫姓 武王封妫满于陈氏为胡公 其子孙因氏焉 世家安定 后为共城人 晋捡挍太子宾客讳澄曾祖也 摄涪州军事推官赠光禄卿讳岳祖也 尚书屯田郎中赠礼部尚书讳熙载考也 光禄少隠居共城 周祖闻其名以礼致之 察周祖有异图 即辞去尚书 及进士第逮事 仁宗知绛果二州 皆有惠政 而公幼俊伟 于文字类不学而能 八岁为诗 惊人乡里 号竒童 及长博学 无不窥贯穿诸经 尤长左氏春秋 至百家杂说 流观强记 摘文指事 如取怀中物兼综道 释天文地理 音律历筭 医卜之书 应问如响 诸儒于是皆自以为不及 更推先之 既冠而孤 再举进士髙第 授试挍书郎定州观察推官 丁母开封县太君李氏忧 再调常州团练判官守郭维果于自任下莫敢忤 公守职不为屈数以事夺维 维虽悍犹严惮公 时西方用师 诏举三路守令 转运使吕觉以公闻召见 为彰化军节度推官 知梁泉县 盗发辄得秩满为著作佐郎签书商州判官 又知昭化县迁秘书丞 知壁州 戍卒谋杀吏 纵火劫府库 以叛期旦日发 而公知之因以他罪逮数人 而左右有预谋者愕相视 稍引去 公笑语 颐指如平时 卒用不疑㑹监军闻变而至公麾之曰 卒应杖安用尔来 俄逮者至缚之 始宣言曰 吾但取首乱者 今已得 余皆去毋蹈祸葢斩六人流二人而止 迁太常博士 文荘髙公荐其才 召试充集贤挍理 而元宪宋公 庄肃梁公 孝肃包公 又更荐之 益知名 通判绛州三门 辇运岁课民伐薪备河 民苦役不均 公董其事为一二裁处 闻于朝贫弱赖之 召判尚书祠部 至和中 仁宗不豫 久京师大水 流言相惊大臣欲对不可公曰 吾知死所矣 时国嗣未立 即上疏言陛下纉服三十五年 而春宫虚位天下无贤不肖皆为陛下忧 之后 大臣定议 公有力焉 李仲昌建言六塔河未毕 河溃浸数州 死者以万计 公诋仲昌罪应死会 北京奏至 如公请仲昌 竟贬死春州 时宰相有畏事者语人曰 馆阁当以文字为官 何用纷纷代庖为 公闻往见之曰 今天下嗷嗷大本 未立而灾异数臻 圣主犹当询求刍荛 而大臣责馆阁出位言事非也 由是忤当涂出知登州再迁祠部度支员外郎阶朝奉郎勲轻车都尉服五品登濒海有鱼盐之利俗豪举喜讼小有争至破产取胜而不悔公按流二人郡大治又措置岛上流人岁活者以百数前守托葬亲为乡郡以不法闻公颇知之其人恐欲先事害公与里民不便公者诬以事于朝使者疑词不当受而执政挟前怒竟坐夺官废于家祀明堂复为祠部监泗州桥英宗即位还度支公虽左宦益跌宕文史每与客椉月拏舟淮中饮酒赋诗浩然忘返神宗即位起知淮阳军迁司封甞属疾踰时民闻其出至欢呼拥道徙知和州复坐小法知南安军而公流离老矣常叹曰吾坐不设机闗待小人譬袒裼入兵间得伤宜也 而丞相正宪吴公参知政事康靖赵公皆言其才可惜 且近臣显人为直其寃者至四十余人 公曰 吾可以无辩矣 既代还至山阳 感疾 卒熙宁七年(1074)七月甲子也 有文集三十巻 五音会元图璇霄指掌图 历代年系谱 佛书义天 集宗派图医经纂义杂诗颂 又百余巻 呜呼多矣 夫人徐氏有淑行 封寿光县君 前公五年没 男曰毖终华亭尉 曰戢进士 皆文学知名 女长适右侍禁李材 次适太子中舍王希孟 皆卒 卜某年月日 葬于卫州共城县某乡之原 以徐夫人祔公 性孝既孤 语考妣事 流涕如初丧 尤长于论议要之合理 不为贵势屈 顾喜面折人过其不知 公为爱己者异时 反为所噬 亦不悔 又愤世儒语无实事 每废巻长謡曰 能攘戎狄 尊天王管晏之事 未可轻葢其志也 初补之以童子 拜公下邳公 亟称之 又与毖戢游甚厚 闻之公在馆阁时文忠欧阳先生 倾意待之 文忠一时宗匠乐善如此 而公犹深自闭不肯为茍合 则其不能容于寻常人 而以踬死理固然也 葢后三十年而士日趋于同 可扳以得志者 则如萝葛之寄于木无所择也 然则以公之不茍合于贵势为过乎中 则可以其穷为戒 则非也
铭曰
在㫺倚相学无与京三五八九以成其名此但能读义何必精后读者稀不勤于成借人之衣以昼绣行为之诡遇获十自矜谓公独难其书屋盈殚累世学欲与古争一败于仇百救莫营后生益华谓我不能使雄复生雄书自兴后有求者可订斯铭
来源:鸡肋集卷六十六 宋代 晁补之 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