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在我国上古历史中 ,是“英雄时代”一位最伟大的英雄。传说他曾受尧之命 ,继父之志 ,治理“浩浩怀山襄陵 ,下民其忧”的滔滔洪水 ,“劳身焦思 ,居外十三年 ,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 ,致孝于鬼神。卑宫室 ,致费于沟。陆行乘车 ,水行乘船 ,泥行乘橇 ,山行乘 。左准绳 ,右规矩 ,载四时 ,以开九州 ,通力道 ,陂九泽 ,度九山”。终于制服洪水 ,“众民乃定 ,万国为治”。禹也因此而“声教讫于四海”,在众部族中享有极高的威望 。
文献典籍中 ,关于禹的活动的记载很多。如《墨子•非攻》说 ,“禹亲把天之瑞令 ,以征有苗。”“禹既已克三苗 ,焉磨为山川 ,别物上下 ,卿置大极 ,而神民不违 ,天下乃静。”《国语•鲁语下》说:“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左传•哀公七年》说:“禹既会诸侯于涂山 ,执玉帛者万国。”《越传》说:“禹到大越 ,上苗山 ,大会计 ,爵有德 ,封有功。”(《史记•夏本纪》集解引)《山海经•海外北经》说:“禹杀相柳 , ……乃以为众帝之台。”这里所谓的“诸侯”、“万国”,除了禹所属部落联合体中的众多部落之外 ,还有原本并不属于禹所在部落联合体的许多其他部族邦国。他们之所以前来对禹表示服从 ,有的是为禹的德行所感召 ,有的是被禹的威势所慑服。据《国语•鲁语》记载 ,禹在会稽大会诸侯的时候 ,防风氏部落的首领迟到 ,就被禹杀戮。由此不难看出:禹的确具有很大的、远远超过尧舜的个人权威。
禹虽有远高于尧、舜的个人权威 ,然而根据文献记载 ,禹在继舜为部落联合体最高首领之后 ,仅仅十年便“东巡狩 ,至于会稽而崩”,而绝不像尧、舜那样 ,动辄执政八、九十年。这种差异说明了什么呢 ? 无它 ,只能说明关于禹在位的记载与尧、舜在位的记载不同 ,它不是神化了的传说 ,而是真实可信的记录。这反映出在司马迁当时看到的材料里 ,禹以前的情况只存在模糊的传说 ,而禹以后的历史则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轮廓。
《史记》之中 ,关于夏、商代系的记载是十分明确的。当商代的历史由于地下甲骨文的发掘而成为信史以后 ,有些学者据此推测《史记》所载夏代的世系同样也是真实可信的。我赞同这样的认识 ,而且认为:尧、舜、禹在位年数的巨大差异 ,恰恰可以作为夏代世系可靠的有力佐证。所以 ,就文献中记载的上古“帝王”代系传承的真实性而言 ,禹是一个关键的分野。禹以前的代系传承 ,如黄帝传颛顼、颛顼传帝喾之类 ,直至尧、舜时期 ,每一个传说的人物其实都代表着一个部族执掌部落联合体最高权力的时代 ,这些时代一般来讲都不仅止于一代人的时间。禹以后的每一位人物则是真实的个人。从这个意义来讲 ,我们可以说:禹以前属于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 ,其主要的人物传承和活动归属都模糊不清。禹以后则进入基本可靠的信史时代 ,虽然像在位年数及传承关系等具体细节仍不明②,但大致轮廓已清晰可见。
禹作为时代分野的关键人物 ,古人早有认识 ,近代直至今天的学者也仍对此加以强调。
古人的认识是以禹之前后的时代作为“大同”社会与“小康”社会的分界。这也就是《礼记•礼运》所说:“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 ,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 ,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不闭 ,是为大同。”“大道既隐 ,天下为家。各亲其亲 ,各子其子 ,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以正君臣 ,以笃父子 ,以睦兄弟 ,以和夫妇 ,以设制度 ,以立田里 ,以贤勇知 ,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 ,由此其选也。”所以 ,在古人眼里 ,禹是作为“小康”时代的第一人而存在的。
——————————————————————————————————————
①关于远古时期的洪水传说,不但存在于汉民族和我国的许多少数民族的历史传说中,也广为流传在世界上其他许多地区和民族中。学者们对此有着各种不同的解释。有的认为,从地质学的研究来看,所谓“世界性的洪水”是不存在的。然而,“这种可怕的泛滥故事虽然差不多一定是虚构,但在神话的外壳下面许多可以包藏着真正的果子,这不但可能,而且是近乎真实的;那就是:它们可以包含着若干实在扰害过某些地域的洪水的记忆,但在经过民间传说的媒介的时候被扩大成世界的大灾”。详见苏秉琦译《洪水故事的起源》,《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附录一,文物出版社 1985 年版,第266 页。但也有的学者认为大禹治水的传说反映的是一个曾经发生于黄河流域的真实的史实,而且对史前遗址的发掘也说明当时的人类的确曾经受到过洪水的袭击。
②史记记载的夏代王系传承多为父子关系,但实际上恐怕未必如此。此外,根据《史记》和古本《竹书纪年》的记载,夏代由禹至夏桀共传14 代17 王,历471 年,则平均每代为33 年多,这明显长于商的每代29 年和周的每代23 年,夏代的生产科技及生活条件应当远逊于周代,人的寿命亦相应要短于周代,故其间应当有失记的王名代次。