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2369阅读
  • 70回复

福建屏南县王林村安定胡氏专帖----胡继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09-06-01
我族有一位胡某,配妻王氏,生二男后胡某早逝,为养活二孩,王氏未转嫁他乡,而招一名张某为夫,后二孩长大,赡养其养父张某至晚年,请教宗亲在书写家谱时,如何描述这一关系。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09-06-12
非常惭愧,今天才看到你门的帖,我已于2008年3月23日搬到杭州近郊居住。已经中断了关于胡氏宗谱的研究。有两篇文章发给你们参考。胡友陶(1872—1929)

     胡友陶,又名德明,字达斋。热爱桑梓,是“竹坪书乡”的核心人物之一。光绪乙未(1895)岁试,学政取入县泮第一名,宣统已酉(1909)年提学司曾韫取庆元县拔贡第一名。庚戌(1910)朝考曾觐见宣统皇帝。分发安徽补用直隶州州判,因改朝民国,未赴任。民国元年(1912)当选县众议院及省议会议员,民国七年(1918)年知县江宗濂委任竹坪县立高初两等小学校长。 一
生致力于桑梓教育事业,为家乡的教育事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胡姓世系
根据竹坪《胡氏家谱》记载:自黄帝至胡满公共35世:
1黄帝   2昌意   3颛顼   4穷蝉   5敬康   6句芒
7娇牛   8鼙瞍   9帝舜   10商均  11庆玄  12仓庚
13启元  14太初  15祥梦  16首远  17道柔  18元化
19幻章  20初虚  21万通  22世开  23武合  24左高
25经宏  26厚容  27盛周  28叨晰  29略度  30坞窕
31助斌  32从须  33足充  34虞阏  35胡满

以胡满公为一世,至胡纮公共24世:

胡公满(公) 申
相—→完—→  惠超—→礼—→范—→
             惠敏
质—→  广
  威——→潜——→暗——→荣——→ 皓
成—→

→演

填——→光—→  曼—-→  输
宠       琳
试—→  实
訢—→ 竣  


矩——→排  
川      彖——→  昙
初                昌—→  膺—→  一大—→纮—→
兴                        秉       一久
旺                        遂
和 仲

以胡纮公为一世至胡正十一公共10世:

纮(公)-→继-→  永兴
永隆-→  绍祖-→   小十   -→  
                 祖绍     小十四
                          小十五
十七-→  三十-→  千一
十二     三三     千念-→  元十
十八              千七     整二
千念三   整三   -→正十一  →
正十四

(这些资料抄自竹坪《胡氏家谱(手写本)》,中间有脱节很大、如黄帝元年,是公元前2697年,到现在已经有4700多年,只有100多代,平均每代经历45年,这是错误的,其他错误也很多,所以这些资料只能供参考,不能全信,我们也无法查实补充)
…………………………
胡正十一公在元朝至元年间(1342~1367)迁居竹坪。在竹坪开基,繁衍子孙。他的子孙有一支迁往福建政和胡屯村,还有一支迁往福建寿宁县黄歧巄等地,其它在不同时期因谋生、婚姻等原因迁居外省、外县的还很多。
胡正十一公在竹坪的子孙至今已有二十四世,他们的辈份依次为:
1正          2奉         3超              4子、金
5日、必      6思、佛、进 7管、良、福      8仁、日
9廷、庆      10世        11守、从         12仲、翔
13玉、芝     14舜、兆    15开、运         16其、有
17家、佳、尚18敦、理    19友、永、为、志 20睦、效
21敬、用     22培、建    23善、宗         24德、泽
1987年,竹坪村续修家谱,修家谱先生为竹坪胡姓排定续辈为:
25忠、英     26义、志    27昌、长        28荣、存
胡留墓志铭

宋故知郡制参朝散大夫胡公圹铭

故显考知郡参胡公,今为处之庆元人,昔始祖欣避地于兹,八世生曾大父奉直,奉直生大父待制侍郎,待制侍郎生二子,长讳绅卿,字书一,渊之伯父也,以郊恩奏承务郎,未拜命而卒。故考君讳留,字少张,幼学词赋,及冠,厌雕虫,习《易经》、《周礼》,遍求当世名师,商榷问辨,不惟优举子文,讲明正心诚意治国平天下之学,必欲其体用兼该,本末不遗。学成,虽未及与寒畯较短长。补官就铨,遽膺首迁,大父侍郎读其所作,喜曰:“吾有子能文如此,讵容不赏?”慨然出犀带一条遗之吾考,谓是可以训子并勉后人也,迄今尤为珍藏。参选,调建宁府松溪簿。未赴。丁大父侍郎忧,服阕。将再调,俄,叹曰:“簿职,选阶也,与其俯仰势要以希进,孰若径就京秩,可无俯仰羞。”乃以大父侍郎致仕恩,改受承务郎,初榷鹾兴化涵头,兼理民事,补填前政旧逋几万缗,穷户凡有积欠,悉与蠲放。又取仓秤按法定则,吏奸一无所容。甫再期,邑令薜公师雍到官,考以避亲归。涵头士民惜考之去,迹其状勒诸碑刻。次监枫桥镇,地广人稠,乃兼烟火,考政不变前规,士民德之,犹在涵头时。终更调滁州全椒令。不赴。改调 湘之沅陵。少保安公丙帅全蜀,稔其善政,就辟文倅,文倅满。再倅利州,时梁洋兵火之后,经理求备,帅垣檄摄州事。考自到任,一意摩抚,训练士卒,又以公帑所余,置□□□□□。帅垣以吾考郡政修举,可以折冲,请于朝,使即真焉!得旨差填见阙。郡旧有学田,几为豪民侵占,考正豪民罪,尽复于学以养士,旬有课,月有试,洋之  士 风 丕 振。秩 满、将丐祠,制垣又以洋为关隘之冲,恐吾考或去长城之人。敷奏,乞再任。朝廷褒赐告命,有曰:“尔毓秀名门,扬英士辙,服勤州县,涉历滋深,在职再期,边境宁谧,帅  垣 惜 尔之去,虔俾留行,加惠兹土,特与再任。”圣语洋洋,非吾考真有治郡显绩,岂易得此?考在洋,首尾凡七年,竭忠尽瘁,或战或守,无非所以宽北顾之忧,金鞑扰壤,出没不常,郭寇反叛,关西震骇,近边生灵,终得以保首领,免焚戳之祸者,吾考之功居多,政名日起,当路争欲辟置。桂帅如渊则有涪陵之辟,李帅埴则有成都议幕之辟。期年,而庙堂又有清江之命。考奔走王事无宁岁,而所至兴利除害,究心民瘼,或劝分以周急,或设粥以食饥,或买旷闲之土以掩骼埋胔,如此之类,靡容概举,凡以爱民一念发于天性,有不能自已耳。呜呼!从容治郡,吾考能事也,临邛董铸岂所职者,一时重违副阃丁公黼命,且谓治铸,国用丰耗所关,遂毅然以往,既至,询究病源,搜抉吏蠹,无一不惬舆情,考之责固塞,考之精神则弊矣! 精神弊而疾作,,告假亟归。调护甫七日,,竟逝于成都亚松寺,,时端平乙未二月二十一日也。亚松寺乃吾考受议幕辟日所寓之地也。 呜呼!痛哉!渊不复见吾考矣!皇天福善之理果如是耶?吾考虽橐从之子,温和乐易,略无膏梁态,虽夙享安佚之乐,通晓谙练,稔知田里艰苦,处家虽以俭约,而待人接物,未尝不曲尽其礼。伯父承务早丧,而吾考独能绍先世旧业,不至坠厥声者,职此之故。吾考生于淳熙庚子之三月,终于端平乙未之二月,享年才五十有六,呜呼!痛哉!昊天福善之理,信有不可晓者也。使天假吾考以年,则其所设施,又奚止如今日所观而已哉!考自释洋印,无日不东向动归念,以乞骸之章不报,王事鞅掌,竟不能生还,可哀也已!可痛也已!吾考官蜀十余载,累官至朝散大夫,计以岁月所积,当不赀,为坚佩先大父侍郎居官清白之训,一介不取,亡之日,囊橐枵然,偏假贷乡贾,方能理归舟,夏中问津,迨九月十九日始抵故里焉。渊生三十年矣,未能自奋,副吾考之望,方将由此读书,冀寸进,而吾考且不复见,其摧毁若为情耶。慈亲何氏,故参政何公澹之弟上高宰澈之女,实归吾考,今封宜人,生四男,长渊,将仕郎,娶迪功郎成都府安抚司校勘兵书吴公懿德之女。次阜,嗣伯父承务郎后,以大父侍郎违【远】泽,见儒林郎,监万州在城商税,娶承直郎,前涪州军事判官张公琬之女,次卓,用考致仕恩泽,未叙,娶承直郎、资州军事判官赵公彦潮之女。次宗召,出继外氏太师何公之堂孙。女二人,长百六娘,许姻寺丞李公之孙。次百七娘,许姻太师何公之重孙,皆未出适。孙女二人引弟、迎年,侄孙一人继郎,俱幼。考之寿虽啬,考之后事亦粗憾,渊,考之冢子也,敢不率弟妹,勉遵先训,以期置吾考于无可议之域耶。亡者以入土为归,有二月初八日丙申之吉,奉柩葬于居里之魏溪双坑源,呜呼!葬者藏也,一藏而不复见矣!乃茹哀叩首百拜而为铭。
铭曰:“考之心和而平,考之政直而清。考之行粹而纯,天昌不慭遗,使吾考之遽倾,是用卜兹幽城,宁考之真,且以绵奕叶之荣!
                                            孝男胡渊等泣血谨铭
                                                刻石:吴仁卿                                              
辩识:胡光文读胡留墓志铭

胡睦选

《胡留墓志铭》是一九八九年在和山乡发现的,原件现存县文管会。《胡留墓志铭》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研究庆元胡姓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文物。该碑,高114㎝、宽66.5㎝、厚约12㎝,志额2行14字:“宋故知郡制参朝散大夫胡公圹铭”,正文26行,每行65字,计1557字。姚德泽先生对它作了深刻的研究,写了〖《胡留墓志铭》综谈〗等文章。他读了一些村的《胡氏家谱》,只有胡纮公的九世祖是胡訢公的记载符合这块墓铭的内容,除此以外,《胡氏家谱》其余的文字纪录,包括历史年代,甚至连胡纮公的后代的记载都无一与《胡留墓志铭》相符合。他认为《胡留墓志铭》是地下出土的文物,纪录的大多都是当时的现实史料,墓碑形成后,不可能作人为的更改,可信度高。他说,今天存在于东乡各村的《胡氏家谱》是宗于某一祖本写出来的,内容都大同小异,都与《胡留墓志铭》说法不一样。《胡留墓志铭》是研究《胡氏家谱》的最好资料。
读碑文可以知道,待制侍郎胡纮公有两个儿子:胡绅卿和胡留。胡绅卿没有儿子,胡留(妻子何氏),有四个儿子:胡渊、胡阜、胡卓、胡宗召。次子胡阜继承伯父承务郎胡绅卿之后…,四子胡宗召出继外氏太师何公之堂孙。继胡留公之后只有胡渊和胡卓。也就是说,如果以胡纮公为第一世,可以列成下面的关系表:
表一、按血亲关系排列:
一世      二世      三世               四世
胡 纮    胡绅卿(没有儿子)
胡  留        胡渊                    引弟(女)、
迎年(女)
胡  阜(继承伯父胡绅卿) 继郎
胡  卓      
胡宗召(继承外氏何某)
百六娘(女已许配当年未适)
百七娘(女已许配当年未适)

表二,按继承关系排列:
一世     二世      三世      四世
胡  纮    胡绅卿       胡 阜       (继郎)
胡  留      胡 渊         引弟(女)
迎年(女)
胡  卓
读碑文可以知道,凡是胡纮公裔孙,也必定是胡绅卿、胡 留;胡阜、胡渊或者是胡卓的儿孙。所有胡纮公裔孙的家谱都只能这样排列,如果不按照这样世次排列的话,肯定是错的,肯定是胡乱编造的,但竹坪胡姓家谱的排列是:
胡纮-→显-→  永兴
永隆-→  绍祖-→   小十   -→  
           祖绍     小十四
                    小十五
和以上表二排列不一致,胡纮(公)没有儿子叫“显”,也没有孙子叫“永兴”和“永隆”,……这是值得研究的。

家谱记载迁往各地的

第四世
胡子南迁福建政和胡屯
(据《安定郡胡氏世系序》说,在胡纮公之前就有一支胡氏迁政和八都胡屯。两处记载是否重复或矛盾,胡屯胡姓如是子南公裔孙,是竹坪分出去的,胡纮公是他们的太祖;若他们很早就迁到胡屯了,就是胡纮公的旁支了,让政和胡屯胡姓人研究)。
第十世,
胡世举迁寿宁岗后。其侄(胡世添子)又迁寿宁乌石岭;
胡世本迁云和。
第十一世迁出的有:
胡从联迁瑞安大学;
胡守胤迁寿宁上寮;
胡守套迁寿宁乌石岭;
胡从兆迁泰顺岭下;
胡德贤迁云和永章。
第十二世,
胡玉和迁上店;
胡翔满迁景宁叶桥;
胡翔起迁景宁叶桥;
胡翔雁迁寿宁黄岐垅。
第十三世,
胡芝晓、芝谷迁寿宁黄岐垅;
胡芝遇迁寿宁大岗;
胡芝永迁寿宁佛际;
胡芝瑞迁寿宁官前场;
胡芝永迁寿宁;
胡芝仰迁丽水保定;
胡芝侯迁建安水北街。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09-06-12
胡睦选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09-08-03
族谱旧序(一)
古者族谱之作发于太史,盖谱言氏,而族言宗也。所以睦人心一,上下别异,同礼之用焉;后世谱学废坠,不知赐姓名氏之由,宗派失序,昭穆不明,凡欤援引求合于古者,惟士大夫自为之善,欧阳公苏明九之世谱,欧则依汉年表,苏则维礼大宗为例,不同而义,同此谱牒之不可无也;安定胡紘字维仲,受薦特选诣京师,一日遇余凝香阁持其家谱,请曰:吾家自汉以来,祖居润州丹阳,至唐显宦联蝉衍派四方,今求谱序辉吾胡族,余维周大司以六行作元,盖六行莫先于孝,孝莫先于尊祖敬宗,能尊祖敬宗则亲,亲之恩至而详其所由,则胡氏宗族之义,岂维今之言哉。是则斯,谱之作昭穆明世。次定则尊卑而不紊,上下秩然而有序,亲见乎情,情见乎服。凡胡氏谱属之众,莫不皆知其,初为一人之身至于千百人之身,虽服亲穷尽,则必有以相继,有义以相接,不至相亲如途人,是谱之。有关于风化也伟哉,俾胡氏子孙诵读此谱者,莫不兴其孝悌之心,皆知尊祖敬宗之意,唯胡维仲实有以昌之也。

时  大宋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乙未孟冬月   吉日
兵部侍郎范公谔赠序

族谱旧序(二)
    谱者家之史也,且无论其所载,但即其宗支之繁衍,记名分之殊分纪祖宗之德范,则天伦人道大有攸关,余尝以此语背而切,盖言谱者,则谱之重所由来矣,安定旧有谱迨后世传习,既久首尾凋残,未有举而修之者,于兹有年,今左川人才辈出,正彝伦攸叙族谱,宜新之时也,余添谊假谱观阅,故公讳增桥者请曰,我家之谱坠之久矣,有识者常不自安绿,吾族自虞帝之后,虽非至钜,而分派颇繁,况值此明时治教,休明莫不尚其宗谱,遂拉志同者尚月、尚辂、尚仲、尚宁、尚化、尚伦、尚杰、文举等以首事命,余修葺之。余承其命遂索其旧谱,以为依据,然细阅其谱图,首尾残缺,简编失次,虽得详之,于后不无略之于前,世次难以稽考,犹幸官塘学泉公,系邑学廪员,公索敦宗族重本笃亲,有旧藏家谱一帙,以授正宇先生,其所谓不施其亲者也,余观其條目整齐昭序不紊,有所质证,怡然欢心,且正宇、用宇二先生皆庆邑才宏养邃之士。
尚书有道,富贵由天
祖族有佞,行弟规矩    
                                            録为志
作史之才,固又广于闻见,虽腐烂有年,字迹湮没,公能理其绪,余虽末学,竞不力辞。二公咸谕予曰:凡作谱牒,仍旧续新,信以传信毋相悖,戾今兹一帙支派,朗朗昭穆烂著昔人,所谓至洁出于至简,至博由于至约,取此为法,详加参订,不患不成,由是绎其历世之内,自虞帝之后,阏父以传,公满之际,虽闻其畧,乃去古远矣。莫详其实,惟是质公以下,迨唐成公自淮南而徙润州丹阳,诉公自丹阳而徙处州濠头,随即迁居龙泉石龙山下,至膺公肇基坑西两传,而纮公櫂巍科登显仕,于宋庆元三年。公奏请庆有功社稷,次祖念二公爹讳汝谐公降生官塘,后为闽浙灵神,历历可稽,厥后支分派别,虽以纤悉载之,余任斯谱独于箎公之后,详加检点不唯文之工,而且事之核凡,于所当因者一一因之不敢变更,所宜删者一一删之无敢,溷烦族有贤德未显扬者,宜阐扬之以为世范,逾月谱成,复二公鉴证之。咸曰可也,足备后人之观览,宗支名分不无小稗,此百世之大幸也,余叹赏胡族之盛,启重光于昔日,垂德于他时,而诸公之模楷,与此谱相为无穷也,奚可既哉,故乐为之序。
時  皇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庚子腊月吉日  
宋兵部尚书陈倪二十四孙寿阳超里  陈尚寅序  

族谱旧序(三)
余承父命以谱牒自任斯任也,上援祖宗之统绪,下续子孙之箕裘其任豈不重哉壬午之岁自春徂冬无所从事期年而、草成余籍辛功之峻日不谓彼苍无情屡失眷顾癸未甲申疾病緾连内坎坷过日然及其身犹可也丙戍仲冬父病严笃季冬上旬即谢尘世辟踊哭泣庐墓三载讀礼不暇鸣琴呜呼噫嘻权舆虽成车衡未称简编部帙盡秘篋笥之中當斯时也茕茕孤子血泪和菜羹同饮荆棘与粗饭共飧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痛哭流涕靡有已时谁识冷水之上起寒冰深雪之余冒严霜无天覆者遂恨无地载再越数年岁在癸巳仲夏之月瑶池召客母氏赴宴河水终有竭泪痕常在眸优心如酲谁秉国居怠缓、至今未终乃事讥予者有之责予者有之亦不敢辞其责也乃自叹曰承兹重任而乃怠缓以自安於今已二十载使日后百年复一年人生无几安能常保霜露之不稀万一无常豈非因循而废乃大事人即不我责我能不自责乎爰将旧成谱草重加检壬午之先已登草者我知之矣以后生齿之繁有未登草者一一查録不敢有遗失焉?余乃复自觉曰语云天下事失之燥妄者犹一二失之因循者犹什伯、余以因循之故反多錄二十年之后嗣则躁妄之失又不如因循之失为有获此亦予罪中之功也愿族众为我谅之则幸甚。

大清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壬寅孟冬月吉旦
宋吏部尚书本祠紘公二十四孙邑庠生善庆序

族谱旧序(四)
录孝公序
仰奖之村我亲房伯叔也,我太祖鹏公广置产业,築室于斯,以为收租托足之所,斯时公生四子,犹是共焚,并无分产异立之志,迨其后为孙分居樊,而辅公房之田产斯地居多,辅公之孙忠公、懋公、恩公、增公、均公、堪公、珪公、瑾公等徙居于此,营穆于一堂家之业,節高义重行成名,立昭穆于二堂,出入相友守望相助,披星而出,载月而入,饭斯粥斯快何如也,至今相传四世,其蒸尝祭祀,常在左溪宗祠,是蒸是烹,然离居日久,人丁颇众,恐世远人遐,昭穆难稽,因余壬寅之冬,重修谱牒。余叔嘉和、嘉言、嘉谏、嘉稔、嘉鼎等乃谓余曰,吾闻张公九世不分,陈兢效之,郑濂十代共焚,王氏亦然,我与君以世系论则世世矣,故分焚计方五代也,虽分居异域,较之张公、郑濂,依然共焚同食之人窃思各焚有年,倘无谱牒稽查,后世不知,孰为亲孰为疏,孰为长孰为幼,将有不识其祖先者,虽升天堂,祭祀礼拜,同进退亦同,只为具备成数而已,今汝修辑家谱,盖为我成一帙以啟后嗣,此亦汝惠我无疆也,予见其诚意懇懇即慨然,凡诺代彼胜争一本以为珍藏,愿世世子孙敬而守之,勿视为仅存之故纸,则余之功真与斯谱相勿替焉,是为序。
时  大清雍正五年丁未(公元1727年)季冬月   吉旦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09-08-03
大  事  记

第一节   分居官塘记

    唐李世明时,藩镇叛拢四海干戈并起,我祖讳訢公者,避董昌之乱,弃抛丹阳徙于处州之濠头,寻山水之胜,卜清幽之境,将入闽壤随水遁于石龙山下,乃为松源之始祖也;訢公生二子:一曰竣、二曰瑫; 竣生六子:规、矩、川、旺、初、兴,其中有衰败蕃盛者不可既见,惟规、矩二人可备述也。规生四子:俸、甦、桂、郁;矩生二子:排、彖;当时钱氏之世建安屡叛松源一连境界,乡民苦遭劫掠,排为先锋将军,彖为都统元帥,兄弟二人之勇略守义,秉忠助国安民,戮贼巢寇一境颉之,黄巾不敢至晋之,天福郡守马公闻而加请于朝,实封都统先锋之职,排、彖二房封立自此绵远,富贵相瓜瓞,相承衍派于今,自分派迁居渎田築室,于赤豆一千二百八十步,以后分坑西、官坑、义溪、林草、东坑、梧桐、青田、中村,政和南里、八都乌屯、龙泉水南、溜田窑,浦城水吉、松阳及温福二州,散居闽浙鄰郡皆是本郡,皆是本支有鱼贯之多子孙,有螽斯之,盛备而录之,不胜繁费,略示一二,以示后嗣,永为昭穆,考稽虽世远人隔,自有此谱而万世亦若矣,爰书之以作谱牒之图,凡我子孙当珍而重之。

时   大宋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丁卯仲秋月   吉日
宋吏部尚书本祠紘公四世孙绍记

第二节  分居左溪记
箎庆元官塘人也,派分者何自,曰:龙邑之坑西也,自出者何始,曰:润州之丹阳也;吾先帝虞舜都于蒲坂斯为蒲坂人也,其子孙或藩封或派衍颇称众多,今世远人遐不可考稽,余不殚述,唯记鼻祖成公衍庆丹阳,故称丹阳胡氏也。嗣后訢公迁居龙邑三松源,逮膺公而徙坑西,仍属龙辖之土,于宋宁宗时庆元三年,我紘公疏请分龙泉为西邑,而始赐以庆元之名称,龙邑坑西者庆元三年以前之称也,四传,而我曾祖绍公选胜择居築室官塘,箎生于斯,长于斯,序昭穆于斯,故箎为庆元官塘之人不必问,而自无不知也。箎而神灵雅慕仙术时,闾山法门大启,盛演法教,久从习业,有得而归,故出行往,有神兵拥护迨其终也;神摄其棺葬于渔浪岱根,绍公之坟。箎随雪迹迫追之,见道旁樟树之下有停棺之位,知山明水秀,非凡地所可比,然为及而行,无暇闲观也,仍随雪迹直前而去,迄坟所葬事甫毕,知为神葬,于心乃安,回时,陟彼高岗,凝眸祥视,其山秀峙,水从左出西,築室以居,名曰左溪;箎昔为左溪之人,今为官塘之人矣。因传谱以启后嗣,爰述其由来以弁其首,汝子孙其敬而守之。

时   大宋淳祐六年(公元1246年)丙午桂月  吉日
宋吏部尚书本祠紘公七世孙如箎记

第三节  邑侯富嘉谋经始记

处统县有六,龙泉距处为遂,而乡之松源距龙泉为甚远,地居浙东之极,中高而旁下,流水四注而湍急,其岐岖之峯,谷仓谺之石,屹立于欧南闽越之交岭。複而益峻道隘而益险,有户万计,原为邑盖有年矣,其居幽远,足迹未尝至县有不得其所者,令有所不闻,故豪民之武断,赋役不均,诉讼不平,其能自辨之廷乎。庆元三年丁巳,民以状白府,请以松源一乡,益以荣乡之半,厅置为二邑,刺史闻于部,达于朝,时冬官二乡,胡纮松源人也,为丞相京镗所推重,首言建邑,便镗公称扬之,故远民之情,亟达于上,唯建大事也。其在唐制开元增县,三百有奇悉从,自高祖龙飞渡江以来,所罕见天子加惠斯土,冬阳月而始可,而后割以邑,赐名庆元,以此知纮公之功社稷也。

第四节  官塘排行
吾当自肇基以来至增公已一十三代,支派稍稀,人丁未繁,其次一次二不妨以通村共数故其排行,今支派浩繁,人丁盛众,不分别房其溷淆将靡所底止,今将各房所排行字清列于后:
增富公房:平生志气与天高;
增贵公房:孝悌慈祥愷惻;
增和公房:震离坎兑乾坤艮巽;
增高公房:孝友睦婩任恤;
增堂公房:礼乐射御书数;
增贤公房:知仁信义忠和;
增祖公房:发刚强云毅毅;
增球公房:智仁勇;
宗海公房:齐庄中正;
宗存公房:剑号巨阙;
宗朗公房:剑号巨阙;
宗清公房:齐庄中正;
增乐公房:珠称夜光;
增皎公房:寒来暑往;
增镐公房:日月盈昃;
增库公房:辰宿列张;
怀询公房:秋收冬藏;

第五节  官塘分居记
左溪五四公讳如箎字仲氏之后;
东陈坑壑十七公满富之后;
竹坪奉二公卯之后;
大拓贵五公亲之后;
景宁中村五公瑞之后;
景宁辛田千二公率之后;
泰顺白溪千七公攸之后;
福建寿宁坑底通五公任妥之后;

第六节  御葬十八穴
四都黄堂岗东岳祠俊一穴;
四都坑西源三穴;
四都黄坞角头坑一穴;
五都慈照寺前一穴;
五都际上一穴;
五都朱村一穴;
下管大际源一穴;
下管大际源金钗一穴;
六都章家屋二穴;
六都洋里湾二穴;
七都吕源一穴;
七都隆宫一穴;
七都上洋峡里口一穴;
二都上洋长岗头一穴;

只看该作者 25 发表于: 2009-08-03
第七节  新分屏南县记    恭读
特授福州府古田县正堂,仍题调新邑屏南县,兼理钦工事务,在任守制,纪录三次,大恩主大老爷朱讳岳楷,裁製县治图序,併啓土拜文阁邑土庶,口诵心维,互相欣告,我侯清廉,久膺。
帝锡,而且才学兼优,足振文教,合先抄录利刻,便后勒石铭誌,永垂奕祀,得以饮水思源云。
屏南新邑,旧曰双溪,以两溪环抱故有是名,其东溪发源於满里,西溪发源於后峭,双溪坐址二十九都一册,满里后峭即在本都,皆蜒蜿而至县治之西南合流,盘旋数里,復环绕向东,至宁德而注海,此溪流之大概如此,今议建县筑城,南、西、东俱就平洋营建,惟正北一带,因小山为址,外负峻岭以为势,门四达,东通宁德之莒州,北底政和之嶺根,折至下山口,亦与建安接壤,西通建安之当街,亦为南达古田之正道,惟南门一路,亦底古田,然羊肠草莾,殊不便於行旅,故以西门由龟溪一路为周行。县治南向居中,文庙学宫在右,邑庙在左,关帝庙左而少南,驻防署则远在学宫之西,县治由门而堂凡五层,尉署监狱焉,附皆凖诸旧邑而小,至於四山环翠,双溪合抱,田畴衍沃民物朴淳,熙熙乎,益徵聖世光明四讫之象,故堪舆家,谓龙发福安,恭天木火,大帐重开,有芦花三袅,飞凤落洋之势,兼之临轩文笔,右虎左龙,倉库明堂,龟蛇狮象,顿鼓表,各臻其勝,此不特永开乐利,更将为福府庆文明绝丽之区也,然考旧说,故明时移郡倅驻扎捕盗,皆为山深路阻之故则增塘安汍,亦为卫民之要策,四路均当设险守固,而南达古田,为全邑之孔道,龙期硕画尽善,为国家立久安长治之摸,不敢以蕞尔山陬而忽视焉。

时  雍正十二年岁次甲寅八月甲辰朔越二十六日已巳谷旦
谨以刚鬣柔毛之仪,敢告于
古田县双溪,今奉旨屏南县后土之神

第四章  先贤事略

第一节  先世实事
宋:箎公字仲氏,勤政好学,博览群书,尤熟谙地理,遍遊旷野,访山水之秀,寻幽清之境,或啟人築室以居,或示人安葬灵骸,当时沐其惪者不知凡几,适值父谱公裘时天降大雪,其棺飞空而行,随后追之至三十里许,道旁有大樟树,见其树下有停棺之位,知其地不凡,回时陟彼高岗,祥观形势,见山明水秀,气脉绵远稳,可图万世悠久,乃築室以居,名曰左溪,真善于择地,而处者矣。
元:承公字承武,赐公之第四子也,公兄弟五人,或分居豁竹,或分居国根,或分居沙潭,各住其一方,而公独留桑梓,形单双影,管祖父之土宇,可谓能承其祖武者字曰承武良不诬矣。
元:仲远公字明通赋性温厚,处事和平孝于亲友于兄弟俭以居家慈以抚众有顶踵可摩之惠无十从安寝之私县主深嘉其贤召宴鹿鸣赐冠带以荣其身。
明:志高公字俊天,家资殷厚,广创产业,远近田地山场悉归之,而兢兢自守,矜已不坑人,在彼无恶,在此无射,怀德刑君子人也。
明:怀鹏公字奋起号双溪,秉性温厚,赋盾淳良,大智若構,大德若愚,财值万金而不誇其富,家有百口而不恃其强,享年九十而不自以为尊,七应鹿鸣而不自以为荣,谦冲卑牧,端庄诚慤,或无怀氏之民与,葛天氏之民与。
明:尚轮公字舒明号正宇,笃志好学,二十遊泮水,二十三廪员;其为人也,公而正,平而直,无骄矜,无誇诈,屋漏之下如对明廷裹足不入公门、杜门,不与外事,凡干求靡有不应,大则纪纲伦常,小则动静食息,莫非率由礼义三教是凛,九思范身非甚德,孰能臻此宗族乡党,皆称为君子真才全德备者也,斯文之统绪公,实有以基之矣。
明:尚观公字叙宝号用宇,少而颖異,长而聪明出类超群虽无刘晏正字之通实有李泌赋綦之才年登十八采芹泮水言其为人刚方成性不畏强术鄉党州闾无敢干其怒者惜后嗣不掁公因弗得志遂好遍逝乐枕躭簟以终天年然七旬之外文章猶居优等诚不易得才也。
明:尚辅公姿美性成口才辨给当斯时也家事多难,鄰里侵欺,公不畏强术,不辞辛艰,質公廷理或复旧业于一言或除强暴于数语 ;乎不可及已。
明:自张公字伟号存恭,有志儒业,专事墳典文章,故无不学,稽欲奋翼天衢,确遂乃志豈,期遭家不造,洪水横流,桑田盡變沧海,乃中而辄止,宁舍诗书而无本商,欲再整理家计,後遭造物无權,钱塘起努,貨尽随流水已焉哉,天實为之谓之何哉,幸公有不磨百石折之志,谓千金以遗子孙,不如传一经以诲后嗣,嚴课孝公,以诗书画为讲解,卒能成名,遂大儒天之,所以困我公者,正所以绩,吾鄉斯文之運也。  
明:增和公字时泰号碧山,多才多艺,尤长於算数,明公委云以税田钱,上无逋欠,下无私積,给公之暇,愽览群书,训诲子孙,可谓善负荷者矣;陈尚书以为内和亲房,外睦宗族鄉里,争兢善言,释之几户役等,惟公所庆略无私意,兢兢业业,义教子孙,鄉邦悦股,诚哲人也。
明:文瑞公字国祥,光明俊伟,言可为法,行可为则,其与人也和而婉,其治家也勤而俭,其待已也严励,非甚盛德孰能宽猛咸宜如此乎。                                          
明:尚化公字叙龙号辉宇,气度高俊,诚见明敏,且书法稭正,字曰叙龙,固宜多子矣,惜前身不耀,有待螟蛉;公或有痛心,然兄弟之子猶子也,兄弟之孙猶孙也,今克昌厥后公在天之灵亦可以自慰矣。
清:嘉孝公字作仲号最乐,天资聪敏,好学忘倦,十八逰泮水,二十八登膳堂,五十而荐明经,寿六十六岁卒;四十余年,非公事不入公廷,欲效澹台氏子而猶恐未能也,豈足不能行,言不能言哉,唯恐节行不修,声名俱丧,耳诗有云:谓天尖蓋高不敢不跼,谓地盖厚不敢不蹐,惟公有焉。
清:嘉熊公字梦卿,有志儒业,亦曾读书,数旦,督其子以勤学,迄其子游泮公,遂退而理家,今长孙亦采芹香,而家资殷厚,子孙盈庭,不易浔也。
清:嘉樞公,聪明特达,才智过人,生平好学,多稽故典,虽未读孔孟四子之书,然透达姬公三代之礼,而且英雄超群,畧无私心,见财利,寧居人後;遇难事,争众人先,向前敢闯,即粉骨碎身,在所不恤,数十年来无侵境之患公之力也。
清:嘉孝公,自志曰:余父承瑀公之祀,则余乃瑀公之孙,化公之曾孙也,世守瑀公祀谁曰不宜常记病革,枕边嘱余曰:吾瑞公之子,绍瑀之祀,谁識承祧过继之义,不忘属尾离里之恩,始欲汝多兄弟,以半绍瑀公,礼不意只生汝一人也,谓何哉,惟愿多子多孙,分祀二公以慰余心,猶言在耳,豈敢忘怀,生平歚学为孝子,而自虑其不能,唯念切于父母与祖父母以及高曾祖父母,或枕有泪痕,或酒和泪饮思其,然更思其所以然,虽粉身碎骨,猶恐难报其万一,故我于生四子之中,分承两公,以慰父怀,仍我家堂之内,春秋必祭,俗则必荐朔望参生辰贺,死忌必哭,以表吾孝思,之情之诚,诗云:明发不寐,有怀二人余窃欲效之,愿世世子孙,皆如我不敢忘亲也幸矣。
清:自舜公字君冯,智人也,而视之若愚,及观其言,难出诸口,然不言则不已,言则悉当乎理;论语云:夫人不言,言必有中,唯公有焉。
清:嘉麟公字瑞卿,秉性刚直,不偏不党,勤以处家,俭以持身,贩货通商,东欧州里,称其慷慨苏杭,称其广交,而且营家立业,贻谋燕翼,保佑而后无以如此。
清:嘉成公字美忠,深信神明,凡为人祈寿,诚意恳至,如神明之在其上焉,其处已也兢兢自守,其接物也雍,有礼始欲课子以诗书,而吾弟祚庆,身家之念重,功名之念轻,乃中途而辄止,今其孙崇杰召入皇宫,正所谓有志者事竟成也。
清:文衡公字国信,以壮年面抱镜人譏其不智也,以今亲之天下之所称为智者,执兴並使公,当日不抱镜,则今日之似绩,将安所讬耶所可痛者,公之次子昌公生子嘉字髫龄早丧,乃立镜公长子嘉捷为俊,而镜公之媳吴氏,遂以镜公之次子嘉报抵承盛公,复以已之次子抵承嘉宇旁观者以为房,鼎立各全其美矣,而抑知箨兮箨兮风其吹汝吾恐为昌盛幸者旋而为昌盛愁然公之嗣终未当息滅,吾是以知之公智旘超于人式等也。

第二节  先世显宦
礼公:官拜刑部郎;
笵公:官拜阁侍郎;
質公:为荆州剌史累迁护国大将军青州节度关内侯;
广公:为孝廉台阁学士大傅;
威公:擢青州剌史;
潜公:任朝散大夫鄧光二州剌史;
荣公:为大尉大傅怎事六帝;
皓公:为洛扬秘书大监;
成公:为吏部员外郎升授工部侍郎;
情公:为任和二州剌史;
填公:为工部尚书;
演公为刑部侍郎;
曼公:为兵部侍郎;
龙公:为兵部侍郎升授工部尚书;
翰公:为工部尚书排公为先锋将军;
排公:为先锋将军;
彖公:为都统元帅;
紘公:为吏部侍郎升授吏部尚书;
显公:为宁武知丞;
倩公:为兵部侍郎;
然公:为征西大将军都尉帅;
庆公:为封守正将军;

第三节  官塘亲房实事
明:廷巢公兄弟四人,嘉靖年中,倭宼掠境,督抚宗宪胡公轸念民瘼动兵驱逐,时廷巢、廷琏、廷翰、廷?兄弟四人怀忠抱义,赤以义招募勇士千余,奋志争先,戮贼勦宼斩其十首献于麾下,复战于杭州百步桥,长公阵亡,督抚深嘉其忠褒奖义士各给冠带还乡。
明:胡泽公字德敷号宾松,生而颖悟,长务儒业,读书净信堂圾,时夜月明,公成对曰,悬大象于九霄,焕青华于八表,聪明超群;隆庆四年庚午入学,充附,不辛短命而死,所谓天厚其才,薄其寿也。
明:胡泮公字德儒号学泉,性質聪敏,勤功儒业,读书镇峰庵;群子侍坐,时夜蝉呜,众兢出对偶,有生黄姓者出曰:蝉桑株头众士仰,观星朗朗众莫能,对坐问公云,哂诸友何不对曰,心上凤鸣梧工,诸臣喜见气昂昂;万历元年癸酉充附,次年甲戍补增,舟越三年丁丑补廪,三十年壬寅钦恩選贡诣京师授教官职荣归,越三年六年月余广东肇庆府高要县训导。

                 第四节  族望显官
胡羆公:为益州剌史;
渐公:为任监察御史;
平公:为任司徒;
俶公:为任都督荆州诸军司;
进思公:为都统元帅;
祈公字仲和:为太常侍丞;
渠公字仲芳:为礼部尚书;
直儒公:为刑部尚书;
奋公:为南征大将军;
珦公:为广文博士;

只看该作者 26 发表于: 2009-08-03
王林胡氏

族谱下卷  







第一章  安定胡氏入屏肇基

胡姓之入闽,始自西晋末年,即《闽书》所云的永嘉二年(公元308年),中原衣冠入闽中有胡氏,他们的子孙多居闽中和漳、泉。屏南王林胡氏则徙自浙西南。汉代胡氏有一支居淮南,唐代时其裔孙胡荣移居润州丹阳(今属江苏镇江)。据浙江庆元县下坞岭头村《胡氏族谱记载》,胡荣七世胡诉,因避董昌之乱,从润州丹阳迁徙居浙江省处州府(今丽水)濠头,再徙石龙山下(今庆元县城)。宋时胡诉之七世孙胡膺又从石龙山移居坑西(今属庆元县松源镇)。南宋宁宗庆元时吏部侍郎胡纮就是坑西人。后胡膺六世孙胡绍祖,再从坑西移居庆元县二都官塘。至胡绍祖的裔孙又从官塘徙居二都四保下坞岭头肇基。据王林村《胡氏族谱》记载;远祖得禄公官居翰林学士,生四子:玉显、玉殷、玉隆、玉全。长、次及四子俱在浙江,唯玉隆公之子贵七公、妣吴祖娘,携其二子宗庆、宗添,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从浙江省庆元县二都四保官塘下坞岭头,徙居福建省古田县二十二都磨石潭,嘉靖丙戍年(1526年)又徙三十一都磨下,未几又迁本都张源里。时值倭乱,数被贼害,于嘉靖庚申年(公元1560年)迁居三十一都一保王厝林(今屏南县王林村),成为王林村肇基祖,也是屏南县胡氏肇基祖之一。贵七公斯时老而且倦,归藏于此,墓葬王林村,地名岭仔边。长子宗庆、妣吴爱娘,此公颇有家财,惜无嗣。卒后墓葬祖家卅一都张源里。次子宗添、妣吴凤姑生六子:文兴、文进、文宝、文玉、文巢、文朗。进、巢、朗三公失考或无嗣。文宝、文玉二公在祖居王厝林(今王林村),文兴公妣吴菊姑于明嘉靖四十三年甲子岁(公元1564年),迁徙周源(即今周佳山村)肇基,贵七公其后裔还分布于屏南县的长新村、里高溪村、长桥村、双溪村,福州、闽清、宁德、古田、南平、建瓯、浙江兰溪、马来西亚诗诬等地。总人口8000多人。
王林原名王厝林,地处省道202线古屏两县交界处,不但山清水秀,所谓“群峰振起,列岫迴环,一带溪光,四周环护”溪流自东而西,被人称为“福建难得水流西的宝地”,自古人杰地灵,境内有屏南县著名的寺庙——宝兴寺。而且交通方便,土质肥沃,气候湿润,十分有利农牧业发展;胡氏定居该村后,购庐舍、置田园、垦山场,广植林木、毛竹等;如今王林村已发展成为屏南县较大的行政村和屏南县胡氏发源地之一,胡氏人口总数居屏南县第十五位;从清代起,祖先们多次撰修家谱,修建宗祠,遂使胡氏在当地成为一个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姓氏。

只看该作者 27 发表于: 2009-08-03
第一节  王厝林(王林)胡氏经始记

余观谱牒有神塟一事奇哉,異矣天实为之矣,今稽我祖添公卜筑于斯,凡幾迁而始就未尝不唉,亦有天意存其间焉;盖我祖添公之与父兄,辞井里,棄家乡,离浙江省处州府庆元县,入闽省到古田县栖二十二都磨石潭,未几迁于三十一都之墓下,后复迁张源里;其时,又值倭宼作乱,屡被贼欺,且其地又非乐土,不利攸居,当斯时也百代之基业未卜何如?四方之扰攘,伊于胡底天之,所以困我公者,不亦甚乎,抑知天之,困我公诚,天之成公者大矣;闻公未至此地乃范姓居之,山川土田惟其所有;若非渐移渐近,自庆元长驱而来,直至此间,则范氏之族,不识公之为人,不知公之言语,其肯容他族实逼此处乎;而公虽知此处,可以创业亦无庸也,夫惟迁磨下棲张源里,素相往来,知公之为人慷慨,喜公之处世和平,故公以倭宼作乱为辞,欲为邻里,出入相友,守望相助,彼范姓者乃容而纳之夫,而后公缓缓图之,择来龙聚气之地,架屋以居,范姓始无计较;公精通地理,安定胡氏属水,范姓属火,故于后山开水贝一条,绕村而后返,数年,范姓衰败,吾后裔兴,迄今传十余世,支分派别,源远流长,其子孙众等于螽斯之衍,庆俾此地成为胡氏之一家,虽曰公之深谋,实乃天之然相也。余故曰:亦有天意存焉此;余之管见也,虽文字未尝风雅,而沿流溯源观斯记者差,足问津,后有文人学士,起当谅余之隐衷焉可;是为序。
时  大清咸豐七年丁巳孟冬月 吉旦
本祠添公十世孙贡生明兴字昌润记

第二节  王林村概况
王林村座落于屏南县治的南部,其东南面与古田县吉巷乡长洋村、前山村、前塔村接壤,西与古田县平湖镇南岭村、南洋村相连,南与梅花地毗邻,北与甘棠村交界。村部海拔高度770米,距甘棠乡政府所在地4公里,王林村是屏南县的南大门。
明朝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贵七公从浙江省庆元县二都四保下坞岭头村,徙居福建省古田县(现屏南县)三十都一保王厝林(现称王林)肇基为王林村胡氏始祖,瓜瓞绵绵。至今已485年,户数281户,总人口1216人,全村土地总面积12307亩,其中耕地面积2816亩,山地9491亩村辖二个自然村,即桌坑、梧洋村,11个村民小组。主村王林全部胡氏后裔。
新中国成立后,王厝林村于1950年更名为王林村,古村在党的英明领导下,随着生产的发展,才摆脱贫困奔小康。
(一)农副业:王林村属于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每年4月至10月,雨量充肺,自古以来适宜农牧业生产,近年来开拓进取,以科学发展观,积极调整农来生产业结构逐年增加村民收入,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以发展非木生菌白木耳生产为主导产业,其次是种植西瓜和反季节椰菜齐头度举,年产白木耳700多万袋,产值1000多万元。种植西瓜300多亩,产值50多万元,种植反季节花椰菜200多亩,产值45多万元。
(二)林业:森林面积9491亩,并且有许多名木古树。
(三)交通电讯:1956年古屏公路(后改称安嵩线,今称202省道)建成通车,自南向北从村尾边穿行而过,成为全县交通要道(当时是屏南县通往外界唯一的必经之路);1971年开通村尾墓下安嵩线至村学校简易公路,1998年在添公十五世孙玉瑞的大力支持下,开通村中至仙殿门口公路,并进行水泥硬化,2000年对墓下至王林小学公路进行水泥硬化。1971年在以徐絮珠为首的村党支部领导下,经过全体村民辛勤劳动,建成全县第一个村级小水电站(站址在官贝,梧洋村仙殿对面),结束了点煤油灯、竹把火、松名火的历史,后来改牵国家电网线,安装了电话,有线电视,建成简易自来水池。山村巨变,人人赞颂。
(四)文化教育卫生:1950年以前只有私人学堂,学生为数不多,解放后,由政府出资创办王林小学,1977年创办王林初中班,1970年建成一座三层土木结构小学教学楼,九十年代改建成三层混砖结构。学生最多时达146人,老师12人,1979年停办初中班,2007年由于学生数量减少,停办王林小学。王林小学成为胡氏后裔培养人才的摇篮。
1969年响应毛主席 “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王林村成立了全县第一家合作医疗站,初步解决了王林村民一些常见病的就医问题。
二十世经八十年代初,创办屏南县王林闽剧团,90%演艺人员为本村胡氏后裔,农闲季节就演于古、屏两县及周边地区之间,丰富了村民文化生活,培养了建旺、赛珍、玉标、玉趾、惠强等专职演艺人员。
(五)名胜古迹:本村保存着许多名胜古迹、人文景观、名木古树、民风民俗、家规族训、艺文楹联等,如胡氏宗祠、宝兴寺、佛(神)殿、仙殿、胡公殿(详见文物篇)
(六)历代人才:明代本村各种人才均无资料查考,至清代和民国时期,也只有举人一名,贡生、庠生及大学生等为数也不多。而今博士、硕士、大学本科、专科、高中生,大学教授、工程师、经济师、教师、医师和科级以上干部比比皆是;而且培养出中国科学院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特殊津贴专家的研究生导师、福建省七、八届人大常委、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各一名(详见人才篇)。
今日本村之人才,成为贵七公肇基以来最兴盛时期。
以史为鉴知兴衰,殷望后裔创辉煌。

只看该作者 28 发表于: 2009-08-03
第二章  谱序  谱牒凡例

第一节 王林胡氏修编族谱序

谱  序(一)

记得二十岁那年,我俩戴着“参军光荣”的红花,在鞭炮声中,离开了故乡王林。后来,我俩同时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南昌陆军指挥学院,虽然先后回去过几次,但逗留的时间很短暂;二十三年后的今天,有幸捧读《胡氏族谱》初稿,激起对故乡、族亲的回忆、追思,是那样的激越、亲切,对未来的向往是那样的深情和绵长。
每一个人都爱自己的故乡,因为那里是生他养他的地方,是自己根的所系。寻根溯源,重修族谱,开掘、保藏、弘扬故乡文化,传承故乡精神,这不论对于古人、今人,还是年长年幼者都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大事好事,尤其是象我们这个长期在外的胡氏后裔,就显的更为必要。
我深知编写族谱是一项需要付出艰辛,更需要智慧的工作。我对《胡氏族谱》编纂知识涉猎不多,难能有全面精确的评论,但凭一种直觉使我感受到,这本《胡氏族谱》,很值得一读。既有对胡氏家族源流、世系、入屏肇基、族谱旧序、家规族训、故乡地理、人口、教育的综述,又有名贤选录、迁徙、艺文、名胜古迹综述等篇章,材料详尽,内容丰富,主旨鲜明,文字也简练,读起来真真切切,饶有兴味,给人以许多美好的追亿和良好的教益。可贵的是“族谱”没有停留、局限于一般性的氏族几代几房单纯源流的记述上,而是基于收集材料,突出重点,选择带有鲜明特点和意义的内容,并深入挖掘故乡民间文化,其内在蕴涵的思想意义,使人读后有一种感悟和思想升华。印象颇深的诸如:“胡氏名贤录”,做为主要篇幅,众多收录,给人以一种激励;“新旧家规族训”给人以社会伦理道德,族亲和睦教育; “艺文著述”,包括劝民文、劝世文、重要诗词、对联、盘诗等等,他是植根于那块神奇土地上的,又是几百年族亲传承而来的思想文化结晶,给人以有益的启迪。
血浓于水,根要留住。当今族亲分布五湖四海,这是客观现实。这或许正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向,但不管何时,无论何处,王林胡氏后裔一样亲。面对在更广阔的领域、更大的舞台施展才能,发展自我的新形势下,坚信这本“胡氏族谱”一定能为维系族亲、寻根宗源,热爱故乡,弘扬美德,光宗耀祖,开创美好的未来,起到桥梁、纽带的良好作用。
遵主编继端嘱,写以上带“读后感”式的编章,聊表我们对修编发行福建《王林胡氏族谱》的衷心祝贺,对所有为编撰该谱出力的族亲及朋友的敬意;是为序。

本祠添公十四世孙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校政委  胡良助
本祠添公十六世孙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校副团  胡廷德
公元二00九年五月二十八日

谱  序(二)

譜者史與志之流派也,史以傳信,志以紀实,譜以錄親,錄其親即以紀其實,记其實,即以傳其信,则譜學通於史筆矣.
樹有本,水有源,何况人乎;人為父母所生,豈能無祖先。自胡公滿就封於陳,至今三千一百多年,經百余世之繁衍生息,安定名門,紘公世冑,名人代有,才子輩出,書香垂範,華夏族
也。
    肇基祖贵七公由浙江庆元遷屏,历经四百八十五百年,支繁丁盛,居地渐廣,近支相去數十百里者有之,今不修编族谱,久则為路人矣。古譜無傳,族人众多,名必易重,有孫重祖諱,也有不顧世系随便命名,此皆譜牒失修之故也。二00五年族内有識之士,在胡生廷、胡良帮等族亲的召集下,吾王林、周佳山、长新、里高溪四村十多位族亲,相聚屏南县工商局会议室,議績修谱,推余任其事,吾曰才疏學淺,不堪重任;二00八年清明节,相会尤溪县祭祖时,王林村书记胡继斌、周佳山村书记胡福泉、村长胡继忠再推余任主修,吾議思再三,只得依議,知難為而為之,經四年努力,告成一谱,换來喜悦代替。希德高望重之士,利用假期節日,休閑之時,聚族人於一堂,觀看譜牒,講解族約,
使人人知道熱愛祖国,熱愛民族,尊敬長辈,孝順父母公婆,使孝者更孝,逆者改之,無则加勉。
新譜交印前,雖一再校對,恐仍有遗誤,如發現,請依序補入和更正;由於能力有限,不足之處,希諒之,僅此数言引以為序
                           公元二00九年(已丑岁)午月吉日
                重修后学 本祠添公十五世孙  胡继端  谨撰
       本祠添公十六世孙  胡廷建  谨撰


谱  序(三)

姓氏族谱,它是一部古老,深奥、难读、难懂的书;也可以说是一幅很美很长的画卷,它伴随民族的兴衰。
树有根,水有源,人有祖;家谱、族谱,记述着一个家族的发源、生息、繁衍的过程,使子孙知家源,明祖训、怀先辈、念祖先,在历史长河中顺延辈序,长幼有别,源流理顺,血统纯正,
衍脉清晰,昭穆分明,有据可查,有史可考。
一个中国人,不管他在什么地方,不管漂泊多远,编入宗谱,列入门墙,祭先祭祖,托庇于列祖列宗的福荫之下,总是他一生最大的心愿。
一本家谱,记录一个家族的发源,生息、繁衍有始有终的过程,反映着一个家族生生不息的寻根意识和强大的凝聚力。
一部族谱,是一个家族几百年、数十代人的一个系统工程,既说明这个设计者非常难当;又说明支持编写、出版和保管族谱更是一件值得整个家族重视的大事。
编写,传递族谱的目的,在于强化本姓子孙的同一个族的“认同”意识、家族成员之间和睦友善、互相关心、有利团结。
每个捧着这本书的胡姓本族子孙,你作为家族文化的鲜活载体,不必有丝毫的羞赧,因为你可用你的生命去延续、补充、丰富,你将成为这本书中新的章节。
由于历史悠久,人口繁衍多,分布范围广,加上各种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及人为的客观因素影响,吾村胡氏族谱,虽在始祖后的几世中,曾有几次修牒,还因历史悠久,至今约有五十多年未曾修谱,所存旧谱多为支谱,且已破碎不堪,有的整本遗失,有的断简残篇,先祖无考,族史茫然增添了修谱的难度,为承前启后,弘扬祖德,惟有殚精竭虑,而全身心投入,多方查访,尽量减少遗漏,力趋此谱之完整。
吾祖宗添公十四裔孙:胡良永,胡江城,十五世裔孙:胡继忠、胡继业、胡继端、胡继斌,十六世裔孙:胡廷建、胡福泉、胡廷俊、胡廷春等五十多人,为修屏南县王林、周佳山、长新、里高溪村胡氏族谱,游徙各支聚居地,调查寻考,反复查访,以史料为佐证,纠正误串错接,连接支派,贯通脉络,明晰了昭穆,为修谱工作,作出了贡献。
但终因失谱年岁已久,前辈老者多已辞世,后辈裔孙中有一部份人对前辈不很了解,因此对资料收集方面,存在着许多难点和遗漏之处,此谱收编,望广大族亲认真校对,指出错误不足之处,及时纠正,使族谱下次重修趋于完整,此诚吾等修谱人之大望矣。
吾族乃胡绍祖之后裔,先祖胡得禄之孙贵七公(系玉隆公之子),携二子(宗庆、宗添),于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从浙江省处州府庆元县二都四保官塘下坞岭头村,徙居福建省古田县二十二都磨石潭;嘉靖丙戍岁(1526年),又徙三十一都磨下,未几复迁张源里,嘉靖庚申岁(1560年),宗庆,宗添公迁居三十一都一保王厝林(现王林村)肇基;屏王二世祖文兴公、妣吴菊姑,携文宝公长子元海、四子元义、五子元寿于嘉靖四十三年甲子岁(公元1564年),迁居周源(今周佳山村)肇基;文玉公、妣王秀姑、李月姑携二子元钊、元黛迁居古田县坑前村肇基; 屏王三世祖元珊公、妣陆秀峰,系文兴公三房支派,迁居长桥镇长新村肇基;元妹公、妣杨盛粧,系文兴公四房支派,迁居南平市樟湖坂肇基;屏王五世祖一麒公、妣郑月姑,系文兴公二房元纬公孙(德住公三子)于康熙二十三年甲子岁(公元1684年),迁居里高溪村肇基;屏王八世秉章公迁居古田县城三保(旧县城),屏王十世祖昌源公,系文兴公五房元德公支派,于嘉庆十九年甲戍岁(公元1814年)迁居里高溪亦为里高村胡氏助创基祖。吾族祖分系各地,建祠堂,修庙宇,置田地,垦山场,为子孙奠下万代宏基,迄今历四百八十五载,传十八世,而今子孙昌盛,源远流长,屏南县本族已430多户,人口2300多人。
族谱纂辑於前朝,屡经多次重修,上承入屏始祖贵七公,按世而下分各支派,有道伦序,不失纲纪。根据《中华胡氏通谱》编委会、中华胡氏宗亲联谊会决定,自二000年元月一日起,中华胡氏篡修族谱全面实行五个统一,即:统一字辈、统一族规家训、统一版本、统一谱头、统一卷号。欣逢盛世,今裔孙为尊祖敬宗,睦族思念先祖心切,经合族共商,倡议由族中德高望重之乡老及村干部为首,进行编修,告成一谱,增安定之辉,添宗族之色,让后裔之子孙世代相传,阅其谱者知其先祖之来由也;是为序。
                          公元二00九年(已丑岁)午月吉日
                重修后学 本祠添公十五世孙  胡继端  谨撰
                本祠添公十六世孙  胡廷建  谨撰

只看该作者 29 发表于: 2009-08-03
第二节  原谱凡例

一  谱例十则
一谱之修,贵乎简便易查,前谱所载世代,似觉零杂,今则分提别派,书首代即联首派,须必长派书完,然后随书次派,以及余派,似一線穿成到底,庻观谱者,不至有棼系乱绪之繁。
一谱之修,贵乎知所当详,详则为已所修之谱而言也,须必自已父,以及已之高祖,间或可纪者,宜纤微必录,即某年生享年几,某年卒皆有书者,详吾之所自出也。
一谱之修,又贵知所当尊,尊则亦为已所修之谱而言也,亦必自已父,以及己之高祖,皆曰讳某者,而他则遂名之何也,尊吾之所自出也
一谱之修,贵於男女均重,男则须誌某名某字,女则须誌某氏,某姑,不可重乎男,而略乎女
一谱之修,贵乎疑信均凭,盖年代久远,间或男失其名,女失其氏者,失则须任其失,不可妄凭胸臆,乱登於上,贻误不小,独不闻信者录之,疑者阙之,国史且然,况於宗谱乎。
一谱之修,间有出妇,贵削而不书,盖母出廟绝故也,如或人子,有爱其亲,而不忍忘其所自,的欲书其母者,须傍边註一出字,以别之可矣
一谱之修,贵乎倡设家庙,庙或有成倡始者,宜立主配祀,以大其功
一谱之修,贵乎增添祭田,田则无論多寡增添者,亦宜立主配祀,以表其泽
一谱之修,贵於随代加增,增则姓名不至遗漏,帋叶亦不至剥落
一谱之修,贵乎抄写多本,本多或失此留彼,即经绝大兵火,亦不至尽遗
虽所增数则,未足尽條款之例,要在宗族之善会而已。

二  重修族谱凡例

为加强宗亲团结,便于寻根问祖,经王林、周佳山、长新、里高溪村有识之士倡议,修编屏南县安定胡氏贵七公世系族谱,在王林、周佳山两个村两委的重视支持下,组织编委会。兹经编委会议研究定出重修族谱凡例。
一、此次修编《屏南王林胡氏族谱》,包括王林村、周佳山村、长新村、里高溪、长桥村(中洋仔搬迁而来)五村胡氏;并以王林村胡起秀公1908年修编本和胡贞强公、胡贞绵公1961年修编的德鸿公世系;胡起宜公1965年修编的德权公、德淳公世系;胡良钦公1997年补修的德权公、德淳公世系;周佳山、长新、里高溪村各支系旧谱以及王林村胡继才提供的长华公世系、胡廷春提供的德满公世系“七月半”祭祖公婆薄,为蓝本及参考有关资料编辑。
二、为尊重历史事实和先祖,旧谱基本不予更改,保留原貌,照原本录用。
三、世系是家谱中心内容,按房推选调查员,由其按户发给家庭情况调查表,填写后收回汇编。调查员为该房责任编辑。
四、凡不明生、殁、娶、育或外出无音讯者,在入编时记述“不祥”或“失考”,不书无嗣。
五、新时代男女平等,生男育女有同样继承权,对女性不宜只写某氏,应写姓名;只生一女已出嫁者应叙至其子女以便寻根,不应书无嗣,对社会贡献大的入编入传与男人同。
六、生殁时间:年按公元记录,月、日按农历记录。
七、为激励后人,本次家谱修编在“名贤篇”中对古代庠生以上学历和“七品”以上官员、近代国学生、现代大专生以上学历、助理工程师(或相当职称)、副主任科员以上政府公职人员给予专述,其他政府公职人员只做记载。
八、重修后的家谱分上下两卷,上卷从始祖胡公满至王林村肇基祖胡贵七公,内容包括谱序、凡例、家规族训、墓葬、大事记等;下卷从王林一世祖宗添公开始按村、按各支系分别记述。

屏南王林胡氏族谱修编委会
公元二00八年正月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