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一期门生之国民党著名将领——胡宗南
2009年07月05日 14:39凤凰网历史综合
http://news.ifeng.com/history/special/huangpu/200907/0705_7145_1234692.shtml胡宗南是黄埔学生中的第一个军长,第一个兵团总指挥,第一个集团军总司令,第一个战区司令长官,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在离开大陆以前就获得第三颗将星的人,堪称传奇似人物。
1896年4月4日生于浙江镇江陈家铺。7岁时随父亲与后母迁至浙江孝丰县的鹤鹿溪定居。8岁入私塾读书。13岁,进了县高等小学堂。时值辛亥革命之际,他在学校里受到一些革命思想的影响,主动剪掉辫子来响应革命。17岁时,考入湖州公吴兴中学,毕业后曾回本县高小任教。四年后外出旅游,足迹至上海、杭州、无锡、镇江、南京等地。
22岁时成婚,因婚姻不幸而于1924年离家出走到广州。就在这一年他考上了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教导第一团第三营第八连任见习少尉,后升为机枪连的排长。一上任,就遇到了讨伐叛军陈炯明的东征之战,因立有战功而晋升为副连长。
1925年5月,随军讨伐杨希闵和刘震寰,其后参加第二次东征,因多次勇敢作战而得到升迁,战后任第一团第二营营长。北伐之前,任教导师第二团第二营营长。
广东革命政府成立后,革命声势大振,一时国民党要人集聚广州。这时胡宗南结识的小兄弟戴笠也来到广州找胡宗南,胡宗南把他引荐给蒋介石。由于胡与蒋是老乡,在黄埔军校时二人就建立了交情,深受蒋的信任。他向蒋推荐戴笠,最后胡、戴二人都成为蒋介石在军队中安插的亲信耳目。“中山舰事件”发生前,二人把当时在第一军里的共产党员名单与国民党左派分子的活动情况以及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的情况都详细地向蒋介石作了报告,后来蒋介石挑起了“中山舰事件”,逮捕了大量共产党员,并指令这些共产党员退出第一军。
1926年,教导师在南昌一带和孙传芳部激战,胡宗南率部攻打南昌城郊的牛门车站。这里是南昌的大门,孙传芳部在此修建了坚固的碉堡和各种防御工事,布下两万余兵力死守。胡部一时硬攻不下,伤亡惨重。第二次,他借用了古代战争中的火攻,把柴草、汽油、辣子堆放在车站西南方向,借风势点燃大火,直熏牛门,守军即时逃出工事,又遭胡部机枪射击,即刻溃不成军,胡部一举拿下了车站,俘虏了奉军军长彦春和官兵共8000余人,一时颇受蒋氏赏识。此役之后,教导师改为第一师,隶属东路军系列,与第二师、第二十二师一同东进,收浙江,克上海,取南京,胡宗南皆有卓越战功。
1927年5月,授陆军少将军衔,晋升为第一师副师长,成为黄埔系学生中第一个荣升将军官衔的人。接着,北伐军继续前进,第一师北上攻打蚌埠,恶战多日终于以惨重代价克复该城,胡宗南荣升为第二十二师师长。不久又因蒋介石将部队进行整编,第二十二师改为第一师第二旅,胡宗南则改任旅长。
1930年,中原大战时期,第一师与冯玉祥、阎锡山部作战,任第一师代理师长。率部沿陇海线迎战冯玉祥主力孙良诚部队。胡宗南用死缠战术咬住孙部不放,每至一处,则以大量兵力围歼,吓得孙部望风披靡。以至其他部队都诈称胡宗南的第一师来攻打孙部,弄得孙良诚不知胡宗南有多少人马,一时胡宗南的第一师声名大振。11月中原大战结束,胡宗南正式升为第一师师长。
1932年蒋介石成立特务组织“复兴社”,胡宗南是其中骨干成员,并是该社的“十三太保”之一。有人说胡宗南是蒋介石的嫡系中的太子,足见蒋介石对他的器重。6月,蒋介石亲率40万大军进犯大别山红四方面军,胡宗南率第一师同行。在河口镇一战,红军伤亡极大。在几倍于己的敌军面前,红军只得向西北突围。沿途战斗极多,胡宗南则扬言,要消灭红军于北上途中。但红军在徐向前的指挥下,由许世友率领尖刀团猛攻山垭口,撕开突破口,突出重围,然后翻秦岭、经汉中、从陕南入四川。胡宗南部一直尾追红军到陕南,想跟随红军入川,却遭到四川军阀刘湘的拒绝。胡部当时只得停留在陕南。而陕南又是杨虎城的天下,他一时感到龙游浅水遭虾戏,深感光有自己的部队还不行,还得有自己的地盘,才能坐稳这把交椅。
1935年,红军长征到达陕北途中,胡宗南率部曾与其他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结果在毛儿盖被红军消灭大半个师。胡部反在松潘被红军包围,胡宗南一时被困。万幸的是张国焘围了三天后自动撤兵而去,胡宗南才逃了这一难。回到天水以后,胡宗南检点部队,发现部队伤亡过半,胡也大病一场。不料他因祸得福,不久便晋升陆军中将军衔,任第一军军长,调驻徐州。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时,胡宗南正在陕西惠安堡附近,得知蒋介石被扣的消息后,终日惶惶,闭门不出,思量再三,旋即赶到天水,支持戴笠赴西安营救蒋介石。待事变和平解决之后,戴笠对胡宗南的支持感激涕零,二人遂结成生死之交,彼此不分你我。在十余年军旅生涯中,胡宗南对蒋介石惟命是从,他的部队是蒋介石最为得力的军队,每有大战,必调其前往。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胡部调上海阻击日寇,因仓促上阵,又不敌日军的陆海空联合作战,飞机大炮异常凶猛,参战的两个师死伤大半。稍事休整后,兵力补充完毕,再次参战,仍不能胜敌,又牺牲一个师,最后被迫撤离,率部返回陕西凤翔。6个月之后,部队军力补充实足,胡宗南也升为第十七集团军军团长。
1938年5月下旬,奉命率部开赴豫东的兰封地区对日作战。此际,李宗仁率军在台儿庄与日军对垒,日军派土肥原的第十四师团渡过黄河,侵占兰封及附近据点,以图切断徐州附近中国军队的后方铁路运输线。蒋介石闻讯急调胡宗南部赴开封,伙同宋希濂等部围歼土肥原师团。胡宗南亲自指挥部下攻打兰封外围,扫清了通往城内的道路,但因他部不力,而让土肥原突围而去。9月,日军沿长江两岸东进,侵犯鄂东一带,武汉会战序幕拉开。为阻止日军南下,胡率部攻克信阳,随后率大部回陕西,驻守西安。不料日军反攻信阳时,留守的团长马载文临阵脱逃,导致信阳失守,10月,武汉沦陷。
1940年初,奉命率部向陕甘宁边区纵深进犯,蚕食红军辖地五个县,并公开喊出“消灭边区”的口号。当时卫立煌曾出面请胡宗南和朱德在洛阳谈判,以改善国共两党关系,胡宗男不听,谈判未有成效。胡宗南为了贯彻蒋介石的剿共命令,在陕甘宁边区实行严密封锁,命军队抓老百姓构筑了一条长达700余里的由碉堡、工事组成的封锁线,还抓捕了大量投奔延安的进步人士和热血青年,将他们囚于西安和天水等处。
1942年初,任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驻军西安。部队下辖第二十九、第三十四、第三十七、第三十八,4个集团军,总数34万余人,胡宗南一时得意非常。
1944年4月,蒋介石重划战区,命陈诚为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则由第八战区平调到第一战区。这次调动,胡宗南没有升迁,反受陈诚制约,心中大为不快。于是他秘令部下不听陈的指挥,一切命令必须经胡宗南本人同意方可执行,然后自己离开西安上华山养病去了。陈诚到任后,曾想以军权压倒胡宗南,以泄当年被胡宗南等人“逼宫”而去职之愤,谁料胡部不听指挥,第三十四集团军更是针插不进,水泼不入,搞得陈诚跑到蒋介石处告状,蒋介石则劝慰说:“琴斋还是忠于党国的,怕是你去当司令长官,他心里不痛快吧。”
陈诚只得罢休,不再言语了。胡宗南在华山休养是不能得到升迁的,他要等待时机。不久日寇土肥原部调集12万兵力突然进攻中原,当时中原守军蒋鼎文部和汤恩伯部共50万大军,不到半月,竟然连失数城,土肥原率兵向西急进,如入无人之境。不久,郑州、偃师、洛阳、渑池,接连失陷,日军先头部队直达陕西边境,一时潼关告急,西安震动!胡宗南此刻怕老巢被毁,急忙奔下山来,惊惶惶亲临华阴,乱哄哄选调大军,慌张出兵迎敌。打了几个小规模的战斗,竟还连连获胜。胡宗南正彷徨间,土肥原却溃兵而去,把个立功的机会送给了胡宗南。果然胡宗南大肆宣传战果,说自己挽救了豫西和中原危局,还大力嘉奖参战部队官兵。不久蒋介石把陈诚调任军政部部长,晋升胡宗南为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并授陆军三星上将军衔,还获得胜利勋章一枚,之后又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委员。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胡宗南乘机抢夺胜利果实,扩大自己的力量,占据更大的地盘。不久他的兵力达40万人,势力遍及中原及西北诸省以至新疆。一时除陕甘宁边区外,整个中国西北部都成为他的地盘,胡宗南成为名副其实的“西北王”。从此,胡宗南在西北实行血腥统治,设有两座公开的监狱,一座是西安青年劳动营(又叫西安集中营),关押爱国者和进步青年,一座是西北特种拘留所,则专门拘禁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以及爱国知名人士。另外,他还设有一所内部监狱,名为“长官部侍勤队”,专门关押部队中持不同政见的中高级将领和重要人犯。此外他还建立了四所学校,培训自己的亲信。他在身边又成立铁血团,主要成员都是他的骨干亲信,他令他们歃血为盟,结为生死弟兄。胡宗南规定铁血团的任务是:平时考查军官思想言行,战时执行督战任务。这样就把铁血团变成了一个宪兵性质的胡氏组织,为其无条件卖命。他还将势力延伸到外地,在上海、重庆、宝鸡、兰州等地都有他的特使或大使,为其效命。他的行动又深得蒋介石的赏识,甚至把自己的二儿子蒋纬国送到胡的身边,让其培养。
1946年,蒋介石对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曾两次电召胡宗南到南京研究对策,并策划了一个战略行动,即“吸引陕甘宁边区主力于陇东决战趁机袭击延安”。9月下旬,胡宗南部联合阎锡山部进犯我晋南解放区,其第一师第一旅进至浮山、临汾间被陈庚所部全歼,旅长黄正诚被活捉;第四十八旅也兵败合水,旅长何奇被击毙。胡宗南气得顾不得延安战局,慌忙收兵,并拼凑出一个第一旅来掩人耳目。
1947年3月,蒋介石严令胡宗南部夺取延安,胡宗南只得由西安抵达洛川召开进攻延安的军事会议。3月11日清晨,胡部按计划进军,但此时解放军早已完成了坚壁清野工作,胡军各部进入解放区时,因地形不熟而常遭伏击。胡宗南命令前卫部队占领一个阵地后,掩护主力前进,主力再分前锋、后卫,迭次掩护前进。这样部队前进缓慢,至19日,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以及边区军民已全部撤出延安,只剩一座空城留给了胡宗南。胡的先头部队陈武的第九十师这时已接近延安,但是胡宗南为了掩盖他的第一师第一旅在进攻晋南时被全歼的真相,急令第九十师原地待命,而把重新拼凑起来的第一旅调上来,冒充天下第一的王牌旅,让其抢先占领了延安,一时气得九十军军长陈武大骂不已。上午9时左右,第一师从后面赶来,双方部队在一条羊肠小道上拥挤不堪,如同败兵争路,又像胜军抢功。见此状,陈武喟然长叹:“胡宗南啊胡宗南,我看你只配当个排长!今天要是有一支敌军反击我们,那才是延安城下的一大军事笑话了!”胡宗南部进入延安后,随即捏造战功上报国防部。搞得南京、上海的中外记者蜂拥而至西安,要参观战绩,胡宗南就搞了个假的“战绩陈列室”和“战俘管理处”,把第二十七师的士兵混合编成俘虏队,加以训练,规定了一套“战俘对答”来应付新闻记者。为了堵士兵的口,参观期间,每人发大洋10元,以示慰劳。此举让蒋介石信以为真,还对胡大加称赞,并奖给胡宗南一枚二等大绶云麾勋章。战争仍在继续,胡宗南在延安找不到解放军的主力,几十万大军如无头苍蝇四处碰壁,胡也不好向蒋介石交差。于是他主观认为解放军主力在安寨以东到蟠龙以西地区,决定在此地区与解放军决战。3月25日,胡宗南直接指挥的第一师第三十一旅刚进到青化砭,突然被解放军包围,几小时后,全旅覆灭,旅长李纪云被俘,胡宗南吓得急令撤兵回到延安。神色稍定,他又采取集中兵力对延安东北方向进行大扫荡,调来两个军企图一举荡平延川、清涧地区。几天之后毫无所获。4月1日,他令部队向西边的瓦窑堡、永坪之线进发。可是在10余天里,胡部被解放军的小分队牵着牛鼻子在山里乱转,搞得全军精疲力竭,官兵也怨声载道。之后胡再次出兵扫荡未果,还在16日与解放军的一次战斗中把第一三五旅送进了中共军队伏击圈,羊马河一战,国民党4000余士卒灰飞烟灭,旅长麦宗禹成为阶下之囚。解放军的主力没有发现,而自己的主力却被歼了不少。至此,胡宗南仍不死心,他决心要在延安与解放军的主力决一死战。又一次错误地认为解放军会北撤后东渡黄河。解放军利用这一机会,将计就计,以两个旅的兵力佯渡黄河,并在黄河沿岸集中大批船只,以迷惑胡宗南。果然胡宗南从空军处得到情报,急调精锐部队向绥德挺进,企图将解放军压缩在成渝公路以东黄河以西地区,促我军决战,或者逼我军东渡黄河;将第一六七旅留守蟠龙镇,以保证后方的补给和延安及成渝公路的安全。28日,在进军途中的敌第九十师的先头旅发现解放军主力正在向蟠龙镇运动,估计是攻打蟠龙的,忙将情报送到师长陈武处,陈武因记恨胡宗南把他占领延安的首功让给了第一旅,就压了情报不传。不久,解放军真的攻打了蟠龙镇,胡宗南急令全军速返,以解蟠龙之围。当援军在5月8日赶到蟠龙时,第一六七旅已于昨日被歼,旅长李昆岗被俘,胡在后方基地的大量军火、粮草、骡马全数落入解放军手中。8月6日,解放军为调动胡部力北上,围攻榆林,胡宗南果然调了十来个旅北援榆林,12日,解放军撤出战斗,集结于沙家店西北地区待机。胡命令所部迅速追击。22日,胡部整编第36师主力进至沙家店附近,被解放军围歼,师长潜逃,大部官兵被俘。而在黄河边上的解放军陈谢兵团南渡黄河,出击豫西,直捣陕西潼关,威胁西安。这样胡宗南不得不将主力部队撤回延安,而这一举又使守在清涧的整编第七十六师成了孤军,让解放军又钻了一个空子,10月4日,解放军猛攻清涧,激战一周后,全歼该师于城下,生擒敌师长廖昴。至此,胡宗南已无心恋战,遂将主力撤到延安以南休整,把指挥所迁至西安,让刘戡驻守延安。
1948年2月下旬,关中咽喉之地宜川突然被解放军的重兵包围,守军旅长张汉初急电胡宗南求援,胡令刘戡率部前往,刘戡奉令亲率第二十九军增援。行军半途,刘戡的先头旅发现两翼有解放军正在接近,有包围之势,刘戡立即请示胡宗南,欲先打退围军之后再去增援宜川。胡却认为解放军没有那多的兵力,能吃下他的一个军,加上宜川当时外围已被攻破,急待援兵,遂令刘部继续前进,向宜川靠近。结果当天黄昏,第二十九军行至瓦子街时,被解放军重兵围攻之,激战两天后,全军覆没,军长刘戡拾起一枚手榴弹自炸身亡。胡宗南这下心中诚惶诚恐了,连电南京要求撤职请罪,蒋介石颇为震怒,即刻将胡宗南撤职留任,将参谋长盛文则撤职查办,送南京候审。3月5日,我西北野战军乘胜包围了胡宗南在洛川的守军,胡宗南急调豫西五个师组成第五兵团增援,遂解洛川之围。4月,胡宗南发现我军有攻打宝鸡之举,又令第五兵团向宝鸡进发,并令马步芳部向长武、亭口合兵,同时撤回孤悬在几百里外的延安守军整编第十七师,南下与洛川之兵会合。于是,延安被解放。
1949年5月19日,解放军突破西安泾河南岸的胡军防线,胡宗南见大势已去,老巢将倾,于是放弃西安,当天乘汽车逃至宝鸡。次日,西安解放。7月,宝鸡被克,胡率部慌忙逃至汉中,以秦岭为屏障与人民解放军对峙,“西北王”的光环从此失去,仅以三个兵团在陕南苦撑,为即将灭亡的蒋介石集团卖命。这时周恩来为了争取胡宗南起义,而把胡公冕从上海请到西安,要他派人潜入汉中,做胡宗南的策反工作。胡宗南于是三次与我策反人员秘密会面,在第三次与解放军代表会面时,有了起义之意。不料正在这时,宋希濂由鄂西退入四川后,手下尚有20万人,他悄悄飞至汉中与胡宗南密谋,动员他同去云南缅甸边境,以求一生。胡听后心有所动,接着,美国共和党参议员诺兰也来到汉中,许诺说只要胡宗南的三个兵团在大陆保存下来,美国就会给他们提供军事援助。
胡宗南这下下了决心了,马上将解放军代表关了起来,打算与宋希濂率部转进滇缅。到了8月,蒋介石从台湾飞到重庆,来部署西南的军事防务,力图挽救这半壁江山。胡、宋二人抓住这个机会来到重庆,面呈转军滇缅的计划。然而蒋介石断然否定了他们的计划,当二人再次进谏时,蒋严辞训斥了二人。这样,胡宗南南逃的梦破灭了。一回到汉中,胡宗南就将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出来,暗发牢骚,破口大骂蒋介石老糊涂,毁了他几十万大军。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突破宋希濂部的防线,蒋介石打电话向胡宗南告急,要他调第一军第一师这个胡宗南的王牌来重庆机场,保护他飞往成都,命胡本人也前往成都待命。两天后蒋到了成都,胡也跟着来了。他知道目前正处于解放军的南北夹击之中,就再一次向蒋介石进谏,提出用两个军守乐山,两个军攻雅安,其余大部队向西康和云南转进的方案。蒋介石仍不同意,令其固守成都,并任顾祝同为西南最高军政长官,胡为副长官兼参谋长,代行长官职,指挥所有在川的军队,胡只得受命。
2009年07月05日 14:39凤凰网历史综合【大 中 小】 【打印】 4位网友发表评论12月9日,国民党守军在彭县、昆明等地起义,成都在解放军的南北夹击下,危在旦夕。蒋介石当天飞逃台湾,抛下胡宗南收拾残局。12月下旬,解放军逼近成都,胡宗南决定将长官部撤离到西昌。23日,他乘飞机去西昌,飞机升空后,说西昌气象不好,改飞海南三亚。胡宗南一走,所部立刻陷入一片混乱,当晚,裴昌会的第七兵团在德阳宣布起义,三天后,李振的第十八兵团在成都起义,只剩下一个李文的第五兵团企图向雅安方向突围,途中不断遭到解放军的痛击,不久兵团两翼失去联系,部队前进不得。最后在部下的劝说和解放军的政治攻势下,李文率部投诚。至此,胡宗南的三个兵团除少数逃往西昌外,全部投向人民的怀抱。胡宗南飞到海南岛后,蒋介石即刻派顾祝同前往查办,顾祝同因碍于情面,劝胡飞回西昌,收容残部固守三个月,等美国与苏联开战。胡没法子,只得又从海南飞往西昌,时间已是接近新年了,不禁黯然神伤。到了西昌,得知自己最得力的干将李文率第五兵团投降,心情更为痛苦,把自己反锁在房间里,看着桌上烛影摇红,顿觉往事不堪回首,想到伤心处泪流满面,想到可恨处不禁怒发冲冠,面壁狂吼。
1950年3月初,蒋介石派顾祝同和蒋经国秘密飞到西昌给胡宗南鼓气,胡的心情才略有好转。
1950年3月26日,解放军突然逼近西昌飞机场,胡宗南于此紧急关头搭乘飞机悄悄飞走,逃往台湾,将余下的6万名官兵扔给了参谋长罗列指挥。不久,国民党军残部被歼,罗列潜逃,胡宗南苦心经营了半辈子的40万大军全部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打扫干净了。胡宗南逃到台湾后,给国民党朝野极大震惊,报纸上出现弹劾胡宗南的报道,说胡宗南领兵入川后,不为党国效力,坚守西南半壁江山,而是临阵脱逃,致使40万军队和西南疆土尽失。但是由于蒋介石对胡宗南的袒护,其他要员又为他活动,反而出现了立法委员中有108人签名上书给行政院长陈诚,为其评功摆好,委以新任。陈诚此时已不想旧事重提,就把弹劾一案移交给国防部处理。国防部也见风使舵,采取“拖”的办法,几个月后,答复了四个大字:应免议处。胡宗南这才逃过这一劫。
1951年3月,被台湾当局任为江浙人民反共游击总指挥兼“浙江省政府主席”。上任后,他把对共产党的仇恨发泄到大陆沿海的渔民身上,指挥军队在海上抢渔船,杀人放火,对大陆进行骚扰破坏。
1953年6月,解放军在距大陈岛约14公里的积谷山岛强行登陆成功,大陈岛解放指日可待。7月,台湾国防部撤消了江浙反共救国指挥部,23日,胡宗南返回台湾本土,被委任了一个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顾问的闲职。8月,奉命入台湾国防大学学习。
1954年2月,从国防大学毕业,但未有委任职务,在家赋闲。
1955年8月,蒋介石忽然召见胡宗南,要他去澎湖任防守司令。10天后,胡宗南离开台湾到澎湖上任去了。
1959年10月,重回台湾任总统府顾问,11月,入国防研究院学习。八个月后结业,一直在家中呆着。这时,胡宗南还梦想会出现当年总统召见他委以军任的奇迹,不料一个月后没有动静,他竟然去找蒋介石,欲试探总统对自己有什么安排。蒋介石自然心中有数,不久国防部通知他担任国防研究院毕业同学会会长、国防研究院院务委员,至此他深知自己已经再不是军人了,再不是蒋总统心中的忠心耿耿的老将了,他已经在人们心中衰老了。从此,他深居简出,郁郁寡欢,再不能问天下大事了,有种梦醒后的失落感。
1962年2月15日深夜,胡宗南心脏病突发,凌晨去世,终年66岁。死后被追赠一级上将。
著作收入《宗南文存》。台湾出版有《胡宗南年谱》和《胡宗南将军传略》等。大陆出版多种版本胡宗南传记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